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上的 | “中國地名”

漢江與漢城
這是韓國首爾的漢江麻浦大橋,圖中可見橋上的中韓文地名標識。首爾一度名為“漢陽”,因地處漢江以北,時人遵從中國傳統“山南水北為陽”的規(guī)矩,為該地命名。李氏朝鮮的開創(chuàng)者李成桂,在1395年改漢陽府為漢城府,于是又有了“漢城”這個名字。供圖/視覺中國
這是韓國首爾的漢江麻浦大橋,圖中可見橋上的中韓文地名標識。首爾一度名為“漢陽”,因地處漢江以北,時人遵從中國傳統“山南水北為陽”的規(guī)矩,為該地命名。李氏朝鮮的開創(chuàng)者李成桂,在1395年改漢陽府為漢城府,于是又有了“漢城”這個名字。供圖/視覺中國
那個叫“漢城”的首爾
韓國有個國立???(首爾大學),還有個私立???(漢城大學)。2005年以前,中國人還稱韓國首都為“漢城”,這兩所高校于是都被叫作“漢城大學”。中文譯名一致,只能用“國立”或“私立”加以區(qū)分,導致校際交往時多有不便。據說中國不少高校的外事部門都出現過這樣的疏漏,將本應發(fā)往國立漢城大學的函件,誤寄給了私立漢城大學。
你可能有點想不通,??和??明明就是兩個詞,為什么都被譯作“漢城”?后來韓國首都的中文譯名怎么又從“漢城”改為“首爾”了呢?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