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崖為什么這樣美?
黃進和他的丹霞夢
標簽: 丹霞 地理人物 地質(zhì)地理 武夷山市 崆峒區(qū) 河流 水文地理 考古地理 歷史地理


丹霞地貌是否典型,要看它是不是“頂平、身陡、麓緩”。丹霞地貌往往是在近水平的巖層上發(fā)育的,所以,山崖的頂部會保持水平直至尖滅;由于風化作用往往是沿裂隙進行的,所以在丹霞地貌一定能見到陡直的山崖;從山上剝落的巖屑堆積在山麓形成緩坡,既保護了山麓不再遭受侵蝕,又能形成風化殼,孕育繁茂的植被。

中國丹霞地貌景觀分布圖

丹霞地貌專家、中山大學地理系教授黃進先生在野外考察
全中國至少有600多位縣長聽說過他的名字,其中500多位親自和他交談過。中國地理學會地貌與第四紀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崔之久先生一提到他的名字就大聲說“真了不起!”,中國旅游地學研究會會長陳安澤先生盛贊他為“當代徐霞客”,中國科學院施雅風院士稱他為“丹霞癡”。
全中國至少有600多位縣長聽說過他的名字,其中500多位親自和他交談過。中國地理學會地貌與第四紀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崔之久先生一提到他的名字就大聲說“真了不起!”,中國旅游地學研究會會長陳安澤先生盛贊他為“當代徐霞客”,中國科學院施雅風院士稱他為“丹霞癡”。

在丹霞地貌區(qū),“一線天”的景觀十分常見?!耙痪€天”兩側的山崖本是連在一起的,地殼運動的力量把整塊巖石撕裂了一條縫,從此,水流沿著裂縫長年累月地沖刷著,裂縫兩側的巖壁不斷地遭受侵蝕向后退去,最后就形成了現(xiàn)在這副樣子。這“天”的寬度還在緩慢地增加著。
2002年10月24日,在鷹潭開往南豐的長途汽車上,一位身穿藍色中山裝、腳穿軍綠膠鞋的老人在3個多小時的顛簸中始終沒有合眼。他的眼睛緊盯著車窗外飛速掠過的贛南大地。
全是紅色的:土地是紅色的,山丘是紅色的,房屋也是用紅磚砌成的。這種紅色已經(jīng)伴隨他走過了整整54年!54年里,他用腳踏遍了幾乎整個中國,為的就是尋找散布在中國大地上一塊塊紅色的土地。他用眼睛觀察其細部,用手觸摸其質(zhì)地,用羅盤確定其方位,用高度計測算其高下,最后再用筆工工整整地把數(shù)據(jù)和考察經(jīng)歷記錄在日記本里,如今他已經(jīng)寫下600萬字的日記了。54年前,他才是一個21歲的高中畢業(yè)生,今天他卻已經(jīng)是一位75歲的耆耆老者了。
責任編輯 / 劉晶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