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國遺址 深埋于地下的榮光
大約3100年前的一天,天氣晴和,有兩位衣著得體但面有怒容的男人走進西伯(即周文王)的周國界內。他們看到,農田上有兩位相向而行的農夫,正將自己的耕牛趕到一旁,微笑著謙讓著請對方先走;街上忙忙碌碌干活的皆是中青年人,行者互相讓道,老人受到尊敬……這和諧有禮的場景,讓兩個男人的臉上不由泛起了紅色。原來他們是虞國和芮國的國君,因為兩國緊鄰,都想要邊界上的一塊肥沃土地,爭執(zhí)不下,便前來找一向公正無私的西伯評評理。眼前的景象讓他們恍然醒悟,羞于再去拜見西伯,遂返回自己的國家,和平相處,那塊土地也成為兩國之間的閑田。

商周僅見的金鞘玉劍組合
芮國大墓里的“金玉之緣”
本頁圖中熠熠生輝的金劍鞘,與下圖玉劍,同出于韓城梁帶村芮國遺址的墓葬中,為春秋時期芮國國君芮桓公的隨葬寶器。這一罕見的金鞘玉劍組合,在商周考古中還是首次發(fā)現。劍鞘整體鏤空,正面12條變體龍紋對稱纏繞,含金量高達92%~98%(攝影/動脈影)。
芮國大墓里的“金玉之緣”
本頁圖中熠熠生輝的金劍鞘,與下圖玉劍,同出于韓城梁帶村芮國遺址的墓葬中,為春秋時期芮國國君芮桓公的隨葬寶器。這一罕見的金鞘玉劍組合,在商周考古中還是首次發(fā)現。劍鞘整體鏤空,正面12條變體龍紋對稱纏繞,含金量高達92%~98%(攝影/動脈影)。

玉劍出土位置位于墓主人腰部,通體玉質,精磨細拋,式樣簡潔有力,顯示出芮國人尚武務實的精神氣質(攝影/衛(wèi)森)。
這個故事在歷史上稱作“虞芮爭訟”。這個商末的故事,被記在《詩經·大雅》中,又被《史記·周本紀》細化,成為“芮”在史料中最早的現身。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