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開鑿了敦煌?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19年第12期
標簽: 歷史拾遺 文化符號 文化遺產(chǎn)
公元366年,敦煌,鳴沙山。一個孤獨的人影,手拄錫杖,踏沙而來。他是誰?從何而來?要去往何方?

三危山上的紀念
公元366年,僧人樂僔在敦煌東南的鳴沙山鑿壁開窟,參禪修佛,這也開啟了莫高窟的營造。圖為三危山上的樂僔堂,與遠處的莫高窟遙相呼應,是后人為紀念樂僔開窟而修建的。
攝影/金良
公元366年,僧人樂僔在敦煌東南的鳴沙山鑿壁開窟,參禪修佛,這也開啟了莫高窟的營造。圖為三危山上的樂僔堂,與遠處的莫高窟遙相呼應,是后人為紀念樂僔開窟而修建的。
攝影/金良
樂僔的奇遇
鳴沙山上的行者,是一位僧人,名叫樂僔。他有一個心愿,要尋一處有緣清靜地,鉆研佛法。為此,他踏上了目的地未知的苦行之旅。當他登上鳴沙山時,已不知行走了多少里路。走遍林野,究竟心目中的修行圣地在哪里? 敦煌的山水,給他送上了一份禮物。當樂僔站在鳴沙山上遠眺時,奇跡出現(xiàn)了:對面的三危山竟籠罩在一片金光燦爛中,仿佛千佛現(xiàn)身,度化眾生。樂僔的心,霎時安定下來:腳下這片土地,就是自己苦尋的圣地。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