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獨登“臺”
登臺,升維看世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縱然已過了一千多年,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依然打動著無數后來者。只是人們已看不到陳子昂見過的風景——那早已消失了的幽州古臺。

臺,累土而成 觀四方而高
上方被認為是“臺”字的甲骨文,粗略描繪出古臺的樣子,高處平坦,還立有建筑物。先秦時期,夯筑高高的土臺,或祭祀、或居住,主觀上滿足統(tǒng)治者渴求崇高的心理,客觀上讓居所通風光亮,兩全其美。
上方被認為是“臺”字的甲骨文,粗略描繪出古臺的樣子,高處平坦,還立有建筑物。先秦時期,夯筑高高的土臺,或祭祀、或居住,主觀上滿足統(tǒng)治者渴求崇高的心理,客觀上讓居所通風光亮,兩全其美。

圖畫為清代余省所繪《無射戒寒圖》,畫內繪高臺方亭,表達重陽登高之意。畫上疊壓的建筑物則為河北邯鄲的叢臺,相傳始建于趙武靈王時期,雖然規(guī)模形制不復當日,但依稀可見故臺規(guī)模的宏大(供圖/視覺中國)。
身后是綿亙的巍巍太行,眼前是無垠的原野沃土。登臺遠眺,獨立蒼茫,胸中有萬古,眼底無一人,天地之間,只余此身。詩人酣暢淋漓地描繪著面對古臺的心境,即便沒有呼號,那份孤寂與沉悶、悲憤與痛苦,也依然能穿越數千年的時空,催人肝腸。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