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黑冠長臂猿
探秘長臂猿家族的新物種

在光榕樹上,雌性東黑冠長臂猿允許孩子單獨活動一小會兒,樹上有它們最喜歡吃的果子。在地球上,東黑冠長臂猿僅存約110只,是極度瀕危的物種。
早在公元4世紀的晉朝,我國大陸地區(qū)的長臂猿分布北界還是長江三峽地區(qū)。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由于森林的逐步退縮,以及宋朝時期氣候由暖變冷的因素,長臂猿分布北界逐漸南移到兩廣地區(qū)的十萬大山和云開大山一帶。在清朝以前,云南和兩廣地區(qū)可能還連續(xù)分布有白眉長臂猿和黑冠長臂猿,而現(xiàn)在它們僅僅生活在極為狹窄的云南省西南部以及廣西南部的少數區(qū)域。

中越邊境的這片喀斯特季雨林是東黑冠長臂猿在這個星球上最后的棲息地,很難相信這片森林生長在沒有一寸土壤的石山上。曾因大規(guī)模砍樹燒炭而破壞嚴重的森林因為長臂猿的發(fā)現(xiàn)而得到了保護,正在逐步恢復生機。
如今,在中國大陸理論上還能聽到“兩岸猿聲”的河流,就只剩下云南的紅河(元江)了。這里的長臂猿雖然同宗,但是河流割劃出的無法逾越的地理阻隔使它們在演化中逐漸產生了差異。以紅河為界,兩岸的黑冠長臂猿被定為兩個獨立的物種,河東的東黑冠長臂猿,正是本文的主角。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