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差點被熔毀
禁,是一種用來盛放酒具的器物。全世界現(xiàn)存的傳世西周青銅禁只有三件,收藏在天津博物館的這一件,禁面有三個放置酒器的橢圓形孔,四側(cè)有成排的長方形鏤空,周身裝飾夔紋。1968年,天津文物工作者在原宋哲元府上發(fā)現(xiàn)了它的殘片,其余部分則被傭人賣給了物資回收部門。圖為經(jīng)專家拼接修復后的成果。
天津博物館 輾轉(zhuǎn)相聚的耀世奇珍
古法爆炒『過火』技法
過火』是后廚最火爆的演出,廚師在炒菜顛勺時,利用炒鍋邊緣濺起的油將明火引入鍋內(nèi),令肉類食材在高溫中快速變熟,這種手法即為『過火』。嗶哩作響的火焰,帶給菜品脆嫩的口感、特有的焦香,同時也是大師傅廚技的展露。
好吃到“爆”
佛教也有十惡
唐律有十惡,佛教也有十惡,分別是殺、盜、淫、妄語、綺語、惡口、兩舌、慳貪、嗔恚、邪見。二者有什么關聯(lián)嗎?據(jù)學者研究,唐律十惡沿襲自前代的“重罪十條”,而后編纂時借用了佛教十惡的名稱。左圖為宋代《十王經(jīng)畫卷》局部,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經(jīng)洞。描繪了亡人解脫場景,所謂“十齋具足免十惡罪,放其生天”。
供圖/文化傳播/FOTOE
登州阿云案 一場觸動帝國 神經(jīng)的罪與罰
這是一幅描繪中國清朝貴族家庭成員的畫作。一家之中,男女有別,長幼有序,都有自己的位置。這種尊卑等差,也決定著他們在繼承制度中的位次和順序。
供圖/文化傳播/FOTOE
私生子 也有繼承權(quán)
舊黨
代表:司馬光
集團:齊恢、滕甫、錢顗、王師元 等御史官
主張:判處阿云死刑
觀點
·阿云婚姻不成立
·“謀”只有字面意義,無實際含義,故自首情節(jié)不能適用于減刑條款
·堅持根據(jù)《宋刑統(tǒng)》律文判罰
結(jié)局
1085年,上臺執(zhí)政,將阿云改判死刑
登州阿云案 一場觸動帝國 神經(jīng)的罪與罰
“爆”的美味與誤會
油泡鮮魷(潮汕菜)
此菜名中并沒有一個“爆”字,但它用溫油對食材進行初加工的方式,以及脆嫩的口感,最接近魯菜古法。
好吃到“爆”
雙虎噬人
圖為商代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銅鉞,雕飾有雙虎撲噬人頭的紋樣。這件“兵器”已非實戰(zhàn)所用,而是象征了婦好的統(tǒng)帥權(quán)威。商周斧鉞從兵器的職能中分化出了刑具和禮器功能,在青銅器上常常可以看到持鉞行刑砍人首級的圖像,正如下方黑色小圖所示。
攝影/李雪梅
登州阿云案 一場觸動帝國 神經(jīng)的罪與罰
對于中國古人來說,傳宗接代十分重要,子嗣也是宗祧繼承和財產(chǎn)繼承的主要繼承人,因此在民間,“送子觀音”、“送子天王”等都受到熱烈歡迎。上圖為唐朝吳道子所畫的《送子天王圖》摹本。
私生子 也有繼承權(quán)
火爆腰花(川菜)
此菜名為“火爆”,使用的其實還屬于“炒”的技法,只不過因為食材的特殊,需要以較大的火力疾速快炒,所以名稱上使用了火爆兩個字。
好吃到“爆”
雙虎噬人
圖為商代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銅鉞,雕飾有雙虎撲噬人頭的紋樣。這件“兵器”已非實戰(zhàn)所用,而是象征了婦好的統(tǒng)帥權(quán)威。商周斧鉞從兵器的職能中分化出了刑具和禮器功能,在青銅器上常??梢钥吹匠帚X行刑砍人首級的圖像,正如下方黑色小圖所示。
攝影/李雪梅
文物訴說的法律
夜黑風高時
一個名為阿云的女子被許配給了他人,但嫌其貌丑,動了殺心。于是乘夜持刀跑到對方屋舍,砍了十余刀,不料卻只砍斷一根手指。案子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奧秘在于她身披的喪服和事后的自首情節(jié)。
繪畫/張辰辰
登州阿云案 一場觸動帝國 神經(jīng)的罪與罰
裝瘋失敗的宋江
北宋徽宗年間的江州知州衙門里,嫌疑犯宋江正在賣力地裝瘋“表演”。圖即根據(jù)《水滸傳》第三十九回而繪,講的是宋江在潯陽樓題了反詩之后,被以謀反罪抓起來。由于法律對精神病犯法有寬宥之策,于是宋江裝瘋以求避禍,后被通判黃文炳識破。
精神病的罪與贖
芫爆散丹(清真菜)
香菜段在此菜中不是調(diào)料,而是與散丹同樣重要的配菜。因早年只用羊肚來做,有種特殊的鮮味,“爆”的火候要求也更嚴格。
好吃到“爆”
瘋癲殺人
圖中,一名精神病人正提著刀瘋狂地追趕一個人。由于精神病人不能辨認或控制自己的行為,往往容易實施暴力,造成犯罪行為。對此,歷代統(tǒng)治者想出了收贖、禁閉等各種處置辦法。
精神病的罪與贖
“內(nèi)九外七皇城四”:北京的那些門
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城之后,營建了內(nèi)城九門,嘉靖年間,又增設外城。清代沿用了明代北京城的建制和城門,共設四座皇城門、九座內(nèi)城門和七座外城門。這二十座城門都屬于九門提督的管轄范圍,八旗步兵分別駐扎在內(nèi)城九門內(nèi),維護京城安全。圖為根據(jù)《北平風俗地圖》制作的清代北京城城門圖,標注了各個城門的名稱和用途。
供圖/FOTOE
九門提督 京師守衛(wèi)者之重
益母草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離,嘅其嘆矣。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離,條其嘯矣。條其嘯矣,遇人之不涉淑!
中谷有蓷,暵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國風·王風·中谷有蓷》
山草何緣益母名
儀仗赫赫
兼具刑具、威儀屬性的兵器,在地下作為陪葬品依舊彰示著墓主人的赫赫權(quán)力。圖為甘肅雷臺漢墓出土的東漢銅車馬儀仗俑隊,手持長矛的武士俑威武成列。在這雄壯軍姿中,也不難看出兵刑一體的冷峻之勢。
攝影/朱子浩
新黨
代表:王安石
集團:呂公著、韓維、錢公輔等兩制官
主張:不應判處死刑
觀點
·阿云婚姻不成立
·“謀”可以當作“殺”的動機,根據(jù)阿云的自首情節(jié),免去“謀”之罪,進而減刑
·肯定編敕具有法律效力
結(jié)局
1069年,判決減死刑兩等為徒刑
登州阿云案 一場觸動帝國 神經(jīng)的罪與罰
佯狂稱疾躲劫難
炎炎夏日,明朝燕王朱棣卻身披厚厚的衣服,瑟瑟發(fā)抖地坐在火爐旁。上圖描繪的情景,正是朱棣裝瘋的精彩一幕。明初,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削藩,與藩王矛盾激化。于是朱棣佯狂稱疾,躲過一劫之后,發(fā)動靖難之役,奪取皇位。
精神病的罪與贖
預警有信炮
清代北京城建立了危險預警系統(tǒng)。在北海白塔山上設旗桿五支,晝掛龍旗,夜懸燈籠。又有信炮五門,當遇到緊急情況時,由九門提督攜帶藏于宮廷大內(nèi)的“奉旨放炮”字樣腰牌,前往白塔山發(fā)射信炮,內(nèi)九門隨后響應,城內(nèi)駐軍聞炮聲集結(jié)。如今,北海公園瓊?cè)A島白塔旁,信炮、旗桿仍在,默默地講述著當年的歷史。攝影/釋靜恩
九門提督 京師守衛(wèi)者之重
攝影 / 釋靜恩
植物小百科
益母草
別稱
古時稱為蓷,坤草、益母蒿、紅花艾、九重塔
形態(tài)特征
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20厘米。莖直立,四棱形,葉對生,常分裂成掌狀或羽狀。輪傘花序腋生,花冠二唇形,粉色或紫紅色。小堅果,長圓形,略具棱
生長習性及分布情況
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生于田野、山坡、荒地之中
藥效
益母草全株入藥,具活血補氣之效,嫩葉也可食用,花期為蜜源植物
山草何緣益母名
守門的刑徒
肉刑,是商周時期的主要刑罰,向來以殘酷暴虐著稱。一些青銅器傳遞了相關信息,讓兩三千年之后的我們可以借文物了解這種刑罰。圖為故宮博物院所藏的西周晚期刖人方鬲,一個左腿齊膝而斷的刑徒,正在守衛(wèi)倉門,他被懲處的是刖刑,為肉刑之一。
文物訴說的法律
銀簪試毒有講究
銀簪試毒是古代常用的一種驗毒之法,其原理是:銀遇到硫化物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產(chǎn)生黑色的硫化銀。古人常用銀針檢驗砒霜,實際上砒霜的成分是三氧化二砷,并不含硫,只是因為古代制作的砒霜純度不夠高,含有硫化物雜質(zhì),所以也能生效。因為這個方法本身不夠嚴謹,所以常常有人鉆空子,比如清代《異辭錄》記載了一個奸婦,買了八兩砒霜,然后每天在丈夫的食物里下一分,這樣過了近半年丈夫才毒發(fā)。由于劑量小,一開始用銀針也驗不出來。
攝影/陳釗
古代法醫(yī) 如何讓死人開口說話?
攝影 / 陳釗
中世紀的倫敦伯利恒皇家醫(yī)院里,瘋?cè)藗冋诒徽褂[參觀
供圖/FOTOE
精神病的罪與贖
八旗軍士訓練忙
清代九門提督所轄兵丁分為步軍營的八旗兵和巡捕營的綠營兵兩部分,八旗兵共兩萬余人,分駐在九門內(nèi),是防衛(wèi)京城的重要軍事力量。為了維護統(tǒng)治,九門提督對八旗兵的選拔和訓練極為嚴格,既有定期的火器射術訓練考核,也有日常的體能訓練。上圖為1876年《圖片報》的插畫,展現(xiàn)了當時八旗軍體能訓練的場景。
供圖/文化傳播/FOTOE
九門提督 京師守衛(wèi)者之重
夏至 草唇形科
別稱
郁臭苗、燈籠棵、白花益母、抽風草、小益母草
形態(tài)特征
夏至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達35厘米,莖帶淡紫色,密被微柔毛。葉圓形,先端圓,基部心形,3淺裂或深裂。輪傘花序疏花,小苞片彎刺狀。花冠白,稀粉紅色,小堅果褐色,被鱗片
生長習性及分布情況
廣布于我國西南至東北地區(qū)
藥效
具活血去瘀、平肝潛陽之效
山草何緣益母名
吊人銅矛
一件西漢時期青銅矛的兩側(cè),竟然用細鏈分別鎖吊著一個赤裸的男子,雙臂反綁,頭顱低垂,一股詭異凌厲的氣息撲面而來。它來自古滇國,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就在這一派凄慘、恐怖氣氛中,隱藏著“法從何來”的秘密。攝影/李雪梅
自殺還是他殺?
如何分辨死者是投井自殺還是被人推入井中淹死?
投井自殺者,尸體一般是腳在下、頭在上;被推入井中者,尸體多是頭朝下。此外,還要注意觀察井邊的泥土,是否有失足滑倒或激烈打斗的痕跡。
——宋《洗冤集錄》
古代法醫(yī) 如何讓死人開口說話?
締造警察制度:善耆
八國聯(lián)軍進入北京后,設立安民公所,為北京城帶入近現(xiàn)代警察體系。具有進步思想的官員接受了軍警分離的思想,并付諸實踐,實行改革。于1902年開始擔任九門提督的肅親王善耆,就是改革的發(fā)起人和現(xiàn)代警察制度的締造者。供圖/FOTOE
九門提督 京師守衛(wèi)者之重
洗冤術
圖為古代法醫(yī)開棺檢骨的場景想象圖。在古代有限的科技條件下,檢驗者同樣有辦法在尸骨上尋找蛛絲馬跡、為死者伸冤,稱為“洗冤之術”。他們的聰明善思,即便在今天也讓人拍案叫絕。繪畫/張辰辰
古代法醫(yī) 如何讓死人開口說話?
昭君的無奈
解憂公主之后,昭君又踏上了出塞和親之路。呼韓邪單于死后,昭君不愿被丈夫的長子收繼,上書求歸,而漢室仍令她“從胡俗”。昭君只得改嫁復株累單于。
供圖/FOTOE
收繼婚 那些被“繼承”的女人
清代提督衙門偵緝隊銅牌,北京警察博物館藏 攝影/安洋
九門提督 京師守衛(wèi)者之重
僵尸種種
僵尸的外貌固然猙獰可怖,形象卻并不單一乏味。清代《子不語》一書將僵尸分為八類。僵尸有不同顏色,可能是尸體死后不同狀態(tài)的反映。
毛僵 身上生毛的僵尸(可能是霉變)
紫僵 死后不久的僵尸,身體呈紫色
白僵 死亡一段時間后,遍身白毛
綠僵 頸以下綠毛覆體,茸茸如蓑衣
飛僵 修煉后可以飛行的僵尸
游尸 晝伏夜出的僵尸
伏尸 千年不朽的尸體,無法移動
不化骨 死后身體某些部位因受精神灌注而不腐化
怪客僵尸不了情
圖為山西博物院藏春秋時期刖人守囿車,右側(cè)門上也有一位斷腿的刑徒。攝影/王告之
哪個死者是服砒霜而死,
哪個是服鴉片而死?
開棺驗尸時,根據(jù)尸體的姿勢即可做出判斷。中砒霜之毒者,很少有生還的機會,所以尸體保持平整,就像入殮時一樣。而服鴉片者,常常出現(xiàn)“假死”的現(xiàn)象,被家屬匆忙入殮下葬?!凹偎馈闭咴趬災怪性俅翁K醒,然后會掙扎呼救,窒息而死。開棺時,尸體就會呈現(xiàn)或俯臥或側(cè)躺的姿勢。
——清《重刊補注洗冤集錄集證》
古代法醫(yī) 如何讓死人開口說話?
古代的“結(jié)婚證”
自唐代起,婚書正式寫入法律,《唐律疏議》就將婚書作為締結(jié)婚姻的證明。與初婚一樣,再嫁也需要婚書。圖中男子所展示的,是依明代《萬寶全書》所寫的再嫁婚書樣文。內(nèi)容包含了再嫁的理由,聘銀數(shù)額,聘銀的用途。因是為亡夫籌措棺衾,使得再嫁顯得更加合情合理。
攝影/陳釗
宋代女子 守節(jié)還是再婚?
攝影 / 陳釗
僵尸克星
古人畏懼僵尸,同時也在尋找克制僵尸的辦法,因為古人認為僵尸是至陰至邪之物,往往要用至陽至正之物來克制,身邊常見的有以下這些:
怪客僵尸不了情
如何分辨死者是被火燒死還是死后被燒?
活活被燒死者,因為生前在大火中掙扎奔逃,口鼻內(nèi)必吸入大量煙灰,且手腳卷縮;死后被火燒者,口鼻內(nèi)即無煙灰。傳說三國時期的浙江句章縣令張舉曾將一頭活豬、一頭死豬扔進柴火堆做實驗,從而得出這個規(guī)律。
——宋《洗冤集錄》
古代法醫(yī) 如何讓死人開口說話?
節(jié)婦其實并不多
與裴氏的故事相似,漢代淮陽的陳孝婦,也在丈夫死后拒不改嫁,并以紡織為業(yè),奉養(yǎng)婆婆28年,直至其80多歲去世。當時的淮陽太守聽說后備受感動,奏于朝廷,皇帝嘉獎其黃金四十斤。從太守、皇帝的表彰可以看出,在當時陳孝婦這般的節(jié)婦并不普遍。根據(jù)董家遵對從東周到清康熙年間節(jié)婦、烈女數(shù)量的統(tǒng)計,秦漢隋唐,每朝僅數(shù)十,宋元時,也不過數(shù)百人,直到明代,這個數(shù)字才一躍突破了萬人大關。
供圖/FOTOE
宋代女子 守節(jié)還是再婚?
前世今生正陽門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城市的建設,北京城內(nèi)九門,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正陽門是北京內(nèi)城的正門,始建于明正統(tǒng)四年(1439年)的箭樓保存至今。晚清民國時期,正陽門前的大街上就已經(jīng)人來人往,非常熱鬧了(供圖/寶蓋頭提供/FOTOE)。如今,這條大街成為了北京市的地標商業(yè)街,與正陽門箭樓一起,講述著北京城的過去與現(xiàn)在(供圖/QUANJING)。
九門提督 京師守衛(wèi)者之重
勇士之“怒”
戰(zhàn)神刑天被黃帝斬殺,失去頭顱的身體,飽含怨恨與憤怒,挺身屹立,化雙乳為眼,肚臍為嘴,揮舞著戰(zhàn)斧與盾牌繼續(xù)戰(zhàn)斗。生有不了愿,尸身也會發(fā)生奇特的變化,刑天堪稱最猛僵尸。
怪客僵尸不了情
秦代銅量,藏于內(nèi)蒙古博物院 攝影/王告之
教你來驗傷
圖中的傷口是以何種兇器造成?
從傷形可以推測兇器的類型。若傷口斜長而未出血,則可能是被木棍之類的兇器打傷;若傷口圓而不整、尖而三角,則可能是被石頭、磚頭砸傷;若是傷口干凈整齊而出血多,則是刀刃所傷。
——清《辦案要略》
古代法醫(yī) 如何讓死人開口說話?
京城享安寧
清代九門提督負責的工作非常繁重,既要駐守城區(qū)、守衛(wèi)城門,又要負責巡夜、救火、緝捕、斷獄等民政事務,維系京城秩序。上圖為《大清帝國麗影》(China Its Marvel and Mystery)中的插圖,由晚清時英國畫家李通和所繪。從鼓樓俯瞰北京城,街道上行人往來,秩序井然。京城的安寧祥和,離不開九門提督的守護。
供圖/Thomas Hodgson Liddell/FOTOE
九門提督 京師守衛(wèi)者之重
燃燒吧,僵尸
在古人的想象中,死后的尸體可能復活成為“僵尸”,為禍人間。但它并非不可戰(zhàn)勝,正如左圖所繪,當天色露出黎明的曙光,跳躍的僵尸全身燃起火苗,被詛咒的惡尸,就不能害人了。
怪客僵尸不了情
一統(tǒng)天下
統(tǒng)一度量衡,在秦國兼并六國以及治理天下的過程中,重要性不容忽視。為了保障度量衡的權(quán)威性,每件器物上都刻有統(tǒng)一度量衡的詔書。圖為故宮博物院所藏秦權(quán),上刻始皇二十六年詔書。攝影/王告之
文物訴說的法律
在一次激烈的打斗中,有人被利刃所傷。如何從被害人的傷勢中尋找兇手的身份信息?
若是傷口小而深,甚至貫穿身體,則可能是被劍刺傷;若傷口較淺而長,則是被刀斧劈砍而成。加上傷口從左上到右下,所以兇手很可能是一名左利手的持刀者。
——宋《洗冤集錄》
古代法醫(yī) 如何讓死人開口說話?
宋引章改嫁
圖中所繪為元雜劇《救風塵》的情境。妓女宋引章本與安秀才相戀,卻被紈绔子弟周舍騙娶,婚后遭受虐待與凌辱,在姐妹趙盼兒與不計前嫌的舊情人安秀才的幫助下脫離苦海。安秀才對宋引章一往情深,于是引章又改嫁了安秀才。雖為戲劇,但也能折射出部分現(xiàn)實。在關漢卿《竇娥冤》中,竇娥為儒士之女,丈夫死后守節(jié)盡孝,也反對婆婆改嫁。二者相較,可見在當時社會中,不同地位與階層的人們,對改嫁的態(tài)度大相徑庭。
供圖/FOTOE
宋代女子 守節(jié)還是再婚?
戰(zhàn)國楚國“燕客”銅量,藏于湖南省博物館
攝影/李雪梅
誓死也不改嫁
隋朝時,黃門侍郎裴矩之女嫁給了李德武。一年后德武的叔叔犯事,他也被牽連貶謫嶺南。裴矩便奏請隋煬帝讓女兒離婚。圖中描繪的是德武臨行前的場景。他對裴氏說:“此去瘴癘之地,十有八九是回不來了,你父親也一定會讓你改嫁?!倍崾蠄猿譃檎煞蚴毓?jié),并欲割耳明志,被旁人阻攔了下來。后來裴矩果然想要令其改嫁,裴氏以斷發(fā)絕食抵抗。在《列女傳》《女誡》這類宣揚女性從一而終的書籍出現(xiàn)以后,漸漸出現(xiàn)了一些自殘毀容以守節(jié)的女性。
供圖/FOTOE
宋代女子 守節(jié)還是再婚?
一品大員鎮(zhèn)九門
清代守衛(wèi)京師、維護都城秩序的官員,是由八旗步軍統(tǒng)領發(fā)展而來的九門提督,全稱“提督九門巡捕五營步軍統(tǒng)領”。九門提督由皇帝親信擔任,位高權(quán)重。原為正二品,嘉慶年間升為從一品,應當穿繡有麒麟補子的官服。
供圖/聶鳴/FOTOE
九門提督 京師守衛(wèi)者之重
僵尸為虐
干裂的大地上,青衣禿發(fā)的旱魃御火而行,這一景象成為代代相傳的群體記憶,只是旱魃的形象越來越模糊。明清時期,以僵尸為旱魃的觀念流行起來,人們認為大地的干旱,是由于僵尸吸干了雨水。為了驅(qū)逐旱魃,以至于常常上演掘墓鞭尸的鬧劇。
怪客僵尸不了情
頒示嘉量
故宮里的幾件嘉量——標準量器,在煌煌古建筑群中顯得不太起眼,但乾隆皇帝鑄造它們,并特意放置在太和殿、乾清宮前,卻是別有深意。因為度量衡象征了法制一統(tǒng)和至高無上的皇權(quán)。攝影/柳葉氘
陪嫁的是非
宋代有厚嫁之風,女子出嫁會帶著奩產(chǎn),一般為衣物首飾,錢財和田產(chǎn),其數(shù)目要多于家中娶婦的費用。這份財產(chǎn)名義上為夫妻共同所有,但一般都由妻子支配,因而離婚或夫亡改嫁時,女子可以將其帶走。
繪畫/張辰辰
宋代女子 守節(jié)還是再婚?
明太祖洪武年間南京“皇城校尉”銅牌,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供圖/尹楠/FOTOE
九門提督 京師守衛(wèi)者之重
鎮(zhèn)壓維新變法:榮祿
九門提督在晚清時是左右政局的重要力量。末代皇帝溥儀的外祖父榮祿,曾在光緒年間任九門提督。他和繼任者崇禮一起,利用九門提督衙門的軍警力量,協(xié)助慈禧太后捕殺戊戌變法中的維新派人士。
九門提督 京師守衛(wèi)者之重
憤懣的將軍
清代野史中記載了帝女女魃的下落,她的尸體最后墮入冥海,遇到被黃帝懲罰而守冥海的將軍贏勾,女魃的僵尸血與滿懷憤懣的將軍融合,變成了最兇惡的僵尸始祖“贏勾”。
怪客僵尸不了情
圖為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人繪《出警入蹕圖》,描繪了皇帝從德勝門出京的場景(供圖/FOTOE)
九門提督 京師守衛(wèi)者之重
詐尸驚魂
清末《點石齋畫報》曾經(jīng)登載過數(shù)則關于尸變的軼聞,如圖中故事所述:某天夜半,兩位看守房子的仆傭,看到一個停尸待斂的年輕女子突然站立起來,并跟隨一仆到二樓房間,最后仆人靠著掉落的門板躲過了追逐。停尸待斂的風俗,加之人們對于僵尸的懼怕心理,讓“詐尸”之說大行其道。
怪客僵尸不了情
影響了晚清史的九門提督
九門提督責任重大,非滿人、非皇帝親信不能擔任。曾在道光年間擔任九門提督的愛新覺羅·耆英,是清朝宗室,受到道光帝的信任。在中英簽訂《南京條約》的談判中,耆英作為中方代表參加。
九門提督 京師守衛(wèi)者之重
“僵尸”新娘
傳統(tǒng)風俗規(guī)定,死去未婚女子不能進入祖墳,甚至不能轉(zhuǎn)世投胎,必須為她們配一樁冥婚。影視劇中的冥婚總是少不了一位僵尸新娘,但現(xiàn)實中通常都是以照片和靈位來行禮。
怪客僵尸不了情
道光帝閱兵
清代皇帝對于九門提督麾下鎮(zhèn)守北京城的軍隊十分重視,1813年發(fā)生了天理教眾攻入紫禁城的“癸酉之變”后,嘉慶帝和道光帝更是加強了對步軍營、巡捕營和九門門軍的武備訓練,并舉行閱兵,視察訓練情況。上圖為1843年出版的《圖解中華帝國——社會建筑風俗》插畫,英國畫家托馬斯·阿羅姆描繪了道光帝在午門前閱兵的場景。
供圖/Thomas Allom/FOTOE
九門提督 京師守衛(wèi)者之重
女魃功與過
在清代汪紱本《山海經(jīng)圖說》中,女魃的圖像是一位和藹的婦人。相傳她是黃帝之女,曾使用體內(nèi)巨大的熱能,幫助黃帝驅(qū)逐風雨,戰(zhàn)勝對手,卻也因此滯留人間,所到之處引發(fā)旱情,遭人唾棄,被稱作“旱魃”。
怪客僵尸不了情
《山海經(jīng)》奇尸
《山海經(jīng)》記載奇趣地理,也不乏恐怖見聞,書中還描述了種種奇尸,顯示古代濃厚的“尸”文化。貳負之臣“?!钡氖w,在漢代人發(fā)現(xiàn)時仍保持著綁縛之狀,成為古尸不會腐爛的證據(jù);據(jù)比之尸,脖子都折斷了,手也殘了一只;奢比之尸獸身人面,大耳上垂掛著青蛇……似乎代表某種神秘的存在。死去的軀體可以行動仿如生者,后世即稱之為僵尸。
怪客僵尸不了情
擊鼓便升堂
只聽得幾聲鼓響,當值衙役頓時跑到大堂里集合待命,城內(nèi)百姓也走向縣衙,準備將一紙告狀遞到青天大老爺面前。這是縣官升堂審案的訊號。倘若州縣官不上堂的時候,百姓遇到有緊急事務,也可擊鼓申訴。攝影/吳西羽
為天子守門戶
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內(nèi)城設九門作為防線。明代由高級宦官“提督九門”,職司門禁、巡視城市、掌管守城門軍。上圖為首都博物館藏明代北京城守城官軍的腰牌(供圖/海峰/FOTOE)。當皇帝有事出京時,九門提督太監(jiān)和手下門軍,要為巡邏清道,保衛(wèi)皇帝安全。
九門提督 京師守衛(wèi)者之重
洋人沒有膝蓋骨?
這是19世紀中國漫畫中的英國水手形象,出自《倫敦新聞畫報》的轉(zhuǎn)載。從題記可見,畫中畫的是一只“逢人便食”的怪物,生著鳥嘴,渾身毛發(fā),嘴里噴水,更為顯著的特點是沒有膝蓋,腿完全是直的。這可能是反映了英國人扎裹腿的形象。
怪客僵尸不了情
馬賽克裝飾的洗禮堂
這是一座基督教建筑——洗禮堂。建筑大廳內(nèi)有16根花崗巖立柱,呈同心圓狀支撐著廳頂。圓心處是為教徒施洗的洗禮池。撥開地面覆蓋的細沙,可看到動物、花卉圖案的彩色馬賽克裝飾(供圖/視覺中國)。很難想象,這竟然是公元5世紀的作品。在整個地中海地區(qū),布特林特的這座洗禮堂,都堪稱基督教早期建筑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例。
世界遺產(chǎn)地:阿爾巴尼亞·布特林特遺址
刑訊逼供有風險
倘若是一件普通案子,縣官老爺可以輕松破案。但如果碰到刁頑之徒,那么少不得就要動用刑訊逼供了。圖為1804年倫敦出版,George Henry Mason 編著的《中國酷刑》一書內(nèi)的插圖。描繪了清代中國兩廣地區(qū)部堂的刑罰概況。書中收錄的酷刑有22種之多,如石灰腌目、挑斷腳筋、負柱銬鏈等。圖為懸空吊刑 供圖/法國國家圖書館
古人怎么打官司?
能噴水的水神廟
這是公元2世紀修建的水神廟遺址。殘存的內(nèi)壁上有三個壁龕,每個壁龕里可以噴水,且各有一尊神像。據(jù)說,考古人員在發(fā)掘時,尚存酒神狄俄尼索斯和太陽神阿波羅的雕像,如今它們被保存于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的博物館,布特林特的水神廟內(nèi)已無神可拜。
世界遺產(chǎn)地:阿爾巴尼亞·布特林特遺址
公堂風云
大堂之上,訟師巧舌如簧,一番辯詞滔滔不絕,說得縣官啞口無言。這是影視劇中常見的場景。實際生活中,訟師的身份更多的卻是幕后工作者,為告狀人書寫詞狀。和影視劇中的光輝形象也不同,訟師備受官方打壓,古代律師不好當啊。
繪畫/張辰辰
訟師 古代“律師” 不好當
古羅馬的多功能廳
西方教堂的建筑形式,多源自古羅馬的一種多功能大廳——巴西利卡。其特征是四周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建筑的長邊,上部采用條形拱券做屋頂。圖中便是布特林特的巴西利卡,長31米,寬22.5米,從墻面上的拱形開口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兩層樓的結(jié)構(gòu)。在它誕生的公元6世紀,布特林特是一個基督教主教的駐地。
世界遺產(chǎn)地:阿爾巴尼亞·布特林特遺址
和訟師說再見
清朝末年的修律運動,在傳統(tǒng)法制和現(xiàn)代法制之間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變革中,訟師的職能被更具現(xiàn)代意義的律師所代替,從此,訟師徹底消亡了。圖是民國年間頒發(fā)的《律師證書》(供圖/視覺中國)。
訟師 古代“律師” 不好當
古羅馬時代的公共浴室
公元前44年,布特林特成為凱撒賞賜給那些追隨他擊敗勁敵的士兵們的獎勵品。一年后凱撒被刺身亡,繼承者屋大維后來成了羅馬帝國第一代皇帝。在他統(tǒng)治期間,布特林特城內(nèi)修建了三處公共浴室,圖為其中之一的遺址。
世界遺產(chǎn)地:阿爾巴尼亞·布特林特遺址
刑名師爺
比起諳熟訴訟和律文的訟師,州縣官往往并不精通于此,因此在和訟師的爭斗中常處下風。這時候,一類人群便顯得必不可少了——師爺。師爺也稱幕僚,輔佐官員處理各類事務。專職負責刑事獄案的,叫做刑名師爺,可謂訟師的“一生之敵”。
供圖/QUANJING
訟師 古代“律師” 不好當
宋畫里的“無上神品”
北宋畫家范寬,極擅表現(xiàn)北方山水的壯美雄奇,其創(chuàng)作手法對后世影響深遠。他與關仝、李成一道,被譽為中國繪畫史上的“三家鼎立,百代標程”。圖中天津博物館收藏的這幅《雪景寒林圖軸》,是目前已知的、大陸地區(qū)僅存的一幅范寬傳世畫作。由天津?qū)崢I(yè)家張叔誠于1981年捐贈。
天津博物館 輾轉(zhuǎn)相聚的耀世奇珍
驗傷寶典
圖為清代《洗冤錄詳義》中的尸圖(正面),用實心點標出了致命傷的部位,用圓圈標出了非致命傷的部位。驗尸時,可以對照圖片尋找死者的傷痕,并標注在尸圖上。由此可以推斷死者的死亡原因,一目了然。
供圖/文化傳播/FOTOE
驗尸格目 古代法醫(yī)的標準化操作
猶見書圣遺珍
圖為唐代人用勾填法臨摹的書圣王羲之墨跡。王氏真本今已無存,就連唐人摹本也屬世間罕見。天津博物館收藏的這幅唐摹《草書寒切帖卷》,筆意神采超逸,較完整地保存了王羲之的書法風貌。
天津博物館 輾轉(zhuǎn)相聚的耀世奇珍
小吏也受賄
圖為《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插圖“何九受賄瞞天”,故事情節(jié)是西門慶收買仵作何九,讓何九在給武大郎驗尸時隱瞞死因。在《水滸傳》中,富有正義感的何九存下了武大的骸骨,為武二郎復仇提供了準確的證據(jù)。而在《金瓶梅》中卻是相反,何九收受賄賂,掩蓋真相,事后逃得不知去向,逃過了法律的制裁。供圖/FOTOE
仵作 我只是個打雜的
十常侍
東漢靈帝年間的宦官集團。包括趙忠、張讓、段珪、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12人,均任職傳達皇帝詔命的“中常侍”。
六璽
天子三璽:外交專用,以上天之子的地位震懾“蠻夷”?!疤熳又t”簽發(fā)外交文書;“天子行璽”冊封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天子信璽”征調(diào)屬國軍隊。
皇帝三璽:內(nèi)政專用,體現(xiàn)“皇號尊大”的禮法等級?!盎实壑t”簽發(fā)政令;“皇帝行璽”冊封諸侯臣僚;“皇帝信璽”管理用兵。
扔進井里的御璽
仵作的必備素質(zhì)
如何尋找骨骼上極細微的傷痕?古代仵作有一種常用的方法,是在骨骼上涂濃墨,待干后洗去,則細微的破損處必有墨汁浸入(如上圖)。在沒有顯微鏡的時代,這體現(xiàn)了仵作行特有的聰明才智。其實,對仵作來說,更重要的素質(zhì)是勇敢。因為,一般人見了骸骨都害怕,而歷史上也確有學習驗尸者被活活嚇死的記載。看來,只有膽識兼?zhèn)洌拍墚敽靡粋€仵作。
仵作 我只是個打雜的
民國大總統(tǒng)的舊藏
這是館藏的西周康王太保鼎,內(nèi)壁有“大(太)保鑄”三字銘文。這個“太?!?,指的是西周重臣召公奭(shì)。此人歷仕文武成康四代,輔助周王,功勛卓著。圖中可見,這件太保銅鼎四足既有棱脊又有圓盤,造型非常罕見。據(jù)傳為清道光、咸豐年間在山東壽張梁山出土的七件青銅器之一,且是唯一一件保存在國內(nèi)的“梁山七器”。1958年,由民國總統(tǒng)徐世昌的孫媳張秉慧女士捐贈。
天津博物館 輾轉(zhuǎn)相聚的耀世奇珍
上為西漢江都王劉非使用的錯金銀嵌寶石青銅鳥柄汲酒器及其使用示意圖。通過按壓鳥柄背部的小孔,就可以調(diào)節(jié)出酒量,哪怕取酒后要往杯中注酒,也輕松方便。整個過程基本不會發(fā)生漏酒的情況。
供圖/上海微圖
西漢汲酒器 利用大氣壓取酒
獨角神獸
饕餮、麒麟、鳳凰……在神話傳說中誕生的各種神獸中,有一種獨角的名為獬豸的神獸,所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恐怕無出其右。它被視作法律公正的代言人,甚至走入“法”里,說它就是法,也不為過。圖為故宮建筑脊獸中的獬豸。
攝影/柳葉氘
這是元代畫家任仁發(fā)的《張果見明皇圖》,圖中張果老正帶領弟子為唐明皇表演法術。張果老是傳說中的道教“八仙”之一,利用表演魔術來增加自己的神秘感,有利于向統(tǒng)治者傳道。
供圖/FOTOE
西域來了魔術師
瓷胎上的宮廷畫
圖為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紋玉壺春瓶的瓶身主體圖案。之所以定其為國寶級文物,除了出身高貴的因素,還在于這件器物集詩、書、畫、印于一體,猶如一幅展開的畫卷。就“畫”來說,乾隆時期,用進口琺瑯彩料制作瓷胎畫琺瑯的技術可謂登峰造極。細看圖中的花鳥樹石,色澤瑩潤鮮妍,線條精細入微,當取自清代宮廷畫家的手稿。
天津博物館 輾轉(zhuǎn)相聚的耀世奇珍
海僧作亂
日本浮世繪畫家歌川國芳畫過一套名為《東海道五十三對》的作品,描繪舊時日本由江戶(今東京)至京都所經(jīng)過的宿場(驛站)景色。其中“桑名”這幅畫內(nèi)容十分奇幻,乘風破浪的海船與水中出現(xiàn)的巨形海怪對峙,面對這種被稱為“海座頭”的巨怪,只有勇敢的漁夫才能脫困。
海和尚 踏浪而來的魅影
獬豸出西北
現(xiàn)在已發(fā)現(xiàn)的早期獬豸,大多出土于甘肅地區(qū),在甘肅省博物館中就藏有多件。圖為一只西漢木獬豸,全身布滿色彩鮮艷的彩繪,呈現(xiàn)出一副奮力前沖的姿勢,與后世繁復的獬豸造型相比,它造型雖簡,但不失生動傳神??鋸埖莫毥牵蔑@了獬豸最深刻的內(nèi)涵。
攝影/陳根遠
痛苦的仵作
圖為清代晚期外銷畫中描繪的一種酷刑——開棺鞭尸。在古代,投身衙門充當役吏者,社會地位本就低賤,而仵作又是其中的最低賤者。鞭尸這樣的“臟活”,有時就由仵作執(zhí)行。圖中的仵作忍著惡臭行刑,似乎比受刑者還要痛苦。
供圖/李權(quán)剛/FOTOE
仵作 我只是個打雜的
圖為“變戲法”的兩個清代人,正在“無中生有”,從衣服里變出一籃子水果。這時魔術已經(jīng)由神秘的幻術,變?yōu)閵蕵访耖g大眾的表演。
供圖/文化傳播/FOTOE
西域來了魔術師
龜和尚
中國關于海和尚的傳說更早。這是清代畫家聶璜的《海錯圖譜》中的海和尚標準像,人首鱉身,頭部渾圓,可見中國的海和尚可能就是海龜。
海和尚 踏浪而來的魅影
治獄之神
“皋陶造獄而法律存”,傳說中的皋陶被后世奉為司法鼻祖和治獄之神。漢代時,皋陶與獬豸成為一對固定的組合出現(xiàn)在畫像石上,下圖即為皋陶治獄圖。其中的獬豸頗似羊的形狀,正反映出了獬豸的來源——故事中執(zhí)行裁決的獨角羊。站在后面的皋陶輕撫獬豸,而獬豸則正頂觸一個犯人。攝影/張勁松
獬豸 這只傳說中的獨角獸
另一種仵作
上圖為清末民國時期的繪畫,題名為“陸地慈航”,說的是老北京某寺廟的和尚,駕著牛車走街串巷,收斂棄嬰和死尸,將死者入土為安。其實,仵作本就是以替人斂尸、埋葬為業(yè),到宋代開始被收編為官府執(zhí)法驗尸的助手。但專門從事殯葬業(yè)的仵作并沒有消失,直到清代,他們還存在于市井之中。他們的工作,就是一種收費的“陸地慈航”。
供圖/FOTOE
仵作 我只是個打雜的
給繼承人排個序
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一個人能從父親那里繼承的東西,一是身份,二是財產(chǎn),也就是宗祧繼承和財產(chǎn)繼承?!白凇睘榻嬷畯R,“祧”為遠祖之廟,宗祧繼承,就是宗廟祭祀權(quán)利的繼承。一家之中,每一世系僅有一位男性能夠享有繼承權(quán)。從周代以來,宗祧繼承一直延續(xù)以嫡長子為中心的繼承模式,嫡庶有別、長幼有序。而在財產(chǎn)繼承方面,從漢代以來一直以“諸子均分”為原則,在室女享有有限繼承權(quán)。以下繼承人的排序,僅為一般情況,歷代仍有不少變化。
私生子 也有繼承權(quán)
宋徽宗的御用花器
天津博物館是為數(shù)不多的同時擁有宋代五大名窯瓷器的博物館之一。下圖為館藏的鈞窯玫瑰紫釉葵式三足洗,底部刻“六”字銘。鈞窯中的宮廷用瓷,一般用一到十的數(shù)字表示器物大小?!耙弧弊畲?,“十”最小,“六”代表中等偏小。專家認為,圖中這件三足洗是宋徽宗御用花盆的盆托,上面應有對應號碼和樣式的花盆配合使用。實屬北宋鈞窯中的精品之作。圖為宋代汝窯盤
天津博物館 輾轉(zhuǎn)相聚的耀世奇珍
鎮(zhèn)墓獸也有獨角
其實,用獬豸來鎮(zhèn)墓,自漢代已是如此。但隨著獬豸造型不斷演變,出現(xiàn)了形象上的分化。一邊被放在神道上,成為石像生;一邊被更多千奇百怪的鎮(zhèn)墓獸所吸收,依舊守衛(wèi)在地下。下圖為唐代鎮(zhèn)墓獸,它的獨角清晰可見。
攝影/李雪梅
國際博物館日,南京博物院舉辦了以“手機”為主題的行為藝術表演。供圖/視覺中國
聲音
獨角如戟
圖為甘肅省博物館藏青銅獬豸。和其他獨角獸相比,這件有一個十分特殊的外觀:銳角之上略微出現(xiàn)了一個類似于戟的分叉。仿佛是額外裝備了一把兵器,無疑增強了獬豸的功能。攝影/李雪梅
從私生子到大將軍
在中國古代社會早期,私生子沒有繼承權(quán),受盡歧視。上圖為明宣德時期彩繪鈔本《御制外戚事鑒》中的漢代國舅衛(wèi)青事跡圖。圖中衛(wèi)青封侯拜將,風光無限。但作為一名私生子,衛(wèi)青小時候的命運卻很悲慘——雖被生父鄭季收養(yǎng),但從未被嫡子們當作兄弟看待,而是負責牧羊的奴隸。
供圖/緣紫舞/FOTOE
私生子 也有繼承權(quán)
湯爆雙脆(濟南菜)
叫“爆”的菜,不一定就很火爆。此菜如出水芙蓉般湯清質(zhì)淡,食材脆嫩,并且沒有用油爆炒的環(huán)節(jié)。
好吃到“爆”
地下文物從陜西到天津
近代開埠后,天津得風氣之先,一躍而成中國北方經(jīng)濟中心與文化重鎮(zhèn)。八方名士匯聚于此,典章珍玩遂有緣歸入津門。圖為天津博物館二樓耀世奇珍展廳展出的一件西周夔紋青銅禁的局部,系上世紀初軍閥黨玉琨在陜西寶雞戴家灣斗雞臺盜掘所獲,一度為民國將領宋哲元私藏。
天津博物館 輾轉(zhuǎn)相聚的耀世奇珍
新舊黨爭愈演愈烈
王安石變法引發(fā)的新舊兩派的黨爭,并未隨著他的下臺而終結(jié)。宋徽宗即位后,為了徹底打擊舊黨,劃定元祐年間復出執(zhí)政、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三百余官員為奸黨,將他們的名字刻于碑上,頒布天下。圖為廣西桂林的《元祐黨籍碑》,重刻于南宋慶元年間。
攝影/李雪梅
登州阿云案 一場觸動帝國 神經(jīng)的罪與罰
攝影 / 李雪梅
“法”里的神獸
“法”字,原寫作“灋”,偏旁為“氵”,取意為平之如水,右邊的“廌”,實際上就是獬豸:“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扁初粢驗樗纳窳?,被人們永久地烙印在“法”這個漢字中。即便本體已然隱去,但“去之”的功能猶存。
繪畫/劉靜
獬豸 這只傳說中的獨角獸
艱難的繼承者
私生子作為非婚姻制度的子嗣,與道德倫理相悖,因此僅享有有限的繼承權(quán)。左頁圖中,私生子正在接受來自父親的財產(chǎn)饋贈,卻承受著來自周遭的種種指摘。
繪畫/張辰辰
私生子 也有繼承權(quán)
中國現(xiàn)代法醫(yī)學奠基人林幾博士(1897~1951年)。
仵作 我只是個打雜的
不可寬恕者
圖為《水滸傳》插圖,從左至右分別為宋江殺閻婆惜、武松殺西門慶潘金蓮。古代中國十分重視倫理道德,不少出軌男女往往落得被殺的命運。從宋朝時起,法律甚至有這樣的規(guī)定,若丈夫親自撞到妻子與別人偷情,當場殺死“奸夫淫婦”,免追究。
供圖/FOTOE
私生子 也有繼承權(quán)
至今仍在使用的古希臘劇場
上世紀二十年代,經(jīng)意大利考古學者之手,深藏在淤泥與植被下的布特林特,終于重見天日。它是一座三面環(huán)水的古城,湖水經(jīng)維崴維運河,流入伊奧尼亞海,湖畔群峰矗立,左圖可見水岸邊的瞭望塔,系16世紀早期威尼斯人為防范土耳其人入侵而建。上圖為城內(nèi)的古希臘圓形劇場,修建于公元前3世紀,內(nèi)中有25排階梯式石座,能同時容納觀眾1500個。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原有的舞臺已宛如水池。近年來這里每年夏天會舉辦國際戲劇節(jié),演出期間,就在水面上加鋪木板。
世界遺產(chǎn)地:阿爾巴尼亞·布特林特遺址
獬豸冠,是古代執(zhí)法官吏頭戴的帽子(繪畫/花花醬)。
獬豸 這只傳說中的獨角獸
龔賢(1618-1689年)
明末清初畫家,“金陵八大家”之一,作品不拘古法,被后人奉為一代獨創(chuàng)主義大師。
月之語
兩位頭戴紅帽的皂隸,正在對趴在地上的官吏施行笞刑。供圖/酒泉市肅州區(qū)博物館
文物訴說的法律
壁畫上的審判
不同于器物,壁畫中場景豐富,傳遞給人們的法律信息,往往更加真切細膩。圖為甘肅酒泉高閘溝魏晉墓出土的壁畫磚,上圖描繪了“決訟檢奸”的場景,一位頭戴二梁冠、身著官服的官員端坐在長榻上,面前跪著一個小吏,正向其訴說。
文物訴說的法律
詞訟指南
寫詞狀是個專業(yè)活,在訟師秘本里少不了手把手的教導。就像寫一篇滿分高考作文,要抓住問題本質(zhì),并且引用合適論據(jù)來增強自己的說服力,還要詳略得當,主次分明。左圖為清代《新刻法筆驚天雷》,開篇就是“詞訟指南”。掌握好了這些要領,一篇好的作文也不在話下了。
供圖/泓伊
訟師 古代“律師” 不好當
圖為被譽為近代第一位公證人的池龍師律師出具的證明契約文件(攝影/王告之)
訟師 古代“律師” 不好當
它的“另一半”可能在國博
這種造型的白釉瓶隋代獨有。根據(jù)瓶底刻銘“此傳瓶,有并”可知,隋人稱其為“傳瓶”,“有并”則意為此瓶成對(另有一種解釋為雙腹相聯(lián))。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著一件與之形制完全相同的白釉傳瓶,系陜西西安李靜訓墓出土。李靜訓是跟隨隋文帝楊堅一起打天下的大將李崇的孫女。
天津博物館 輾轉(zhuǎn)相聚的耀世奇珍
官員身份的象征
正因為獬豸的特殊神力,后人就將“法”的理念凝聚在它的身上,并化作一種紋樣裝飾在服飾上。獬豸,儼然便是法官的代名詞了。圖為明代房可狀夫人坐像(攝影/佩然),藏于青州博物館。房可狀曾擔任御史、監(jiān)察御史等官職,因此其夫人的服飾上,也標配了獬豸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