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歷史·細節(jié):李唐王朝的命運之門
標簽: 歷史拾遺
公元710年,對于李唐王朝來說,又是一個轉折點。重登皇位不久的唐中宗李顯在這一年的6月駕崩,時年五十五歲。經歷過了武則天時代,同樣野心勃勃的韋后,也開始憧憬自己成為第二個女皇帝。于是,她和一干黨羽扶立15歲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韋皇后的舉動,讓已經勢單力薄的李姓皇族們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機:剛剛步入正軌的王朝眼看又要經歷一番巨變,而改朝換代更意味著另一場針對皇族的殺戮即將到來。與其坐以待斃,倒不如先下手為強。年方20多歲、血氣方剛的臨淄王李隆基,決心挑起除滅韋皇后的重任。他積極聯(lián)合姑母太平公主,又收攏了一批中下層朝臣,準備發(fā)動一場政變,在韋后興風作浪之前,把政權奪回。
6月20日,是李隆基他們經過反復商議定下來的日子,李唐王朝隨后將近200年的命運就在這一天決定下來。雖然后來的事實證明,命運之神對李隆基格外的青睞,但就在政變伊始,一個“開不開門”的小插曲,險些讓李隆基的種種努力付諸東流。這天黃昏時分,李隆基和謀士劉幽求等幾個心腹微服來到了禁苑監(jiān)鐘紹京的家門前。鐘紹京在禁苑的住所,是政變的指揮中心,李隆基希望憑借禁苑與皇宮北門毗鄰的地理優(yōu)勢,方便與參與政變的禁軍將士們溝通消息。然而,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發(fā)生了:無論他們怎樣叫門,都沒有人來開門!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