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 清帝的華美私藏
臺北故宮博物院曾策劃過兩個展覽,主角都是康熙和乾隆時期的琺瑯彩瓷?,m瑯彩即畫琺瑯,它有何特別之處?

色彩試驗 只為呈現(xiàn)皇家富麗
康熙帝試圖改變明景泰藍五彩的暗淡,曾在不同胎體上做試驗。圖使用的是宜興紫砂胎,暗淡的胎體上起新調制出的粉紅色、淡黃色花瓣,頗為雅致。清 康熙 宜興胎琺瑯彩花卉紋把壺
康熙帝試圖改變明景泰藍五彩的暗淡,曾在不同胎體上做試驗。圖使用的是宜興紫砂胎,暗淡的胎體上起新調制出的粉紅色、淡黃色花瓣,頗為雅致。清 康熙 宜興胎琺瑯彩花卉紋把壺


圖中琺瑯豆采用金胎,通體施墨綠琺瑯釉,用色大膽,再以連續(xù)圓點紋銅絲飾于上,配合青銅禮器豆的造型,盡顯皇家用器的富麗端莊(攝影/卡拉·蔡)。清 乾隆 金胎掐絲琺瑯鳳耳豆
高10.3厘米、口徑7.2厘米
高10.3厘米、口徑7.2厘米
粉彩調色盤
一件康熙款玻璃胎畫琺瑯藍地花卉瓶,靜靜的望著看向它的人。藍釉色的底色上,開著牡丹花。它最特別的是顏色,花萼的深粉色,逐漸向邊緣處的淡粉色過渡。作為皇家用器,瓶子的主體顏色,由不“正”的粉紅和寶藍組成,在當時看來,既新潮又大膽。
圖片編輯 / 朱浩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