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行——失落多年的夢境

發(fā)布時間:2015年02月25日 文章出自:用戶投稿 作者: 李柯 

標簽: 高原   風光主題   背包旅行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向往一種純凈的藍色,這也許就是我踏上高原的情由。在一個許久不見藍天的城市,卻一直沒有勇氣離開,并不是因為懼怕,只是生活讓人變得浮躁麻木。然而,我啟程了,背著十幾公斤的器材,毅然離開城市的繁華,也離開自己的麻木。我想找到早已丟失的安寧和忘記的感動。

之所以選在八月的最后一天飛抵西寧是想從九月有一個新的開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九”本身就被賦予神圣的涵義,而事實證明九月的“青藏”顯得尤為壯麗與遼闊。這時候,雖沒有了一望無際的油菜花,沒有了大批遷徙的鳥群,但同樣也沒有了比肩接踵的游客們。我們在卓爾山頂守望日出,在茶卡鹽湖等待日落,在青海湖畔享受靜謐的黑夜。這每一個時刻,都會讓我忘記生活的煩擾,忘記自己只是塵世間的一個俗人。靜立在這天高地廣之間,覺得自己那么渺小但卻那么自由,在“青藏”的每一天,我都只是我,不再扮演任何其他的誰。

我們走過門源,來到卓爾山。九月的卓爾山已經(jīng)有些冷,風很大,但曬著陽光依然覺得溫暖舒服,在壯美的景色中,忘記了指尖的半支煙,等再想吸一口,竟發(fā)現(xiàn)他已然熄滅。等到日落時已是晚上八點半,黑漆漆的山上,只剩下我們一行四人。拍完日落,才感覺到了一陣寒意,天色漸晚,想到要走近一個小時才能下山,有些疲勞的身體便不聽話起來,稀薄的空氣讓人有些氣喘,我們打著手電慢慢往山下走,忽然看見遠處有燈光,仿佛身處破曉那一刻,不由得有種獲救的感覺,是我們請的司機米師傅上來找我們了。與米師傅接觸以來一直覺得他為人隨和,相處的很愉快。這次他本可以自己先休息,但是因為山上夜路不好走,擔心我們的安全特地來接應。也許是在城市太久,麻木太久,已經(jīng)快要忘記人與人之間除去利益、卸下面具該怎樣相處,那一刻,有種說不出的感動。我想,即使沒有見到如此壯美的自然風光,我此行的目的也已經(jīng)達到了。

第二天一早,趕了三百公里左右的路程,我們在傍晚五點到達茶卡鹽湖,雖然沒有見到期待的天空之境的效果,但日落的金色陽光,卻讓我更為歡喜。

夜色中,我們驅(qū)車趕往黑馬河鎮(zhèn),離它不遠就是我心心念念的青海湖了。一路上和米師傅聊天,他說從來沒有接過這么晚才離開的客人,我剛想開口表示歉意,他卻接著說,這么晚有些擔心我們的安全,于是在心里暗自嘲笑自己的審慎,一定是在大城市太久的緣故,害怕別人來麻煩自己,也害怕去麻煩別人。那句沒來得及說出口的抱歉,反而顯得自己“小人之心“了。

經(jīng)過八十公里左右的路程,我們到達黑馬河鎮(zhèn)時已是深夜。抬頭看到銀河拱橋的那一刻,我顧不得周圍冰冷的空氣,支起三腳架,就這樣讓我的器材陪著我挨凍一直到凌晨三點,聽著偶爾的鴨子的叫聲,看著遠處劃過的流星,突然有種沖動,想要留在這里的沖動。身穿一條牛仔褲的我,在零下三度的氣溫中卻不自知,在進入帳篷之后才后知后覺感到寒冷。我很興奮,在這里拍下了人生中第一張星軌。我忘記了這里的星星是“繁星”而不是城市中的“零星”,于是我人生中拍的第一張星軌就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我想是因為我低估了它們,它們才會還我一幅不那么滿意的作品。

在帳篷中,我?guī)е簧淼钠v和對青海湖的期待迷迷糊糊的睡去。

早晨六點,帳篷外已有人聲,天邊已經(jīng)泛紅,我匆匆起床,拿起裝備趕去青海湖邊,望著眼前的景色,我不禁呆住了。那是我從未見過的天空與湖泊,漫天的紅色,倒映在青藍色的湖水中,彼此沖擊又彼此融合。我不自覺的把呼吸放的極輕,生怕沖撞了這極致的美。

隨后經(jīng)過貴德,坎布拉,親眼見證了“黃河貴德清”。因為第二天要坐火車去拉薩,我們在五點趕回西寧。

在火車上,我們都沉沉的睡去,一點四十五,火車到達拉薩站,時間還早,我們整頓一下,直接出發(fā)去了大昭寺。高遠的藍天,綿軟的白云,還有刺眼的陽光,一切的一切,都是我所向往的。六點,我頂著130下/分的心律爬上藥王山,從這里遙望布達拉宮全貌,讓人驚嘆舊時勞動人民的創(chuàng)造力與意志力。雖說天公不作美,天空積著厚厚的云層,但與晴朗天氣中的布達拉宮不同,此時的它更顯得壯麗與威嚴。如果把陽光下的布達拉宮比作慈母,那么云層下的它便是嚴父。然而不論是慈母還是嚴父,他們同樣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就像這布達拉宮,在“世界屋脊”上靜靜矗立了幾個世紀,歲歲年年的守望著藏傳佛教的信徒們,給他們帶來希望,也承載著他們的信仰。

西藏的行程開始于拉薩,沿著雅魯藏布江,一路看過桑耶寺,走過雍布拉康,經(jīng)過羊卓雍錯,第三天,我們落腳日喀則。這天恰好是八月十五,雖然一直都是陰天,但能在這樣的美景中,“以天為蓋地為廬”吃完自己帶的月餅,倒也不辜負了一路來的辛苦。我們度過了一個別有情致的“高原中秋”。

早晨六點半,我們租了軍大衣和其他的御寒用具,便趁著蒙蒙亮的天從日喀則出發(fā)趕往珠峰大本營,由于西藏嚴格的限速,只能犧牲一些休息時間。到達大本營已經(jīng)是下午七點,就在我們還忙著興奮時天空卻下起小雨,我們的心情瞬間墜入谷底。但天公就是喜歡捉弄人,就在我們都已經(jīng)放棄了看珠峰的念頭在帳篷里談笑的時候,一輪明月灑下銀色的光輝,照亮整個大地,只是珠峰像個羞怯又調(diào)皮的少女藏在厚厚的云層后面沒有現(xiàn)身的跡象,但我們決定等。凌晨三點半,短短十五分鐘,今天只有我們四個人看到了珠峰。她拔天極地、雄姿靈秀,而高聳入云的峰頂上的積雪卻又顯得那么俏麗可愛、楚楚動人。我們的執(zhí)著與堅持得到了回應,這一天,不虛此行。

次日,早上起來有些缺氧,我的指甲已經(jīng)發(fā)青,不過今天的行程就是趕回拉薩,所以輕松很多。再不像前幾天的匆忙,我們一路走走停停卻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之前被忽略的小驚喜。獻上我在路邊拍的波斯菊。

十四日一早,本想再去一次藥王山,但起床看看天氣,再看看自己疲憊的黑臉,我還是決定繼續(xù)睡覺。下午五點,我們趕到納木錯。又是陰雨天,遠處還不時伴著閃電。湖邊的五彩經(jīng)幡在遼闊的大地上隨風平飄動甚是壯觀。這些五彩繽紛的經(jīng)幡,其顏色都有固定的含意。藍幡象征天空象征,白幡象征白云,紅幡象征火焰,綠幡象征綠水,黃幡象征土地。這樣一來,也固定了經(jīng)幡從上到下的排列順序,如同藍天在上、黃土在下的大自然千古不變一樣,各色經(jīng)幡的排列順序也不能改變。他們之所以被稱作經(jīng)幡,是因為這些幡上面都印有佛經(jīng),在信奉藏傳佛教的人們看來,隨風而舞的經(jīng)幡飄動一下,就是誦經(jīng)一次,在不停地向神傳達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這樣,經(jīng)幡便成為連接神與人的紐帶。風幡所在即意味著神靈所在,也意味著人們對神靈的祈求所在。風幡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

夜里一直胸悶,不知幾點才入睡,但是鬧鐘一響,仍然迅速起床,趕到昨天踩點的日出拍攝地,可惜遠處的天邊,依然烏云密布,這次行程,唯一的遺憾,就是沒能看到納木錯的日出和日落,但臨走時忽然留意到灑在石頭上的金色的陽光,也算彌補了些許。

九月十五日,我們離開了這片神圣的土地,乘凌晨的航班回到杭州。在飛機上回想這次旅程,仿佛是失落多年的一場夢境,但縱使心中有千般不舍、萬般不愿,真實的生活還要繼續(xù),畢竟我們不能一直活在夢中,有過這一場美夢我已知足。

后記

之后上班的許多天我都不在狀態(tài),仍然想站在觸手可及的藍天白云下。這里一直陰天,下著小雨,總覺得有些不適應,那許久未見的藍天也總是藏在煙雨之后。我點起一支煙,隱約覺得抽的很快,不禁想起在卓爾山自然熄滅的那半支煙。我每天在公交車上總是昏昏欲睡的,好在都沒有睡過站;每天吃過午飯必須要補充一個鴛鴦奶茶,看著瓶子里的好似藏家甜茶的顏色,卻再也找不到那個味道,但至少他能讓我不會在昏迷中度過整個下午。這樣也許就是醉氧的癥狀吧,但是氧真的會使我醉嗎?我想不是,我只是把心丟在了西藏。

把我的作品拿出來給大家點評,請點這里投稿

選擇點評項

  • 讀后感言
  • 可圈可點
  • 提升空間
  • 背景知識
  • 有點爭議
讀后感言
收起
可圈可點
收起
提升空間
收起
知識背景
收起
有點爭議
收起
全部評論(4)
熱度
時間
  • 0

    初畫

    • 讀后感言

      最大的夢想就是在高考后的那個暑假,自己一個人一個包去趟拉薩。初一那年哥哥和隊友騎著自行車從上海到西藏與尼泊爾交界的地方,寄回來的照片讓我第一次看到除顯示屏上以外的西藏。那種和特殊的感情應該是從那時候升起。西藏大概就是我朝圣的地方吧,我尚未去過那里,但是它在我的夢里、在我的心里。(感覺作者攝影還可以調(diào)整出更好地角度與畫面布局)

    01-01 20:22 分享  回復(0)
  • 0

    山花肖兒

    • 讀后感言

      詩情畫意,極美

    12-06 11:23 分享  回復(0)
  • 0

    昨天沒了

    • 讀后感言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去西藏的愿望。

    07-06 12:59 分享  回復(0)
  • 0

    老會計

    • 讀后感言

      美在心間

    05-10 07:03 分享  回復(0)
加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