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看到的拉薩不是真的
發(fā)布時間:2015年05月21日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網
標簽: 探奇

當星星替代白云成為天穹的背景,當月亮替代太陽把柔和的光撒向高原大地…拉薩,這座以藍天白云大太陽而著稱的“日光城”,在西邊天際線褪去最后一片暖色之后,也卸下了白天里無數標簽式的風景,顯現出不為外人所熟悉的另一面。
夜色里,城中的車水馬龍燈紅酒綠與內地城市無異,刺眼的霓虹燈光遮蔽了夜拉薩的真正氣質。駕上Jeep自由光,逃離喧囂和路燈,沖進黑暗,去拉薩的各個角落,找尋高原夜色的正確打開方式。

色拉寺后山:在云端俯瞰拉薩

在拉薩城北山上的巖壁間,發(fā)動機的轟鳴聲堅毅回響,曲折驚險的砂石盤山路蜿蜒向上,通往云端的山頂。站至山頂,向南俯瞰,夜晚的拉薩城鋪滿視野,就在腳下??v橫交錯的街道,像閃著紅光的蛛網,在拉薩河谷中向四方肆意延展著。蛛網之間無數的亮點,則是百態(tài)的城市夜生活。聳立在紅山上的布達拉宮,被燈光包圍著,成為城中最亮眼的一點。

城市的浮華就在眼前,但耳朵里卻是屬于大自然的寧靜。拉薩城上空,云浪在無聲的翻滾著,燈光把云山染成了紅色。一片雨云飄然落下,像神靈伸入凡間的觸手,輕輕撫過城市。
風云突變,云層裂開一個口子,現出燦爛的星空,繁星點點,如同云之上的天空之城。

帕邦喀:夜花燦爛
再向北,路過色拉寺,沿著娘惹溝的小公路行駛。坡度漸陡,街道上的路燈被拋在身后,自由光沒入了夜色的幽藍。路兩旁的藏式屋舍沉睡著,被星光勾勒出模糊的輪廓。半山腰上的幾點燈光,是路的終點——座落在一尊巨石上的寺院帕邦喀。
車燈掃過寺院的外墻,驚擾起幾聲狗吠,反倒更襯出夜半古寺的安寧。白塔、殘壁、松贊干布的修行洞,在灰白的光線里淡然地存在,一如千年的過往。圍繞帕邦喀四周的古樹上,拉薩的春夜悄然而至,暗香四溢,卻不見蹤影。架起三腳架,對準古樹和星空,10秒,20秒,30秒……相機亮起的屏幕上,花都開好了,跟星空一樣燦爛。

納金山口-扎葉巴寺:高處的風景
拉薩城東,在月光中的納金山口,這里是一個經幡的世界。無數的經幡在山口上空交織成一個彩色的隧道,在風中變幻著奇幻的光影。皎白的月色里,經幡乘風,獵獵飛舞,虛無縹緲,像七彩的祥云。

繼續(xù)向前,轉入扎葉巴溝。深處,是吐蕃時期西藏四大隱修地之一的扎葉巴寺。都說“西藏的靈地在拉薩,拉薩的靈地在葉巴;到拉薩不到葉巴,等于做件新衣忘做領”。威嚴的拉日寧布神山本是先者們的清修之地,山勢險峻,人跡罕至。而后信眾多至,幾經擴建,讓這荒蕪高地漸成頗具氣勢的險地高寺。相較于用身體丈量大地的朝拜者,一圈圈的盤山路讓旅行者省了不少時間和力氣。車燈照亮了車前的一小段山路,而車后重回一片虛空。路,一直都在腳下。自由的心與勇氣相伴前行。

甘丹寺:在盤山路盡頭數星星
若想看到更壯闊的星空,需要走得更遠。在修繕中的318國道上向東顛簸了一個小時,在達孜縣拐向去往甘丹寺的盤山路。十幾個發(fā)卡彎之后,盤山路到了盡頭。旺波日山如大象脊背一樣的山脊,清晰地在路盡頭劃出一道弧線。象背上乘載的,便是與哲蚌寺、色拉寺齊名的,格魯派祖寺——甘丹寺。

肉眼看過去僅是一片黝黑的山體上,用相機曝光20秒鐘,顯影出了甘丹寺的本來面目。佛殿、經堂、僧侶用房、佛塔……各色建筑密集地分布在從山坳至山頂的一片扇形區(qū)域內,這就是一座建在山頂上的城。

打開車頂天窗,關掉車燈,一閉眼的黑暗之后,世界也于一瞬間點亮。感知被無限放大:天邊的雪峰群山這時也只是秀氣的小前景,360度全景無死角的星穹才是震撼的大場景。銀河橫跨天頂,星星前仆后繼地親吻山頂上的雪。

拉薩河谷:曠野中的那抹綠
而拉薩河下游,河谷變寬,河岸平緩,一排排的楊樹分隔出大片大片的農田。月夜里,田地里的青稞苗剛抽青,樹林已渲染上屬于春天的新綠。駕自由光駛過林間的小道,揚起的塵土帶著干燥的味道,在綠色中閃過一道光。車光掃過,荒漠反射著白光,驚擾了樹和云的約會。

河谷與山地的邊界地帶,經年累月的風把遠方帶來的塵埃累積成小荒漠,幾棵發(fā)型獨特的孤樹像長途跋涉的旅行者,被這里吸引,默默地矗立于空寂中,仰望星空。

荒漠盡頭,一所小寺院于峭壁之上凌空而起,點點燈火標示了黑暗里它的坐標位置。這微弱的暖色光線甚至不如星光明亮,卻能帶給夜行者們一絲慰藉。從亙古荒原到璀璨都市,唯有光,才是一切存在、改變、感知的主宰者。
讓自由光在夜空下的拉薩自由飛馳,品味心中的拉薩之夜。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br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