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甲疑云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12年第09期 作者: 賈濰
標簽: 文物故事

一場“賠本兒”的買賣
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的一天,中央樞密院收到了一份來自泉州知州真德秀的公文。這位新上任的知州原任江南東路轉運副使,由于政績斐然,被朝廷調(diào)任泉州知州,解決棘手的??芰鞲Z之患。當時的泉州飽受??芮謹_,日益嚴重的治安問題,使得曾經(jīng)繁盛一時的泉州港口,早已凋敗不堪。每年來此貿(mào)易的外國貨船已經(jīng)銳減到只有三四艘。公文中,真德秀除了向朝廷匯報治理泉州的近況,力陳整頓和加強海防的重要性,還向樞密院提出了一個要求——“所有本寨軍器都稍足備,但水軍所需者紙甲。今本寨乃有鐵甲百副,今當存留其半,而以五十副就本軍換易紙甲?!?/p>
用鐵甲調(diào)換紙甲?這要求在今天看來似乎難以理解。因為在宋代,受到鐵礦資源、冶鐵技術和軍費等因素的限制,鐵甲在軍備供給中是十分緊俏的。這是個明擺著的賠本兒買賣不說,身著紙做的盔甲上陣殺敵,豈不是拿性命當兒戲?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