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灘涂挖蟶人
發(fā)布時間:2015年09月08日 文章出自:用戶投稿 作者: 蒯乃品
標簽: 紀實照片
陳家港是個偏僻的港口小鎮(zhèn),位于江蘇省鹽城市東北部的黃海灘涂。清康熙年間,從外地遷來十幾個貧民,靠鉤蟶捕魚為生,他們把捕來的蟶掛在用秫秸搭起的蟶架上晾曬。由于家家戶戶都有一排排蟶架,故稱此地為“蟶架港”。1904年,一個陳姓大地主看中,并霸占了這片草灘、漁場,遂把“蟶架港”改名為“陳家港”。
這片廣袤的灘涂蘊藏著豐富的貝類資源,由于蟶價高漲,灘涂大面積地被個人承包,從養(yǎng)殖區(qū)挖一斤蟶子從過去的5分錢漲到現在的1-2元的手工費。于是,男男女女成群結伙,成百上千的挖蟶人從四面八方涌來。

潮水退去,蟶農在黃海灘涂上挖蟶
每到收獲季節(jié),灘涂上便會出現一群跟隨著潮水漲落的挖蟶人,頂著烈日踏入灘涂深處,開始了一天的勞作。一般一天下來,每個人都能挖到100斤蟶子,最多時能達到200斤。但這種活既臟又累,本地人不愿意干,所以除江蘇附近農民工外,山東、浙江等地的打工者也加入到養(yǎng)蟶和挖蟶的隊伍中……

養(yǎng)殖區(qū)內男男女女成群結隊的挖蟶人在勞作

這灘涂上的一個個小穴,便是蟶子潛伏的地方,挖蟶要做到眼疾手快

挖蟶人鏟、挖、洗運一刻不停,一派忙碌的生產景象

挖蟶人中午十一點鐘準時吃飯,十五分鐘后繼續(xù)挖蟶

對挖蟶人來說水是不可缺少的,因每天出汗很多

中午1點,挖蟶的婦女們頂著日頭在池塘里勞作

蟶農用木筏將挖上來的蟶子載回岸邊

蟶農把剛出泥的蟶在水里涮一下,然后裝進筐中運送上岸

蟶農將洗好的蟶放在岸邊等待收蟶的商販運走

成框的縊蟶抬上岸

整框的縊蟶在分裝,也算是過秤。一個工人從早上五點要挖到下午三點;一天能挖100斤到200斤重的蟶子,一天下來能到手200元錢?!耙菗Q了生手,一天恐怕連50斤都挖不出來?!崩舷|農說

縊蟶正在裝車遠銷

承包戶在池塘里搜尋,看有無漏下沒挖的蟶眼

這里養(yǎng)殖的縊蟶,粒大、殼薄、 肉厚,肉嫩味鮮,口感獨特而著稱

挖蟶全靠雙手,但豐收總是帶來的喜悅與歡笑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js咸人日記
-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隨著時代的變遷,這討海吃苦的活計和中國其他傳統(tǒng)手藝一樣,逐漸剩下一些老蟶農在堅守著,年輕人卻向往著都市的繁華......
js咸人日記 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