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 散氏盤 周室衰微的見證
臺北故宮博物院3樓展廳的東南角,有兩間陳列室,展覽了院藏的歷代青銅器。在展廳的正中央,放置著一座展柜。柔和的燈光下,一只青銅鼎靜靜地臥在展柜內。鼎的器身呈半球形,立于三蹄足之上??谘厣翔T了兩只寬厚的立耳。整只鼎器身光素,僅在口沿下方裝飾了一圈重環(huán)紋和一道凸弦紋。在器腹內壁,刻有一篇全長500字的銘文。這只鼎,便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毛公鼎。

廟堂氣象 金文典范
毛公鼎銘文不僅是珍貴的史料,它的書法價值也極受推崇。圖為金石學家陳介祺精拓毛公鼎軸局部。銘文隨著腹內的圓弧縱勢分布,一些曲直、斜正、大小的字,隨著弧形的意韻彎斜排列,寫出了平底向上流動的曲線之美和出奇的驚喜。
攝影/洛卡奇
毛公鼎銘文不僅是珍貴的史料,它的書法價值也極受推崇。圖為金石學家陳介祺精拓毛公鼎軸局部。銘文隨著腹內的圓弧縱勢分布,一些曲直、斜正、大小的字,隨著弧形的意韻彎斜排列,寫出了平底向上流動的曲線之美和出奇的驚喜。
攝影/洛卡奇
毛公鼎陳列在單獨展柜中,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永不更換的展品。為了永久珍藏毛公鼎,放置它的展柜,保持20~24攝氏度的恒溫,并且將濕度控制在45%以下。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