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繡:水鄉(xiāng)吹起西洋風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20年第06期

寫真之繡
圖是近代刺繡大師沈壽的仿真繡代表作《耶穌臨難像》(供圖/王躍武 徐麗
然/FOTOE),作品采用了其自創(chuàng)的虛實針、旋針繡,并運用針法與絲線折光,勾勒出面部的明暗層次,用色大膽疏朗,耶穌的面部表情刻畫得情真意切。
圖是近代刺繡大師沈壽的仿真繡代表作《耶穌臨難像》(供圖/王躍武 徐麗
然/FOTOE),作品采用了其自創(chuàng)的虛實針、旋針繡,并運用針法與絲線折光,勾勒出面部的明暗層次,用色大膽疏朗,耶穌的面部表情刻畫得情真意切。

以國學家范曾作品為繡稿創(chuàng)作的仿真繡作品(供圖/IC photo),從下圖放大的局部來看,小狗的毛發(fā)根根分明,十分立體和逼真,整幅畫面則呈現出令人矚目的光感和質感。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