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史:天水一朝香茗事
標簽: 文化遺產

彩盞思宋茶
王安石曾經說過“茶之為民用,等于米、鹽,不可一日以無。”宋時文人嗜茶,百姓也愛茶。讓我們穿越千年,去大宋探訪茶之源。圖為日本《賣茶翁茶器圖》中所繪爐龕,是用來放置茶爐的小箱子。
王安石曾經說過“茶之為民用,等于米、鹽,不可一日以無。”宋時文人嗜茶,百姓也愛茶。讓我們穿越千年,去大宋探訪茶之源。圖為日本《賣茶翁茶器圖》中所繪爐龕,是用來放置茶爐的小箱子。
初春時分,驚蟄將至,尚未五鼓天明。成百上千的茶農聚集在茶山之下,備好鑼鼓,抬著祭品,只等官員們的一聲令下,就要登上茶山,為這一年茶葉的開采做最重要的準備。
鼓聲一陣急過一陣,喊聲也一浪高過一浪,茶農們齊聲喊:“茶發(fā)芽!茶發(fā)芽!”原來,他們是將茶芽驚發(fā)的希望寄托在這鼓聲和喊聲之上。這就是兩宋時建州(今福建建甌)茶農每年一度的喊山風俗,歐陽修在《和梅公儀嘗茶》一詩中描繪了這一場景:“溪山擊鼓助雷驚,逗曉靈芽發(fā)翠莖?!斌@發(fā)的茶芽,最終也將成為兩宋人最鐘愛的飲料。兩宋茶風,就從這驚天動地的鼓聲和喊聲中開始。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