紀連海:對話行天下
發(fā)布時間:2013年08月27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行天下:非常感謝紀連海老師接受我們中國國家地理電子雜志《行天下》的專訪。我們大多數(shù)人知道紀老師是一位大學者,但熟悉你的人都知道,你行走的地方特別多,而且去了很多富有文化淵源與魅力的地方,你能大體跟我們介紹一些你文化之旅的過程嗎?
紀連海:我一般出去都是機緣巧合,但會選擇兩種地方,一種是比較有文化底蘊的地方,第二種就是具有純自然風光,這兩種地方都是搭配著來走。如果有機會去某個地方,首先想想這地方可玩不可玩,有沒有可觀賞性,如果有的話才會選擇去。比如建國60周年的時候,那會北京很擠嘛,咱們北京人就不給北京添亂了,把北京讓給外地人。然后我們就走了一趟從蘭州到敦煌的“絲綢之路”,蘭州、武威、嘉峪關(guān)、敦煌走了一圈,自己感覺還是蠻有意思的。那年還去了甘肅高臺,就是紅軍西路軍在那兒損失慘重的地兒。這是一種有文化底蘊的地方,一條線路會用上七八天去看。
還有一種地方就是跟歷史跟文化沒關(guān),單純地看風光,比如說今年去了趟張家界、馬爾代夫的卡尼島、塞班島,還有北極。我們?nèi)ツ抢锛兇饩褪菫榱擞^賞風光。總的說來,這兩種地方我們都盡量兼顧。



我就不太喜歡那種假景點,你說歷史是假的歷史,真的東西沒有了,然后做一堆復原的東西,那個我不喜歡。與這樣的地方相比,我寧愿找一個純自然的地方去旅行。
行天下:行走在文化之旅上,你感受到哪些與書本上不一樣的東西?
紀連海:那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學歷史的人,你不到那個地方,就覺得“紙上得來終覺淺”,找不到感覺。比如你到了絲綢之路上,站在嘉峪關(guān)前,站在敦煌的鳴沙山上、月牙泉邊,你才能找到觸摸歷史的感覺。大漠、黃沙、藍天、白云、駝隊……你的感覺和不曾去過的時候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說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就是這個意思。

行天下:你認為這種文化旅程,與一般旅行最大的區(qū)別在哪里?
紀連海:文化這個東西,你去之前如果你肚子里有那自然就有,要是你腦子里沒裝,等到導游給你去灌輸一些東西,那就成了另外一回事。因為導游他學的是導游專業(yè),他學的不是歷史專業(yè),所以他給你講的往往是“據(jù)說”、“據(jù)傳說”、“曾經(jīng)有過這么一個故事”這類東西。但是我們學歷史的一定會去考證那些歷史上確實發(fā)生的事情,我們到了這種景點可能會感慨更多一點,跟非專業(yè)的人的差別也就在這里。
比如普通人看長城、看嘉峪關(guān),也就覺得很長、磚很多,有的地方也很殘破了。一般人都說嘉峪關(guān)再往西就沒有長城了,其實我們知道漢代是有的。而回望歷史,這段長城曾經(jīng)如何面對外族的侵入和進攻,它對整個甘肅地區(qū)起到了怎樣的安全保障作用?而甘肅,也就是河西走廊一旦失手,那我們可以想象兵鋒就直抵陜西的寶雞,那可就是中原王朝的心臟地帶了。所以我們站在嘉峪關(guān)的時候,這個地方,不論是明長城還是漢長城,它的作用簡直太大了。但對一個不太懂歷史的人來說,這就是一段破長城,壘起來有啥看的呢?他的感覺可能就完全不一樣。

行天下:聽說紀連海老師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去品嘗下當?shù)氐拿谰疲@種獨特的情趣你能與我們分享一下嗎?
紀連海:我是習慣于走到一個地方就去嘗嘗當?shù)氐耐撂禺a(chǎn),盡量喝當?shù)蒯勗斓木?。比方說,我要去一趟韓國還是喝北京二鍋頭,那不是白來了嘛!所以喝當?shù)氐拿谰?,這就是所謂的入鄉(xiāng)隨俗吧!只有這樣才能盡量體會當?shù)氐娘L土人情,回味歷史上的人物事件,更貼近歷史吧。

行天下:對于品味各地的美酒,你有哪些具體的體會或感悟呢?
紀連海:這說起來我想起好多年前去一趟貴州,去那里肯定要喝點茅臺酒啦!結(jié)果我就沒想到,喝完茅臺后面還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當?shù)氐拿缱逋>聘?、拿著盛滿自釀美酒的牛角讓我們接著喝。苗族的祝酒歌咱還真不懂,也不知道規(guī)矩,所以雙手就把牛角捧過來了,實際上,如果不雙手捧過來,用嘴唇舔一舔、抿一抿就沒事了。結(jié)果一用雙手捧啊——上當了,因為你雙手一捧,人家就可以灌你酒了。于是那次就感覺喝得有點多了,連酒是什么味兒都忘了,就記得酒后那種“轉(zhuǎn)圈”的感覺了。
那次喝酒確實有感覺,后來我就知道,去一個地方,一定要再深入一點了解一下當?shù)氐拿褡?、風俗、習慣,以免自己喝多了誤事。
此外,現(xiàn)在我們喝的一些銷量很大的酒,它比較容易作假,因為利潤豐厚。一些地方上銷量小的酒,根本不存在假酒的可能性,倒是純糧食釀造。其實每個地方的酒都有各自的特色,喝過一些感覺特別好的酒,銷量不大,人家酒廠也沒有擴大銷量的意思,就滿足于當前現(xiàn)狀,我手工釀造就做這么點酒,這給我的感覺是非常不錯的。相對來說,我比較喜歡其中一些度數(shù)比較高的酒。
行天下:我們知道紀老師還去過北極地區(qū),真正感受過極地的風光。你能跟我們說一下在北極旅行的見聞嗎?那里的自然風光與生態(tài)變化,與我們新聞中常見的全球變暖的趨勢是否真正符合呢?
紀連海:今年好像有個新聞,說因為全球變暖有一只北極熊死了,這個邏輯有點太片面了。我這次去北極,一次就看見了23只北極熊。其中10只在冰面上,它們當中有5只在吃海豹,還有5只沒吃著;13只在陸地上,其中11只出現(xiàn)在以前據(jù)說從來沒出現(xiàn)過北極熊的山坡上。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證明,因為全球變暖所以北極熊的活動空間擴大了,所以怎么怎么樣……所以還是要用科學說話,用事實說話,別想當然,一只北極熊得不出那個結(jié)論。很多結(jié)論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進行科學論證。
這次我們原本要去巴倫支島的,都已經(jīng)抵達后要上島了,結(jié)果不讓去,因為發(fā)現(xiàn)了11只北極熊,有老有少,還有在那里“搞對象”的。多少年來,那里都沒有北極熊出沒。可見,雖然大家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但還是有人會犯以偏概全的錯誤,這有時候就太可怕了。我們在北極15天,見到最少的動物不是北極熊,而是狐貍,這個古今中外的寓言都講對了。至于其他的動物,見到的太多了。
行天下:紀老師在旅行當中有沒有遭遇過什么特別的意外?
紀連海:去年到北極的團曾經(jīng)有靴子陷入沼澤地的情況,所以今年我們過去的時候就一再聲明、強調(diào),結(jié)果這次還是有個孩子陷進去了,于是我們就在那里幫著拉他出來。我還發(fā)現(xiàn),在沼澤地走路不能按照常理來走,一般走路我們照著前面的腳印走過去沒問題,但在沼澤地你要這樣走,就更容易陷進去。
這次我感覺還真是挺危險的,雖然沒出事,孩子最后被我們拉上來了,但當時還是有點觸目驚心。因為走著走著突然前面的人就掉下去了,靴子、褲子全弄濕弄臟了,確實有點危險。所以我覺得外出還是要聽導游的,這點很重要。

行天下:聽說紀老師經(jīng)常跟愛人路老師結(jié)伴出行,剛結(jié)婚的時候哪怕是有些債務,也要結(jié)婚旅行,這個在當年簡直太時尚了!
紀連海:是,我們當年結(jié)婚的時候就說好了,要去旅行結(jié)婚,雖然家里也辦事了,但我總怕人家后悔,所以去桂林和昆明轉(zhuǎn)了一圈。
行天下:你認為旅行對于家庭生活有怎樣的作用呢?你最近跟路老師又有怎樣的旅行計劃呢?
紀連海:我覺得旅行給人的感覺就是開闊視野,讓人的心界、眼界都寬了,對一些小事就看得更簡單了,不會去想太多。對自己的家庭生活肯定是有好處的。
至于旅行計劃,我今年放暑假之前去了一趟張家界,放假之初去了一趟韓國,中間去了一趟北極,開學之前還要再去趟土耳其。總的說來,這個假期的旅行還是蠻充實、蠻豐富的。
責任編輯 / 熊劍輝
版權(quán)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quán)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