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履 步步人生路
從裹腳皮開始
1923年,北京前門外的曉市大街上,三間殿宇修葺落成,名為“孫祖殿”。同時,靴鞋行孫祖殿碑也被建立起來,以記此事。原來,當時的靴鞋行會奉孫臏為祖師,而孫祖殿年久失修,將要傾圮,于是有了這次重修。據碑文記載,孫臏為祖師,但鼻祖另有其人——“蓋聞盤古治世立民,以至天地黃均赤足而行,舉步維艱,動必擇路。迨我黃帝,睹人民之困苦,始創(chuàng)造屐履,借作護足之需?!S帝實為我鞋行之鼻祖?!?/p>

靴履之重
山西五臺山南禪寺唐塑天王像所穿的靴履,出于美化裝飾的需要,鞋面和鞋靿雕刻得十分華麗,但同時又不失剛猛之勢。 攝影/朱子浩
山西五臺山南禪寺唐塑天王像所穿的靴履,出于美化裝飾的需要,鞋面和鞋靿雕刻得十分華麗,但同時又不失剛猛之勢。 攝影/朱子浩
有一則流傳廣泛的“雞湯”故事:很久以前人們還光著雙腳走路,某日一位國王來到鄉(xiāng)間,被崎嶇不平的路面刺得疼痛難忍,便下令將國內的所有道路都鋪上一層牛皮,以免去赤腳走路的痛苦。但問題是,去哪里籌措如此之多的牛皮?在人們表示無能為力時,一個大臣對國王說道:何不用牛皮將您的雙腳包裹起來呢?于是,一雙“皮鞋”誕生了。不過,與其說是皮鞋,不如說是——裹腳皮。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