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 不止為了出行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24年第04期

圖為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傳)北宋蘇漢臣繪《貨郎圖》。畫中貨郎車為前有助手牽引的手推車。車上貨物眾多:左右貨筐內,有古琴、螺鈿漆盒、投壺、地毯等“奢侈品”;筐外掛著笸籮、算盤、掃帚等生活用品和廚具;竹筐上方,懸掛帽子、香囊、膏藥、掛飾等小件商品和樂器、玩具。
供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供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貨郎車:物事人情“直通車”
要說貨郎車,首先得說貨郎。貨郎的出現,是宋代時的事情。當時商品經濟發(fā)達,城鄉(xiāng)財富有了一定積累,人們需要便捷直接的購物方式,便有了走街串巷販售日用雜貨的貨郎。
也是從宋代開始,以貨郎賣貨為主題的《貨郎圖》,出現在中國傳統(tǒng)書畫中。畫中的貨郎,大都是中年男子,身穿短衣,裹著頭巾,精明干練。他們的“貨”呢?有的擺放在扁擔兩頭的竹編框中,一層疊一層,滿滿當當,比如故宮博物院藏傳為李嵩繪的《貨郎圖》。有的則更高端,用上了車子?,F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傳)北宋蘇漢臣繪《貨郎圖》,畫中貨郎就是“有車一族”。
圖片編輯 / 吳西羽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