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亚洲最大av资源网在线观看,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真人高清实拍女处被破的视频

加拿大哈得孫灣探訪花海中的北極熊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3年第11期 作者: 李國衛(wèi) 

標簽: 加拿大   生物地理   

北極熊,似乎是距離中國的動物學研究者很遙遠的話題。這種生活在極北之地的熊,在中國本沒有分布,但是卻有幾位愛好者和攝影師,執(zhí)著地在極北之地尋訪北極熊的足跡。本文的作者李國衛(wèi)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從遙遠的加拿大哈得孫灣,為我們帶回了精彩的故事。
紅花碧草間,兩只北極熊在海邊玩耍打鬧。這是中國攝影師夏季從加拿大東北部觀察拍攝到的北極熊,它們在哈得孫灣的一個小島上,無憂無慮地生活。

 

浮冰為舟
小熊在格陵蘭茁壯成長
船行駛在格陵蘭島附近的海域,眼前的浮冰寬大如山。

 

那時正值9月,母熊帶著三只幼崽隨著浮冰漂泊、覓食——能夠讓去年歲末降生的小熊悉數成活,是非常不容易的?;貞浧鹪诟窳晏m島的經歷見聞,讓李國衛(wèi)對加拿大的觀熊之旅充滿了期待。

 

一頭體重超過600公斤的成年雄性北極熊距我還不到5米,它好奇地注視著我和身邊持槍的警衛(wèi)。我甚至可以清晰地觀察到它冷漠的眼睛反射出我的身影,這頭龐大的肉食動物正處于全年最饑餓難熬的時節(jié),要是真想把我這個來自異國他鄉(xiāng)的崇拜者當做充饑的食物,那么我們之間毫無遮擋的距離它只需輕輕一躍,即使警衛(wèi)手中有威力強大的步槍也無濟于事。

我努力克服著恐懼帶來的顫抖,慢慢地舉起相機,拍下了我?guī)啄陙韷裘乱郧蟮恼掌?。能近距離地觀察和拍攝北極熊是我多年的愿望。我是個狂熱的野生動物攝影愛好者,從亞馬孫的熱帶雨林到南極洲,從非洲的馬賽馬拉到北極的格陵蘭島—野生動物攝影成為我旅行的目的和樂趣。

北極熊的分布范圍
北極熊是極地的標志性生物,它們主要生活在北冰洋、加拿大北部、美國阿拉斯加、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qū)、北歐北部以及格陵蘭島。目前總數大約在2萬至2.5萬只之間。

 

哈得孫灣
遍地鯨骨的營地
在加拿大哈得孫灣的海豹河營地,攝影師李國衛(wèi)看到遍地白骨。那是來來往往的人們從海邊拾回的白鯨骨骼—在此處,這種大型海洋哺乳動物是北極熊的主要食物。

 

格陵蘭島:初見北極的王者

為了能一睹北極地區(qū)最龐大的頂級掠食者——北極熊的尊容,幾年前我和國內的很多極地旅行愛好者一樣,乘船前往北歐的格陵蘭島和斯瓦爾巴群島等北極熊很活躍的北極地區(qū)。在旅途中我才得知,這些難以到達的極北之地,雖有不少北極熊棲息出沒,但要想看到它們卻完全靠運氣。

極地的風光震撼壯美,但我們只在船上看到了兩次北極熊,它們在幾百米的距離之外。所幸的是當時光線極好,我沉重的600毫米定焦鏡頭發(fā)揮了作用,記錄下了在浮冰上一頭母熊帶著三只幼崽的溫馨畫面。

這次雖然拍到了北極熊,但是并不過癮,當時的畫面一直讓我魂牽夢繞,我暗中籌劃著如何能再有機會和這漂亮的極地王者近距離地接觸。

北極熊之所以被稱為北極王者,是因為它是北極地區(qū)的頂級掠食者。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的變化,它們的生存狀況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為了更多了解北極熊的情況,我回國后開始查閱關于它們分布生境和生存現狀的各類資料。

北極熊又稱白熊,是地球上生活的體型最大的肉食動物,善于游泳和潛水,其雄性成年體重通??蛇_800公斤。根據比較可靠的記載,已知最大的北極熊于1960年被射殺于美國阿拉斯加西北部,體長3.3米,直立可達3.9米,肩高1.8米,體重1002公斤。目前,北極熊主要分布于冰島、挪威、俄羅斯北部、美國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北部和格陵蘭島,棲居于北極附近海岸或島嶼,它們通常獨居,常隨浮冰漂泊覓食。

從動物分類學上看,北極熊隸屬于哺乳綱食肉目下的熊科熊屬,但具體分到種,在學術上就有分歧:傳統(tǒng)的分類學一直把北極熊作為獨立的物種來看待,但是根據遺傳學的特征和基因測序結果,近來也有意見傾向于把北極熊劃分為棕熊的亞種。

確實,從進化歷程來說,北極熊是在距今約1.5萬年的時候,才由棕熊演化而來,事實上如今無論在動物園還是在野外,也都發(fā)現過北極熊和棕熊的雜交后代。

但從個人感情上我還是愿意把它們視為獨立的物種,因為北極殘酷的生存環(huán)境已經使它們進化出了獨有的特征。

除了可愛的黑色鼻子和熊掌上的黑掌墊外,北極熊全身長滿了厚實潔白的皮毛:白色的毛分內外兩層,內層是很纖細的絨毛,起到極好的保溫作用;外層是較粗的長毛,這些毛其實不是白色,而是中空透明的管狀毛管,猶如光纖。這些纖細的導管在反射光線的同時,卻可以讓陽光中的紫外線通過——長毛和絨毛將熱量傳遞給隱藏在白毛下的黑色皮膚,這是北極熊區(qū)別于其他熊的標志,也是它們保持顏色與冰雪環(huán)境一致,同時又捕獲太陽能量的重要方式。

無名島
極地之鳥的筑巢秘境
粉紅色的柳蘭大片綻放,讓人很難想象這是一個接近北緯60°的寒溫帶小島。島嶼是北極燕鷗的繁殖地,這種有著燕子般分岔尾羽的鳥堪稱遷徙之王:它們在北極圈附近繁殖,到南極洲及附近海域越冬,遷徙路線橫亙地球南北,單程距離最長的,可超過2萬公里,平均也有大約1.7萬多公里。在哈得孫灣,這種以北極為名的鳥,對遠方客人的吸引力絲毫不弱于北極熊。

 

劉定震
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教授
北極熊這個物種在中國沒有分布。目前在中國的北極熊全部被飼養(yǎng)于北京、大連和天津等10家動物園或海洋館,總數為16只。以往國內對北極熊的研究基本以圈養(yǎng)個體為主,內容主要集中在飼養(yǎng)、管理和疾病防治與治療。近年來,開始有科研人員關注圈養(yǎng)北極熊的繁殖研究,但是因為大部分北極熊幼年期由人工撫育,對人形成較強的印痕行為,發(fā)情及繁殖行為異常,自然交配和繁殖成功率較低。迄今為止,僅有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和天津海昌海洋世界成功繁育了北極熊,它們均為雙胞胎。其中大連老虎灘的母熊產崽后拒絕哺育熊崽,幼熊被迫改為人工育養(yǎng)。
作為愛好者和攝影師,李國衛(wèi)先生自費到加拿大哈得孫灣追蹤并拍攝北極熊的生活,為我們帶回了珍貴的圖片資料。盡管我們從紀錄片中對北極熊早已不陌生,但花海中漫步的北極熊,相信很多人是第一次見到。

 

加拿大丘吉爾港

探訪北極熊聚集之地

隨著對北極熊了解的深入,位于加拿大東北部的哈得孫灣進入我的視線。我得知中國曾有幾個人多次前往那里拍攝野生動物,便很快聯系到他們。當時這些朋友正在向加拿大政府管理部門申請,他們希望前往哈得孫灣一個北極熊聚集的荒島進行拍攝。聽到這樣的消息,我毫不猶豫地接受所有條件加入了這個瘋狂、溫暖卻又要求苛刻的團隊。

經過長達一年的申請和等待,2013年7月,我們一行5人告別北京悶熱霧霾的天氣,登上了飛往加拿大北部丘吉爾港的飛機。丘吉爾港是加拿大北部重要的港口,位于哈得孫灣之內,主要輸出中部平原的小麥。哈得孫灣是位于加拿大東北部巴芬島與拉布拉多半島西側的一個大型海灣,面積約120萬平方公里,其名稱來自于亨利·哈得孫(Henry Hudson)——一名于1609年來自荷蘭西印度公司的代表的名字——他曾經帶領探險團隊找尋歐洲通往太平洋的“西北通道”。

每年冬天,哈得孫灣都會被冰雪覆蓋。當夏季到來時,溫暖的氣候和長時間的陽光又會使哈得孫灣冰雪消融。哈得孫灣海冰通常在5月開始撤退,到7月份會完全消融。夏季航道暢通,是丘吉爾港的黃金季節(jié),據說每年都有大量的加拿大小麥從這里運向中國。

在經歷了20多個小時3次轉機之后,我們終于到達下著冰冷細雨的丘吉爾港。這里的一切和北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北京悶熱,丘吉爾港陰冷;北京樓多地少,這里曠野千里;北京人滿為患,而此處北極熊比人多。

丘吉爾港還有個更為響亮的名字:北極熊之都。這里人口大約800人左右,然而每年深秋在這里聚集的北極熊超過1000只,它們會等待著哈得孫灣結冰后向北遷徙。一晚的停留休整讓我們最簡單地感受了小小的港口之城,這里有一條很有意思的法律規(guī)定:所有建筑物和車輛在任何時候都不許上鎖,目的是讓在戶外巧遇北極熊的人們,可以隨時進入建筑物或車內躲藏避險。

丘吉爾港北部有一片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里的低地區(qū)域,在這片面積比3個浙江省還大的廣袤荒野上,降雨充沛,河流縱橫,沼澤密布。河流的入海口處,形成很多沖積島嶼,這一帶被稱為“哈得孫灣低地”,生境多為極地苔原。

花叢中的戰(zhàn)斗
北極燕鷗VS北極熊
北極熊是這個島的主人,但在鳥類繁殖的季節(jié),北極燕鷗等鳥類為了保護自己的卵不被北極熊侵犯,會毫不示弱地向熊預警攻擊,直到它們離開自己的巢域為止。

 

任何人要想進入這一地區(qū),都要得到加拿大相關部門的審批,為此我們足足等待了一年。我們要前往的營地是在海豹河河口處的荒原上,這是由丘吉爾港政府特批的一個帶有探險考察性質的營地,當地人叫它海豹河營地。每年夏季,這里只有很短的時間接待極少數預約的游客和探險者。而我們最終要到達的地方是距海豹河營地還有30海里船程的一處無名荒島,那個島需要乘坐橡皮沖鋒舟方可到達,因為夏季開滿鮮花,當地人給它起了個霸氣的名字:北極的夏威夷島。

接我們前往營地的是僅可乘9人的小飛機,沉重的攝影器材險些成為我們登機的障礙,因為這架小飛機還要負擔我們在荒島上10天的食品和物資。小飛機帶著我們的期盼和飛行員的笑聲終于起飛了,我忽然想起這里根本就沒有安檢,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經歷不需要安檢的飛行。

近一小時的低空近海飛行,讓我們有機會透過舷窗鳥瞰哈得孫灣荒涼壯美的景色。在降落前的超低空飛行時,我們發(fā)現海豹河入??诟浇暮C嫔暇奂汕先f的白鯨。目前全世界白鯨僅存約10萬頭,分布于北極與亞北極地區(qū),亞成體的白鯨渾身呈灰色,成年全身皆為白色,它們生性溫和,是具有高度群居性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在河口三角洲食物豐富的水域,白鯨可聚集達數千頭以上??吹饺绱舜笠?guī)模的白鯨聚集場面,讓我們感嘆壯觀之余,更感嘆加拿大的遼闊與富饒。后來據營地專家介紹,這里的白鯨正是北極熊夏季的重要食物。

我知道北極熊98%的食物是肉食,主要的食物是在北極地區(qū)大量生存的海豹,有時也會捕食魚類、鳥類,甚至會吃一些腐肉,夏季也會吃植物的果實和根莖。但是沒想到連體形龐大的白鯨,它們也不放過。

北極熊對動物脂肪情有獨鐘,在食物豐富的時候,它們會奢侈地只吃白鯨等大型海洋哺乳動物的脂肪,而對鮮美的肉完全不屑一顧??谖哆@么重,是因為北極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層需要不斷地補充,而它們體內的一種酶,可以直接將攝入的脂肪轉化成自身的儲備,并且不會像我們人類一樣得脂肪肝等肥胖疾病??墒沁^多地吃肉和脂肪,會讓北極熊在消化時需要更多的水分而感到口渴,據說北極熊極少喝水,它們所需要的水分也主要源自于動物脂肪—在極北之地找到可口的淡水,很多時間并不那么容易。

熊的零食
美味的漿果
夏末是藍莓

 

越莓等小灌木結果的季節(jié),它們也被通稱為越橘,因為果實鮮美,很多人對其青睞有加。

 

同樣可口的還有各種懸鉤子,和藍莓、越莓一樣,它們在高緯度地區(qū)的苔原地帶和森林之下分布廣泛。對于北極熊來說,這些可口的漿果,是它們夏秋季節(jié)的零食,以及吃不到肉時的應急之物。

 

鐵絲網內
我們被北極熊參觀
在海豹河營地,為了保護客人的安全,駐地被圍在鐵絲網之內。每天都會有幾只北極熊悠閑地逛過來,從鐵絲網外向里看一看有多少新來的客人。

 

北極的夏威夷

熊在花海中漫步

我們的飛機終于在無論如何也不能稱之為飛機跑道的荒野上降落了。走下飛機舉目望去,視野中只有一座木質建筑,那自然一定就是海豹河營地了。營地自己發(fā)電,自己供暖,一切生活物資補給都靠這架小飛機從丘吉爾港空運過來,產生的垃圾再由飛機運走。好在離此約一公里有個淡水湖,夏季用水泵和水管從那里取水,但到冬季上凍以后,就只能鑿冰塊運回營地,再化開使用。

營地的四周,包圍著鐵絲網、電網,窗外的地面上鋪著釘板,以阻止北極熊靠近。入住營地之后,管理人員向我們宣讀的最重要的一條紀律就是:在沒有警衛(wèi)的帶領下不準擅自走動——在這里北極熊才是真正的主人,人類只好把自己囚禁于鐵網之中。透過窗戶,我看到房屋外的地面上,散落著被人拾回的白鯨骨骼,眼前的一切讓我相信,這次來對地方了。

第二天上午,我們在兩名荷槍實彈的警衛(wèi)的帶領下,踏上橡皮沖鋒舟,前往看熊的島嶼。經過約一小時的高速行駛,剛剛看到島的輪廓,就發(fā)現兩只北極熊,發(fā)現了我們的船,它們匆忙游向遠方,一會兒便不見了蹤影。不過很快我們在前方又陸續(xù)發(fā)現幾只北極熊,只是可惜在沖鋒舟上顛簸得厲害,根本無法拍攝。

我知道一定還有機會,這個島是名副其實的北極熊聚集之地。

沖鋒舟借著漲潮之際,尾隨著一只在海中游泳的北極熊,沖上了這個無名小島,那只北極熊上岸后抖抖毛上的海水,悠閑地向島內走去,消失在我的視野中。我們踏著北極熊寬大的腳印穿過灘涂登上“北極的夏威夷島”,所有的人都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遍地盛開著粉紅色的柳蘭,那只剛上岸的北極熊就站在濃艷的花海中凝望著我們,似乎是在審視這些不速之客;它的周邊有一群輕盈的北極燕鷗在空中飛舞,倒像是歡迎我們的到來。原本性情兇猛的北極熊在如此溫馨的色彩和浪漫的鮮花包圍下,顯得憨態(tài)可掬,似是童話。

在我對北極熊的所有信息中,都是它們生活在寒冷荒涼的北極荒原,或在風雪肆虐的海冰上漫步,怎么也無法和鮮花美景聯系到一起。眼前猶如夢境的景色,短暫的一瞬已經讓我感到不虛此行。

據當地專家介紹,每年夏季,在海豹河的河口區(qū)域,都會聚集大量的北極熊,因為那時會有成千上萬的白鯨來到這里覓食。白鯨游泳速度緩慢,還經常會到海岸和島嶼的灘涂上摩擦自己的皮膚,以幫助褪去身上的老皮。這樣的行為,給夏季缺少食物的北極熊帶來了極好的機會——它們常會守候在白鯨經常出沒的淺水區(qū)域,伺機攻擊,每次的成功都能給它們帶來極大的收獲,這或許是北極熊偏愛哈得孫灣的重要原因。

熊出沒
海豹河營地
鐵絲網外的倉庫邊,一只北極熊正在門口駐足。這里很多房間的窗戶都裝有布滿鐵釘的防護板,以防熊的貿然襲擊。在營地的接待大廳中,墻上懸掛著馴鹿和雪鸮的標本,壁爐中的灰燼下,似乎還閃爍著未滅的火星。管理人員不急不緩地宣讀著注意事項:“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差不多,但嗅覺極為靈敏。登島去看北極熊時,為了自身的安全,切記不可吃肉。”

 

冰塊漂浮的哈得孫灣

是食物豐美的伊甸園

第一天的島嶼之行我們就收獲頗豐,連續(xù)觀察拍攝到了十多只北極熊,尤其讓我們欣慰的是發(fā)現有兩只帶著幼熊的母熊,它們應該是在今年的4月份走出遠離海岸幾十公里的雪中洞穴的。北極熊每年春季3—4月發(fā)情交配,母熊的孕期一般為240天,雙胞胎的幾率很高。每年的11月,哈得孫灣地區(qū)懷孕待產的母熊會放棄北上捕食海豹的遷徙,進入內陸地區(qū)尋找避風朝陽雪厚的山坡,為自己和即將出世的幼小孱弱的熊寶寶修建一個溫暖的洞穴。母熊通常在12月生產,它會在洞穴中哺育小熊4個月,其間不吃不喝,完全靠消耗自身的脂肪來維持小熊快速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豐富的乳汁。到來年4月離開洞穴時她的體重會減少三分之一,這些減少的重量高效地轉換成了幼熊的體重。

近年來,關于全球變暖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北極熊的生存狀況也隨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它們的生存狀況到底如何呢?這也是我一直很感興趣的問題。之前看過一些相關報道,情況似乎很不樂觀。但初次到達哈得孫灣,這里的真正主人北極熊就用事實告訴我:它們生活得很健康。我們所見到的北極熊個個皮毛光亮,體型健壯。帶著幼熊的母熊也是身形肥碩,幼熊活潑可愛。

為此,我特地向當地的研究人員請教,據他們介紹,哈得孫灣的北極熊或許是幸運的,由于歷史冰期和地貌的原因,哈得孫灣的年平均氣溫要比其他相同緯度地區(qū)的溫度低很多。丘吉爾港的緯度是北緯59°,年平均氣溫只有-5℃。相比之下,位于北緯64°的俄羅斯北部沿海港阿爾漢格爾斯克的年平均氣溫卻能達到2℃。海灣內大約從11月中旬開始大面積結冰,直至來年6月中旬開始由東至西解凍。區(qū)域性的低溫,使這里與北極圈內的高緯度海域有著幾乎一樣長的結冰期。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哈得孫灣水域的平均鹽度比鄰近的海域要低。以哈得孫灣為出??诘暮恿鞫噙_數十條,大量的淡水注入海灣,淡水存留灣內,難以迅速擴散至北冰洋,使得哈得孫灣海水的冰點接近0℃,比同緯度的海域要略高。不要小看結冰點溫度的這一點點差別,它足以使海灣的冰封期多上許多天,這樣就使北極熊有了更多的冰上捕食時間。

生存前景?
在世代傳承的雪原
加拿大哈得孫灣附近的針葉林下,盡管已是3月,積雪依然厚重。母熊帶著3只僅有4個月大的幼崽,走出洞穴覓食。在剛剛過去的冬季,生產后的母熊沒有補充任何食物,它將自身積蓄的脂肪轉化為維系小熊生長的乳汁,丈夫早已離去,它需要獨自將子女帶大。通常來說,小熊只有一只能夠最終活下來,不知等待著它們一家的,又是怎樣的命運。攝影/丁彩霞

 

再有是大量的河流入??趲砹素S富的礦物質和有機物,使得海灣內的生物量非常巨大。夏季白鯨的聚集就為饑餓的北極熊提供了大量的捕食機會,即使帶小熊的母熊無力獨自捕獲白鯨,它也有機會遇到傷病死亡的白鯨尸體,或別的北極熊吃剩的食物,讓它們有機會把小熊撫養(yǎng)大。

了解了這里北極熊的生存狀況之后,接下來的幾天我們都是迎著潮汐乘沖鋒舟往返于營地和島嶼之間。7月的苔原,生機昂然,遍地綠草、鮮花、漿果。海中的魚蝦也吸引來很多海豹和白鯨,這里不僅是北極熊的領地,也是北極燕鷗和白鯨、海豹等繁衍生息的家園。

我努力想把飛行姿態(tài)優(yōu)美的北極燕鷗和憨態(tài)可掬的北極熊完美地拍攝進畫面。后來我們的專家告訴我,北極熊是北極地區(qū)所有動物的天敵。在缺少食物的夏季,有著王者之稱的北極熊卻扮演著不光彩的角色。北極燕鷗從南極不遠數萬里返回這里繁殖產卵,而北極熊卻會毫不客氣地尋找它們的巢穴,明搶豪奪燕鷗的卵。但經歷過南北極風雪的北極燕鷗從不示弱,每當北極熊靠近它們的巢穴時,這些勇敢的鳥就會在北極熊的頭頂上嘶鳴、俯沖,甚至直接懸空啄咬,盡全力保護自己的后代。

一周的時間過得很快,最后兩天由于潮汐的原因我們無法再出海上島拍攝了,只好在海豹河營地周邊活動。營地附近的北極熊已經很熟悉人類的作息,它們的嗅覺靈敏,每到我們開飯時就有多只北極熊主動來拜訪我們的營地,隔著電網可以用手機拍照??墒牵页龊E臄z北極熊捕白鯨的計劃只好放棄,這件事成為我此行的遺憾,也為下次再來找好了理由。

張樹義
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探險協(xié)會副主席
加拿大的北極熊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的島嶼和浮冰上,而哈得孫灣的種群大多棲息在海岸線附近以及相鄰大陸的島嶼上。這些食肉目的大型獸類動物一般不會深入到更北端的海域,因為越靠近北極點,浮冰就會越厚,它們的最主要獵物——海豹將難以破冰而出。北極熊常在浮冰上捕獵,它們最常用的方式是“守株待兔”:事先在冰面上找到海豹的呼吸孔,然后在旁邊等候幾個小時,當海豹一露頭,它們就發(fā)動突然襲擊,用尖利的爪子將獵物從呼吸孔中拖上冰面;另外還有一種方式更為簡單粗暴,那就是直接潛入冰面下,對海豹甚至白鯨發(fā)起進攻。
我曾經兩次前往北極考察,今年夏季,在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我見到了那張看上去幾乎只剩下一張皮的北極熊尸體。有專家和很多媒體猜測并報道,這只北極熊是在北上尋找、捕食海豹的路途中餓死的,死時它的身體內幾乎沒剩下脂肪。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融化,很多人擔心北極熊昔日的家園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這種大型極地獸類再難乘坐著漂浮的海冰游蕩捕獵。但在加拿大哈得孫灣,北極熊家族目前繁榮興旺,沒有受到明顯的脅迫。
繪圖/朱勝昔

責任編輯 / 高新宇  圖片編輯 / 孫毅博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