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諸神之聚
——泉州開元寺

泉州開元寺平面圖

佛像
在開元寺保存的眾多佛像中,有一尊身披印度式袈裟的觀世音石雕,頗顯得與眾不同。他雙腿交叉盤坐,頭戴華冠,面帶柳曲胡須,胸佩法輪,項戴瓔珞,得名瓔珞觀音。據說這位瓔珞菩薩雕刻于北宋至和年間(1054~1056年),“她”也是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船隊,“旅居”泉州的。
在開元寺保存的眾多佛像中,有一尊身披印度式袈裟的觀世音石雕,頗顯得與眾不同。他雙腿交叉盤坐,頭戴華冠,面帶柳曲胡須,胸佩法輪,項戴瓔珞,得名瓔珞觀音。據說這位瓔珞菩薩雕刻于北宋至和年間(1054~1056年),“她”也是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船隊,“旅居”泉州的。
倘若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在福建最大的佛教建筑之一——始建于元代的泉州開元寺內,居然隨處可見印度教、婆羅門教的建筑風格以及古希臘和古埃及的文化元素。更令人驚嘆的是,它們與寺內其它中國傳統(tǒng)風格建筑同處,卻絲毫不顯突兀,仿若渾然天成。
這些異域神祗的形象和海外宗教的建筑元素,為什么會出現在傳統(tǒng)的中國佛教建筑群中?其原因與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密切相關。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