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于教堂前的怒族照片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被選擇成為這次照片拍攝地,
那里交通不便,條件較為艱苦,夜里休息時,就著昏暗的燈光,陳海汶口述、劉輝作筆錄,整理著白日里拍照時的見聞。
那里交通不便,條件較為艱苦,夜里休息時,就著昏暗的燈光,陳海汶口述、劉輝作筆錄,整理著白日里拍照時的見聞。
怒族是怒江邊上真正的原住民族,比較原始,沒有文字,不同的支系甚至村寨間使用的語言也有一定區(qū)別。歷史上怒族人都是用口語來傳承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使用“結繩記數”、“刻木記事”的原始方法來記錄和傳遞信息。在與鄰近民族的交往中,不少怒族人已轉而使用別的民族的語言,使用本民族本支系語言的人很少,很多人兼通好幾種別的民族語言。
過去怒族人以信奉原始宗教為主,崇拜圖騰,信仰萬物有靈。居住在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大部分怒族人,受貢山紅教寺廟“普化寺”的影響信仰藏傳佛教?,F在怒族人中信奉基督教的特別多,基督教在1913年開始傳入怒江地區(qū),到1956年為止,怒江地區(qū)共建基督教堂207所,基督教徒2.1萬人,其中以怒族人居多,以原碧江和福貢兩縣統計,至解放時已有怒族基督教徒多達5000人,占到了兩縣怒族人口總數的6l%。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