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寺 陪都的光榮與夢想
1902年6月1日,日本建筑歷史學者伊東忠太,踏上了他的山西之旅。兩年前的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分區(qū)占領了北京城。東京帝國大學建筑系也借此機會,開啟了考察北京古建筑的計劃。伊東忠太參與其中。在北京考察的契機,令伊東忠太意識到,要認清日本建筑史,必須了解和研究對日本建筑有深遠影響的中國建筑。于是,伊東忠太開始有計劃地考察中國建筑。
半個月后,伊東忠太來到大同。只見一座城郭,屹立面前。城內商鋪鱗次櫛比,戶列門盈,一派通都大邑之氣象。府城內的一座大寺,將他深深吸引,它就是大華嚴寺。伊東忠太在《北清建筑調查報告》中,向學界介紹了華嚴寺的時代、結構及規(guī)模。這座沉寂了800余年的古寺,就此被“發(fā)現”。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