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敕燃馬牌,驛傳路上的“帶牌天使”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15年第12期
標簽: 古代生活

在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的展廳里,有一副青銅符牌。它由兩塊圓形青銅板扣合而成,上沿是呈方形的提鈕,外側設計成牙口,與提鈕扣合后組成腹內有空腔的符牌。青銅板正面有四個西夏文字,翻譯成漢字是“敕燃馬牌”,意思是“敕令驛馬晝夜疾馳”。背面為西夏人名,類似于我們今天的工作證。這是西夏最重要的符牌。通過它,我們對西夏的驛傳制度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早在殷商時,為了便于信息傳遞,實現(xiàn)中央政令暢通,中國就發(fā)明了驛傳制度。傳遞公文時,符牌作為驛使確定身份的憑信,是最重要的憑證。西夏自建國以來,因其“境土方二萬余里”,于是在境內開設了五條驛道,用于緊急公文和軍事情報的傳遞。與唐代相比,西夏的驛制有兩個明顯變化:一是驛夫不再使用民役,全部換成了軍卒;二是增設了“急遞鋪”,便于晝夜兼程地傳遞公文。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