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像 未完工的絕作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24年第09期

降三世明王
金剛手菩薩的忿怒相
圖為降三世明王局部,三頭六臂,嘴有獠牙,橫眉怒目,怒發(fā)上沖,額部冒出一毫光,于發(fā)頂處現出金剛手菩薩坐像,是其本身像,其圖上題字即為:“第五降三世明王金剛手菩薩化。”明王裸上身,六臂各有分工,此處可看到上二手,左上手舉山,右上手執(zhí)鞭,給人一種極強的力量感和壓迫感,可起到震懾人心的藝術效果。
金剛手菩薩的忿怒相
圖為降三世明王局部,三頭六臂,嘴有獠牙,橫眉怒目,怒發(fā)上沖,額部冒出一毫光,于發(fā)頂處現出金剛手菩薩坐像,是其本身像,其圖上題字即為:“第五降三世明王金剛手菩薩化。”明王裸上身,六臂各有分工,此處可看到上二手,左上手舉山,右上手執(zhí)鞭,給人一種極強的力量感和壓迫感,可起到震懾人心的藝術效果。

半成品與粗胚 令人遺憾的精彩和滄桑
十大明王像以大穢跡明王為中心,向左右兩側排列。從圖可看到左側布局。大穢跡明王居中面南,從西往東依次為大笑金剛明王、無能勝金剛明王、大輪金剛明王、步擲金剛明王。南宋末年,元兵入川,明王像倉促停工,左側的這幾尊皆為半成品,后代也未補刻。中間的大穢跡明王三頭六臂,眼瞪眉豎,怒發(fā)上沖,正面嘴角有獠牙兩只,其左上手舉金輪,右上手執(zhí)鞭,胸前雙手合十(并未完工),下部兩手沒有鑿出,題字為“大穢跡金剛本師釋迦牟尼佛化”。
十大明王像以大穢跡明王為中心,向左右兩側排列。從圖可看到左側布局。大穢跡明王居中面南,從西往東依次為大笑金剛明王、無能勝金剛明王、大輪金剛明王、步擲金剛明王。南宋末年,元兵入川,明王像倉促停工,左側的這幾尊皆為半成品,后代也未補刻。中間的大穢跡明王三頭六臂,眼瞪眉豎,怒發(fā)上沖,正面嘴角有獠牙兩只,其左上手舉金輪,右上手執(zhí)鞭,胸前雙手合十(并未完工),下部兩手沒有鑿出,題字為“大穢跡金剛本師釋迦牟尼佛化”。

大笑金剛明王是三頭四臂的粗胚像,左上手握金剛圈,右上手托一菩薩,左下手捧缽,右下手持珠;無能勝金剛明王亦有六臂,從圖局部可看到他還有兩首,左上手握著金剛圈(殘),其像尚為粗胚,斧鑿印痕明顯;大輪金剛明王與步擲金剛明王則分別為三頭六臂與兩頭四臂,皆有蛇纏手。這些明王大部分有題詞,表明其為某佛或菩薩的降魔化身。

馬首明王與大憤怒明王細節(jié)造就不同
本圖、下圖分別為馬首明王、大憤怒明王像。馬首明王三頭四臂,正面頭頂火焰,頭發(fā)上沖,中部現一馬首,額中又飛出毫光一道,上現觀世音菩薩坐像,為其本身像。左上手持圈,右上手持物已殘,題詞為:“第三馬首明王觀世音菩薩化?!贝髴嵟魍跻彩侨^四臂,頭發(fā)上沖作火焰狀,目瞪如鈴,獠牙上立。其上身赤裸,戴項圈,上二手握拳,下右手扶腹,胸前一手塞入口中,牙齒緊咬手指。整尊塑像,無論是表情還是姿勢,每一個細節(jié)都力求表現出一種怒不可遏的狀態(tài)。明王額部亦有毫光發(fā)出,光中當是其本身除蓋障菩薩像,可惜已殘毀。
本圖、下圖分別為馬首明王、大憤怒明王像。馬首明王三頭四臂,正面頭頂火焰,頭發(fā)上沖,中部現一馬首,額中又飛出毫光一道,上現觀世音菩薩坐像,為其本身像。左上手持圈,右上手持物已殘,題詞為:“第三馬首明王觀世音菩薩化?!贝髴嵟魍跻彩侨^四臂,頭發(fā)上沖作火焰狀,目瞪如鈴,獠牙上立。其上身赤裸,戴項圈,上二手握拳,下右手扶腹,胸前一手塞入口中,牙齒緊咬手指。整尊塑像,無論是表情還是姿勢,每一個細節(jié)都力求表現出一種怒不可遏的狀態(tài)。明王額部亦有毫光發(fā)出,光中當是其本身除蓋障菩薩像,可惜已殘毀。

大憤怒明王像。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