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褲瑤族:人類文明的活化石

發(fā)布時間:2014年12月22日 文章出自:用戶投稿 作者: 徐龍 

標簽: 人文照片   風土人情   邊城   人文主題   南丹縣   

千年未曾改變的服飾、世代同族通婚的習俗、嚴格恪守的族規(guī),這個神秘原始的古老民族——白褲瑤族,被稱為“人類文明的活化石”。

作為中國僅有的兩個直接由原始社會步入現(xiàn)代社會的民族之一,白褲瑤族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民族。其主要生活在廣西南丹縣的八圩、里湖瑤族鄉(xiāng)和貴州省荔波縣朝陽區(qū)瑤山鄉(xiāng)一帶,是瑤族的一個支系,自稱“布諾”,因男子穿齊膝白褲,又被稱為“白褲瑤”。白褲瑤族憨厚、樸實、勤勞、勇敢,并以獨特的婚俗、葬禮、服飾等民族文化風情,備受世人關注。我花費兩年時間,跟蹤記錄并拍攝了這組白褲瑤族圖集。

白褲瑤族是瑤族的一個支系,自稱“布諾”,因男子穿齊膝白褲,又被稱為“白褲瑤”。

服飾:簡潔不失精致

白褲瑤的服飾,長期以來備受關注。白褲瑤婦女夏天的服飾,上衣一前一后兩塊布,隨意的搭在肩上,中間幾乎沒有連接和縫制,外界稱此“兩片瑤”。人們驚訝于這樣大膽的裁剪風格,殊不知,這樣的服飾,并不是情欲上的展露,而是對母性和生殖上的無上的崇拜。而這樣一種“裸露”,則體現(xiàn)了瑤族人不拘一格,親近自然的淳樸心靈和性格。

白褲瑤族的婦女在夏天里面什么都不穿,更不罩雙乳,從側覽女性雙乳若隱若現(xiàn)。一但彎腰勞動干活,便是全覽無余。

瑤族女子心靈手巧、精于紡織,白褲瑤服飾雖以簡潔為風格,但工序并不簡單。一套衣服的制作工藝包括制作麻布,上蠟印染、刺繡,縫制成衣等步驟,且每步缺一不可。而由于這些工序受季節(jié)的限制,一般一套達到標準的瑤族服飾,就得耗費一年的時間,價格自是非常昂貴。

瑤族女子心靈手巧,勞動之余,縫制一套服飾,是她們從縫制中能夠獲得樂趣。
幾位婦女被這條腰帶的做工所吸引,正在仔細的揣摩、細看。
制作麻布包括分拉、穿、挑等過程,每個步驟都非常仔細,且十分注重協(xié)作配合。
這是麻布織成染色后在河里洗滌的過程,同樣是一絲不茍,這些布匹都是沒污染的手工制品。

瑤族服飾記錄著瑤族人民的歷史和對祖先的緬懷。刺繡的圖案,除了花鳥魚蟲,還有瑤王的印章圖案。白褲瑤族男子白褲子上的紅色印條,就記載著一個悲壯的故事。據(jù)《中國白褲瑤》記載:在很久以前,壯族莫氏土司用計騙走了瑤王印,并攻進瑤區(qū),迎戰(zhàn)中受傷的瑤王戰(zhàn)敗退走,他爬山時手撐膝蓋,在褲腿上留下十條血指印,并在臨終前在衣襟上畫了瑤王印的圖案。瑤族后人為紀念瑤王,便在褲子的膝蓋處繡上十條紅杠,在衣背上繡上瑤王印圖案。

一套衣服的制作工藝包括制作麻布,上蠟印染、刺繡,縫制成衣等步驟。
成衣就是這樣的感覺,白褲瑤族的服裝以簡潔為風格,但工序并不簡單。

傳統(tǒng)習俗:打陀螺與斗雞

白褲瑤族喜歡運動,打陀螺就是白褲瑤族群眾喜歡的傳統(tǒng)體育活動,這項活動集智巧、勇力、競爭、團隊精神和娛樂性于一體,深受白褲瑤男女老少的喜愛。打陀螺玩法非常簡單且不受場地控制,只需要一個木陀螺和一根繩子,隨便有塊空地都可以玩。規(guī)則有很多,一般以陀螺轉的時間長久定輸贏;也有一個轉著,一個用另一陀螺去打,打飛別人的就算勝利。

打陀螺運動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玩,這位白褲瑤族婦女正在專注的下陀螺,并準備讓別人來打她的陀螺。
打陀螺玩法非常簡單,只要一個木陀螺、一根繩子和一塊空地就可以。

白褲瑤族有三寶貝,鳥籠、獵槍和牛角。養(yǎng)鳥斗鳥、養(yǎng)雞斗雞也是白褲瑤族喜歡的習俗。每當節(jié)慶時,白褲瑤族的阿哥們會把自己養(yǎng)的雞拿出來,大家聚在一起相互較量,看誰飼養(yǎng)的雞更健壯。

養(yǎng)鳥斗鳥、養(yǎng)雞斗雞是白褲瑤族的習俗。
每當有節(jié)日的時候,白褲瑤族的阿哥會把自己養(yǎng)的雞拿出來,大家聚在一起相互較量,看誰飼養(yǎng)的雞更健壯。

喪葬習俗:悲壯肅穆的祭祖活動

白褲瑤族多居住在偏遠的大石山區(qū)里,生存環(huán)境非常惡劣。但他們憨厚、樸實、勤勞、勇敢,并在與自然環(huán)境的搏斗中,創(chuàng)造出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其中以喪葬習俗尤為獨特。

砍牛、打銅鼓、跳猴舞,是白褲瑤為死者舉行葬禮的儀式。這種傳統(tǒng)送喪習俗悲壯、肅穆、凝重、莊嚴,不僅是為表達對死者的悼念,更是一項眾人共同的祭祖活動。在白褲瑤民的心中,個人和集體都是以祖先為紐帶,在歲月的長河中并肩艱苦跋涉的。葬禮活動上的主要打擊樂器銅鼓和皮鼓,在平時的日子里不能隨意敲打的。

葬禮活動上的主要打擊樂器銅鼓和皮鼓,在平時的日子里不能隨意敲打的。
白褲瑤人是很講究祭祖的,他們認為,不論個人還是集體,只要能夠聚集在一起都是以祖先為紐帶的,白褲瑤人是一個很團結、有凝聚力的民族。

那年我有幸目睹了白褲瑤族驚魂動魄的砍牛祭祖儀式,扣人心弦的儀式上,那銅鼓聲沉悶而凝重,仿佛聲聲敲打在我的胸口上,倍感壓力。這種近距離的領略白褲瑤族神秘而獨特的民族文化,對我來說還是第一次。

傳說白褲瑤的銅鼓、皮鼓是古代出征打仗報警用的一種發(fā)布號令的信息工具。留傳下來的砍牛、打銅鼓和跳老猴舞的喪葬禮儀與紀念本族的一位首領有關。遠古時期民族征戰(zhàn),搶山占地是家常便飯,有一次,白褲瑤人與土司人打仗,因敵強我弱、寡不敵眾,白褲瑤人的頭領身負重傷,后來逃進了深山,不久,這位頭領因傷勢過重含恨而去,白褲瑤的同胞們?yōu)榱思漓胨Q鼓、砍牛,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從此,銅鼓和皮鼓便與祭祀聯(lián)在一起流傳下來了。

銅鼓是白褲瑤的圣物,在啟用之前,首先要經(jīng)過殺雞、放鞭炮的“敬銅鼓”儀式,式一般是在埋銅鼓的地方舉行,稱為“起鼓”儀式,舉行儀式的時候要念叨:“銅鼓呀,我們把你來敬,請你開口說話,求你告訴祖先,保佑我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說完這些話以后,才可以把銅鼓取出來去,然后參加葬禮。

白褲瑤人在砍牛送葬的前一天就要敲打銅鼓,意思是為死者“開路”,同時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聽到鼓聲以后,自動的前來參加葬禮為死者送行。
打銅鼓的皆為男子,他們彎腰站在鼓的一側,左手握鼓槌,敲擊鼓面,右手執(zhí)鐵絲輕打鼓身。在他們的右后方,另有一人雙手用木制的風桶接音,按一定的節(jié)奏前后晃動,使銅鼓產(chǎn)生低沉的共鳴,鼓聲在數(shù)十里的村寨和山谷中回蕩。

白褲瑤人好像不太講究祖墳風水,一般都是聚族而葬的。這和佤族的葬禮差不多,佤族在墓地的選擇位置上也是沒有什么要求的,而且佤族的墓地可以疊加埋葬,隨意性很強。在白褲瑤族里同族均有固定的墓地。眾人把靈柩抬到墓地,葬畢,在墳堆前豎立兩根圓木柱,木柱上刻著若干道道,在中間插入被砍的牛角。牛角越多越表示死者的尊榮。安葬完畢,送葬者每人依例可以得到一塊牛肉和一團糯飯。

莊重的砍牛儀式前,死者家屬按男女排著隊,每人手里拿著的谷穗喂牛,拜牛、哭牛。接著,主持砍牛儀式的巫師,邊撒米,邊念先輩祖宗的功德,死者的經(jīng)歷和后人對死者的懷念等。

葬禮儀式上打擊的銅鼓聲響徹山谷,從四面八方趕來的白褲瑤阿哥們來為死者送行的場面。
砍牛前,首先要做的是立好一根約2米高的木樁,然后再把竹圈套在立好的木樁上,接著就用鐵環(huán)拴住牛鼻子,以長麻繩系于蔑圈外,使牛能繞著木樁轉動。

等巫師念完以后,砍牛手從舅爺手中接過砍牛刀,揮刀進行砍牛,把??车挂院螅惆雅Q苯拥谷腩A備好的酒中,再用竹簡裝上牛血酒,敬鼓手、親友和敬眾人??撑R唤Y束,便進入第二個祭祀儀式,打銅鼓、跳猴鼓舞。這個儀式把葬禮引向了另一個高潮。

如果你為這組探秘白褲瑤族的圖片故事感到新奇,可以來廣西南丹里湖走走,領略下白褲瑤族古老的原始文化。白褲瑤族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千萬記得不要跟白褲瑤阿哥們喝酒,否則他們不把你喝的爛醉如泥決不罷休......

編輯的話:這是一份用心之作,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精美的圖片向我們系統(tǒng)介紹了文明的活化石——白褲瑤族。當然,在欣賞的背后,我們還應該思考傳統(tǒng)的繼承與保存......

把我的作品拿出來給大家點評,請點這里投稿

選擇點評項

  • 讀后感言
  • 可圈可點
  • 提升空間
  • 背景知識
  • 有點爭議
讀后感言
收起
可圈可點
收起
提升空間
收起
知識背景
收起
有點爭議
收起
全部評論(12)
熱度
時間
  • 2

    Dopa

    • 讀后感言

      看到最后那個砍牛感覺有點殘忍

    黃依伍慧 , 湯圓1998 贊同
    01-17 14:17 分享  回復(0)
  • 1

    HUANGCAO12

    • 讀后感言

      作者很用心花了兩年的時間,記錄詳實,第二張圖片更是吸引眼球!不過那是模特嗎?

    千鳥-熙 贊同
    12-22 19:06 分享  回復(2)
  • 0

    睛誼求鏡

    • 讀后感言

      牛兒看上去病奄奄的,不像是挑選的壯牛,有點兒殘忍

    01-19 11:16 分享  回復(0)
  • 0

    芊芊細草

    • 讀后感言

      作者用心的記錄,我們也會用心的閱讀

    12-27 17:13 分享  回復(0)
  • 0

    曠野洪流

    • 讀后感言

      好紀實。作者不比較系統(tǒng)的介紹了白褲瑤的生活習俗,脈絡清晰(感覺作者對圖片的編排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讓我們對白褲瑤衣著、傳統(tǒng)及喪葬習俗有了初步的了解。謝謝作者的用功。

    12-30 14:04 分享  回復(0)
  • 0

    向前看齊

    • 讀后感言

      我也是廣西南丹的,通過你的鏡頭讓我領略不一樣的瑤族,也更了解白褲瑤

    08-30 13:02 分享  回復(0)
  • 0

    藝林七柯

    • 讀后感言

      原生態(tài)的美感,作者真是有心人!有人類骨子里本存著的親近

    01-30 15:54 分享  回復(0)
  • 0

    江浙人士

    • 讀后感言

      很用心的一組紀實,大光圈運用幫助突出要表達的主體。贊!

    01-05 11:16 分享  回復(0)
  • 0

    大大小毛驢

    • 讀后感言

      很不錯呀,我咋感覺到農(nóng)村的這種名宗教和民俗以及鄉(xiāng)民自制的體制是“和諧”的最大亮點呢,一旦被打破就不會有這種和諧了。

    01-05 16:24 分享  回復(0)
  • 0

    夢游天下W

    • 可圈可點

      點贊??!

    01-06 14:25 分享  回復(0)
  • 0

    哈尼長老

    • 讀后感言

      真實、撲實的民族

    01-07 11:01 分享  回復(0)
  • 0

    凡人看世界

    • 讀后感言

      觀察很細,所以拍出的片子才有意思。

    01-09 12:34 分享  回復(0)
加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