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序-我有一個夢想
發(fā)布時間:2013年03月20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楊浪濤
標簽: 戶外天空

川藏線我去過十多次,感觸最深的是2005年的一次出行。
在通麥天險,恰逢大規(guī)模道路改造,塵土飛揚,我們的越野車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艱難前行。透過車窗,我看到五六個年輕人騎著自行車與我們相伴而行。
在一處施工點,所有的車都停了下來等待放行。自行車隊伍中,一個身材嬌小的姑娘向我走過來。
“你知道下察隅怎么走嗎?”她問。
我覺得很突然,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大約也覺得唐突,這位姑娘摘下臉上的紗巾,笑了笑,然后指著我們車上噴涂的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標志,“我看過你們去年的大香格里拉專輯,”她說,“雜志上說下察隅鎮(zhèn)還生活著僜人?!?/p>
我們的讀者很多是旅游愛好者,而雜志也在一定程度上為讀者提供了出行目的地。不過,作為一本科學讀物,雜志通常只告訴了讀者什么地方好,而沒有告訴讀者怎么去。
也就是從這時候起,我萌發(fā)了一個愿望,要為讀者提供更為詳盡的出行資訊。
傳統(tǒng)紙媒的內容采寫一般由專業(yè)人員完成,這保證了信息的權威性,但受傳播手段的限制,容量有限且不易及時更新,即使被奉為旅行者圣經(jīng)的《Lonely Planet》(《孤獨星球》),也只能做到以年作為更新周期。
網(wǎng)絡倒是可以解決時效性問題,而且容量幾乎是無限的,但信息的零碎和強烈的個性化色彩,使其權威性和可操作性打了折扣。
有沒有一種傳播形式可以揚長避短呢?
電子雜志是一種不錯的解決手段。比如我們這期川藏線,攝影師的實地旅行可以充分展示這條景觀大道的獨特魅力,而出行資訊部分直接與網(wǎng)絡互通,只要能夠上網(wǎng),使用者隨時可以下載經(jīng)過編輯核實的最新信息。這些信息如果和地圖結合,那么通過車載GPS或手機上的內置數(shù)據(jù),就可以更為方便地提供給使用者了。
八大隱秘之地,十大新銳出行方式,五條天路進西藏……我們終會編織一張網(wǎng)絡,這張網(wǎng)絡不但會推薦適合你去的目的地,而且也將告訴你怎么去,看什么,甚至詳細到川藏線今天的路況,康定某家賓館有特價房,這幾天四川米亞羅的紅葉最為艷麗。
資訊無處不在,你可信手拈來。
我相信,會有這么一天。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