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跨越三千年的興亡悲歡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08年第04期 作者: 祝勇
標簽: 歷史拾遺

隱藏在文獻中的族源密碼
乾隆四十二年(1777)七月的和珅,突然忙碌起來,乾隆皇帝宣旨,指明他與另外三位大學士,即阿桂、董誥、于敏中,擔負起為他們民族考輯源流的重要使命。深諳乾隆心思的和珅,當然不敢怠慢。這是清朝建國后一次規(guī)模龐大的官方修史活動,是一次文明的逆向之旅,它的意義對于這個第一次掌握全國政權的民族來說,可想而知。這個富于文化責任感的皇帝,希望自己的目光在穿越重重的宮墻與霧靄之后,能夠看清這個民族被荒寂的林野覆蓋的來路,并通過上天的暗示,確定自身的執(zhí)政合法性。
“女真”這一名詞出現(xiàn)在歷史視野中,最早是在五代。我們查閱《大金國志》,可以知道,五代時,契丹人稱黑水靺鞨為女真。在《金史》中,我們還可以查到對當時生活在遼陽以南的“熟女真”的生活紀錄。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