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花瓷:大唐之釉

藍白之變
白色與藍色條紋交融,漸變的色彩顯得自然而隨意,充滿寫意之美。這種氣韻天成的花色斑點,正是大唐花瓷的獨特釉色。
攝影/柳葉氘
白色與藍色條紋交融,漸變的色彩顯得自然而隨意,充滿寫意之美。這種氣韻天成的花色斑點,正是大唐花瓷的獨特釉色。
攝影/柳葉氘
建國初期,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件罕見的唐代瓷質腰鼓,鼓身呈長圓筒形,兩頭粗、腰身細,通體施以古樸典雅的黑色釉。最令人驚嘆的,是鼓身上一片片乳白、藍色斑塊狀“窯變”花紋,隨性瀟灑,大氣浪漫。

唐代主要花瓷窯址一覽
“窯變”是指制瓷開窯時,形、質尤其是色、彩方面出現的出人意料的奇特變化。“窯變”生成的瓷器,雖有著珠光般絢爛美麗的外觀,在歷史早期卻往往被視為不祥的“妖物”。所以唐初各大窯址雖百花齊放,卻一直都老老實實承繼著“南青北白”的單色釉格局。是誰這么大膽,竟然將歷來視為“妖物”的“窯變”,化為裝飾,涂抹在很可能供給御用的腰鼓上?
責任編輯 / 馬賽屏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