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石刻 唐蕃古道上的遺寶
發(fā)布時間:2023年03月29日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增刊 作者: 王婷
標簽:

崖壁上刻的不是仙女是大日如來和兩位菩薩
照阿拉姆石刻位于石渠縣洛須鎮(zhèn)北丹達溝公路邊的一處峭壁上?!罢瞻⒗贰笔遣卣Z音譯,意為“崖石上的仙女”。石刻面坐北朝南,最高約28米,最寬約7.2米。造像內容是一佛二菩薩,即大日如來佛和金剛手、觀世音菩薩的組合,圖像下方有藏文和漢文的題記,根據(jù)文字內容,可知為漢、藏工匠共同完成的作品,造像年代為公元755年吐蕃贊普赤松德贊即位到826年赤祖德贊文字改革之間。
攝影/姜曦
照阿拉姆石刻位于石渠縣洛須鎮(zhèn)北丹達溝公路邊的一處峭壁上?!罢瞻⒗贰笔遣卣Z音譯,意為“崖石上的仙女”。石刻面坐北朝南,最高約28米,最寬約7.2米。造像內容是一佛二菩薩,即大日如來佛和金剛手、觀世音菩薩的組合,圖像下方有藏文和漢文的題記,根據(jù)文字內容,可知為漢、藏工匠共同完成的作品,造像年代為公元755年吐蕃贊普赤松德贊即位到826年赤祖德贊文字改革之間。
攝影/姜曦
在稻城皮洛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前,甘孜州境內還有一地享此殊榮,那就是石渠。2014年4月9日,“石渠吐蕃時代石刻”被評為“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這是該活動舉辦24屆以來考古調查類項目首次獲獎。八年后,它又與皮洛遺址雙雙入選了“新時代百項考古新發(fā)現(xiàn)”,四川省內僅6項成果上榜,其價值和重要性可見一斑。
石渠縣地處甘孜州西北邊陲,與青海玉樹、西藏昌都地區(qū)毗鄰。2010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正在進行,時任石渠縣文化局局長的李宏先生給我發(fā)來了一張照片,鏡頭對準的,是紅砂巖石上陰線刻成的大日如來佛坐像。這讓我立刻想到了2005年發(fā)現(xiàn)的吐蕃時代遺存——照阿拉姆石刻。我所在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這一新發(fā)現(xiàn)非常重視,立即組建團隊,開啟了對石渠境內吐蕃石刻的調查。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