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頂端
發(fā)布時間:2013年01月29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王雷
標簽: 山地 戶外天空 環(huán)游世界

你說世界在無休止變化嗎?其實也沒有。我們的長輩還是在以他們的方式生活,比如拒絕使用網(wǎng)絡,仍用紙質的地圖認路、去售票點買機票,而他們也過得很好。在他們看來,生活的本質可以不變。
其實我們這代人也是,工作、旅游、結婚、升遷等等,本質也沒變,都是為了找到并堅守最想做的事。


曲折的開始
2010年3月底,我從美國出發(fā)了。因為飛機延誤等諸多問題,我的行李丟了。然后就是不停打電話、確認,最后收到的回復是,航空公司的系統(tǒng)里沒有我的行李信息,已經(jīng)發(fā)了三條信息給倫敦那邊,一直沒有回復。最后,我建議他們派人去查找,而不只是利用機器。然后,他們找到了。無論系統(tǒng)多么現(xiàn)代化,機器終究替代不了人類。
找到行李,我“如約”到達加德滿都。

路上的驚鴻一瞥
出發(fā)之后,我始終很緊張。在Monjo到Namche的路上,我已經(jīng)感到自己心跳加速,睡眠也不是很好。雖然我一直在做不同方面的鍛煉,提升我的耐力、速度等,不過這次,我還是有些擔心。
這一天,我從遠處第一次看到了珠峰。

偶遇Mark
在Namche,我偶遇了Mark Inglis。他可是響當當?shù)娜宋铮旱谝粋€從北坡登頂珠峰的雙腿截肢者。Mark從12歲開始登山,后來登新西蘭最高峰庫克峰時,遇到暴風被困,雖然后來被救出來,腳趾卻因凍傷嚴重,最后小腿以下被雙雙截肢。
我們聊到了“抉擇”。一次,他途中凍傷了手指,面臨著向前還是撤退的選擇,他選擇了前者,最后的結果就是手指凍黑后被截肢。而我一直以為,后退并不意味放棄,同樣的選擇題,我會選后者,然后等待時機,再來一次。



精神的準備
說實話,我們這支隊伍的行程并不緊張,因此每個地方都可以休息幾天。而在宗教中心Tengboche,最重要的事情是祈福。
一路上,我一直在擔心。我擔心我們的行程不好,擔心趕不上好的時機,擔心身體是否能適應,擔心因為很多不確定因素生病受傷……不過看到大師的這些贈言,我釋然了許多。

落腳大本營
4月中旬,我終于到了大本營。這個過程比我想象的長,因為為了適應環(huán)境,隊伍的節(jié)奏比較保守。珠峰大本營的海拔有5300米,比南極洲的最高峰都高,因此我們必須耐下心來,一步一步走。而沒有耐性的人很容易在這么高海拔的地方染病,前功盡棄。


因為此前我已經(jīng)見過珠峰,所以并沒有特別興奮。反而是另一件事,給了我很多“驚喜”:這里根本沒一點平整的地方可供扎營!
所以,扎營是一件困難的事。我們要整理出一塊稍微平整點的地方來支帳篷,而更大的挑戰(zhàn)在于衛(wèi)生間。衛(wèi)生間是山間唯一可以讓人舒適的地方,然而為了不污染我們生活用水的水源,必須離營地很遠。如此,每次往返于營地和衛(wèi)生間都是一次征程,只能提前做好預防工作,然后就祈禱不要迷路吧。

到大本營的當天,要舉行隆重的祈福儀式。儀式有一個半鐘頭,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物品擺放在這里,等待被祝福。


來到大本營,每天都變得很忙碌。訓練就是其中之一。有時我們在大本營做走梯子的訓練,這樣的訓練只能在大本營可以做;有時就去周邊的山峰做4到5天的練習。
大本營的夜晚很迷人,滿天繁星,晚上也不會太冷。從離開家到現(xiàn)在,仿佛已經(jīng)很久很久了。朋友們都還好嗎?而我接下來的路又會怎樣?

無止境的冰瀑
4月下旬,我們整裝待發(fā),從大本營出發(fā)到C1。其實,為了逐步適應高海拔環(huán)境,我們做了多次往返:在一處更高海拔過夜,然后返回大本營恢復,然后再出發(fā),再回大本營。
而且,這也是為了完成接下來更加具有挑戰(zhàn)性的C1到C2而做準備。

C1到C2間是一望無際的冰瀑!我第一眼看到,只能脫口而出一個詞:“哇噢”! 每走一步,就多一句“哇噢”。接下來的一段路,我們就要在這些綿延不絕、奇形怪狀的冰瀑間上下游走。



C1到C2的路線看起來筆直,但走起來很困難,有時梯子就搭在冰裂縫的邊上,簡直就是賭博。

每一步都異常艱難。有一次,當我們離目的地越來越近時,突然聽到頭頂一聲巨響,暴風雪來了!幸運的是,暴風雪并不大,而且在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時消散了。盡管有驚無險,這段異常艱難的路讓我第一次食欲不振,而且開始咳嗽,我知道這并不好。
所幸,我們到了C2。

重返大本營
在C2待了兩晚,我的咳嗽越來越厲害,只得返回大本營休息。那真是難熬的一晚,盡管吃了藥,咳嗽卻總也不停。不能冒險,我選擇暫時后退。
此時,我坐在大本營的餐廳里,背后的音樂聲清柔、溫暖,盡管外面仍寒風肆虐。我就坐在這里,等待最好的時機出發(fā),而在此之前,我只需要好好享受這奢侈的時光。


巔峰世界
是時候出發(fā)了。盡管因為各種原因,我們還是不停往返于C2、C4、大本營,但我們每天都在前進。我總是回想過去這些天都發(fā)生了什么,但總沒時間好好寫下來,我多想告訴大家,珠峰是什么樣子。

5月的一天,晚上9點,我們出發(fā)了,沖頂。天很黑,大風、有雪,能見度很低,我耳邊盡是風雪的嚎叫聲。不過向導覺得,我們應該繼續(xù)。
我始終保持著自己的速度,狀態(tài)一直很好。然而,就在抵達Balcony時,大家發(fā)現(xiàn)我的氧氣瓶在漏氣。這很可能要了我的命!于是向導馬上修理,我只能停下來等待。四周仍是大雪,盡管時間不長,我卻忍不住往壞處打算。

經(jīng)過一晚上的努力,第二天早上8點,我們抵達了巔峰。然而站在頂峰的感覺卻有點奇怪,因為四周什么也看不見。好像宿命一樣,我攀登另外幾座最高峰的時候也是這樣,總是云霧彌漫。下次再來吧,我對自己說。
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見到最美的風景。
【攝影師簡介】

王雷,第一位完成“7 2”的華人女性,生活本來是學計算機、做工程師、創(chuàng)業(yè),一次偶然的登山經(jīng)歷改變了一生,經(jīng)歷豐富、人淡如茶。
【攝影師手記】
祈福時,我們問了大師一些問題。答案很簡單,就是一些關于生命的哲學。其中最重要的是:積極思考和平和。不僅是內心的平和,而是還應該做一些事情創(chuàng)造平和。
我想起在過去的一些年里,我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多重大改變。在每一個關鍵點,都有很多朋友給了我莫大的幫助。即使是再小一只船,也能在那時斬破風浪,帶我到達安詳、平靜的彼岸。經(jīng)歷過風浪之后,那個繁忙的世界似乎離我已經(jīng)很遠,我的內心前所未有的平和。而這平和,不就是那些幫助過我的朋友們所創(chuàng)造的嗎?
登珠峰并不僅僅是一次探險,更是一次精神之旅。
【行箋】

路線簡介
美國波士頓(Boston)→尼泊爾加德滿都(KATHMANDU)→盧卡拉(Lukla)→莫祖鎮(zhèn)(Monjo) →南切巴扎(Namche Bazar)→天波切(Tengboche)→珠峰大本營(EBC)→一號營地(C1) →二號營地(C2)→三號營地(C3)→四號營地(C4)
交通和食宿
我從加德滿都到盧卡拉是乘坐飛機,此后徒步兩周到了珠峰大本營。一路上的食宿都不用擔心,因為途中有很多小客棧,條件一般甚至簡陋,不過解決吃飯和睡覺都沒問題??蜅0缘膬r格大概是30到40美元一天。
裝 備
裝備主要分為兩類,一是能夠適應高山寒冷環(huán)境的衣服、宿營裝備,二是冰雪攀爬類的裝備。具體為帳篷、睡袋、羽絨衣褲、高山眼鏡、防風衣褲、手套、高山靴、防寒帽、繩套、冰鎬、冰爪、頭盔、雪錐等。
當然,生活方面的裝備也必不可少,比如炊具、爐具、防水燈具、刀具等。
注 意
1. 費用:除了交通、食宿方面的費用,請向導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建議請向導前先了解一下具體情況,互相熟悉也利于路上的合作。我是通過美國的一家公司請到的向導,全程4萬美元。
2. 通訊:開通國際漫游的全球通可以在尼泊爾使用,不過漫游費很貴,發(fā)短信2.99元/條,撥打中國電話為11.99元/分鐘,撥打尼泊爾本地電話為4.99元/分鐘。建議使用當?shù)氐木W(wǎng)絡電話與國內通話。
責任編輯 / 呂穎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