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ブ磷寤槎Y,一場民族風的盛宴
發(fā)布時間:2014年11月17日 文章出自:用戶投稿 作者: 王式剛
“魚兒有個會水之恩,烏鴉有個反哺之恩,羊羔有個跪乳之恩,何況人者不如鳥乎。十月懷胎娘辛苦,左襟濕了換右襟,右襟濕了換胸前,一斤拉成千金,千金換成個人……”有多少話兒想告訴娘親,有多少不舍把淚花流淌,一聲聲謝娘恩,道不盡離別之傷感恩之情。

第二天就要出嫁的新娘,看著本家、親戚、朋友、左鄰右舍送來的禮物,男方送來的彩禮,娘家的陪嫁,在嫁女宴上向前來賀慶的親朋好友獻上一曲曲悲歡離合的哭嫁歌??奚缴?、土主、父母的生養(yǎng)哺育之恩,哭鄉(xiāng)親、哥嫂、姐妹的成長手足之情,哭將來難回家陪伴的思念之心。愿待嫁的新娘把淚水哭干,未來的家庭幸福美滿。

這不是表演,更不是電影電視劇的畫面,2013年11月6日,我和朋友一行受互助縣旅游局邀請,到一土族的娶親人家做客,讓我們見到了我國少數(shù)民族中極為特別的一場婚禮,這是土族婚禮儀式中真實的場景,鮮活的保留在聚居著20多萬土族人口的青海省互助縣境內(nèi)及其周邊地區(qū)。他們在祖國的大西北,美麗的青海湖東邊、雄偉的祁連山南面、滔滔的湟水與大通河兩岸,從東北遼河平原遷徙而來的吐谷渾人,集藏族、裕固族、蒙古族等文化融為一體的古老民族,流淌著雄健的游牧因子結合了農(nóng)耕為主的純樸勤勞的民族——土族。土族的婚禮儀式,將濃郁的民族風情、傳統(tǒng)的文化瑰寶演繹的淋漓盡致。

這天黃昏,男方的兩位納什金牽著一匹高頭大馬,與手捧白氈的新郎已經(jīng)踏上迎親之路。要想敲開女方的家門,那要看門頂上的阿姑是否“口下留情”,悅耳的“花兒”對個不停,絕對是展示土家兒女能歌善舞的平臺,就連潑向納什金身上的水也預示著吉祥如意,直至唱到阿姑們無歌以對納什金無詞可迎方才作罷,大門開啟將娶親隊伍邀至家中。新郎向岳父母敬獻哈達,拜神佛,禮畢上炕喝茶、吃飯,更有熱烈歡快的安昭歌舞唱響在寬敞的庭院或是麥場,直至深夜。

第二天天亮前,納什金在堂屋門前唱《依姐》歌,梳妝打扮好的新娘,頭上罩著一層層五顏六色的漂亮紗巾,由其兄弟用白氈抬著沿院里的圓槽轉三圈后,出門上馬。新娘的親屬將一把紅筷子撒在院子里,母親將新娘穿過的衣服扔出墻外,表示姑娘已經(jīng)出嫁。

新娘在娶親人、送親人的簇擁下來到新郎家門口,首先由新郎捧著美酒和哈達,迎上前去接新娘下馬。在他身后,穿著黑綠黃白藍橙紅“七彩袖”、腰里掛著白底繡花條塊縫合錢褡褳的姑娘們,捧著酒盅、酒壺,為送親的賓客致酒。新郎新娘進大門時,有兩個年輕婦女在前面拉著紅氈或白氈,新郎新娘跟著氈,男左女右,抱著用紅布制作的布娃娃,并肩緩緩邁入庭院。

新郎新娘拜過天地后,被眾人簇擁著的新娘來到了廚房,跪在神位前,等候多時的新郎的母親手持一根捆著紅絲線的搟面杖,對著跪在神位前的新娘叮囑道“新娘新娘你開口,金口玉言,家里的話不要去外面?zhèn)?,外面的話也不要在家里亂說,守口如瓶,免惹是非……”新娘頻頻點頭,并把含吐三次的奶茶倒在煙囪中。對于新娘來說,新的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喜今日,值客們提上個滿壺的酒來,給上席的月老大人哈高升上三杯。常言道: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親,天上有云下了清風細雨,地下有媒者成了門當戶對的親戚……”豐盛的宴席上,媒人成了主角。人們圍著媒人,一邊唱謝媒歌,一邊給媒人敬酒,并向他嘴里喂炒面,額頭上貼酥油,有酒有肉,更有土、漢并上的盛宴大飽口福。

一場土族人的婚禮,隆重而熱烈。從提親、定親、送禮、選吉日,到娶親的全過程,回響著優(yōu)美的曲調(diào),飄蕩著動聽的歌聲,舞動著歡快的安昭,這是一次優(yōu)美的歌舞盛典。從男子的長袍、大襠褲、繡花腰帶、云紋布鞋,到婦女的扭達頭飾、七彩袖、花邊坎肩、錢褡褳,看到了精美的刺繡,欣賞了鮮艷的色彩,領略了土族的風情,這是一次民族服飾的T臺秀。
“唐德格瑪我們是土族的子孫,唱一支土族人的歌曲”。有著悠久歷史的土族文化,正在慢慢流逝,愿一場場凝聚著土族人民情感歷程、宗教信仰、生活希冀的傳統(tǒng)婚禮,為土族留下一些文化的記憶,愿土族之花越開越艷。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璐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