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里
生育藥師吳乃根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04年第10期 作者: 張曉松 楊正勇 周丹

一些占里女人和孩子在她們的房上觀看一個只能由男人們參加的祭祖活動。在這個祭祖儀式中,人們還要傳授祖上的一些訓誡,其中包括:不能讓這里的人口過多。攝影/高 冰

藥師吳乃根凌晨4點鐘就上山了,這是她剛剛從山上采集來的草藥。攝影/盧現(xiàn)藝
侗族的族源可追溯到古代的百越。但具體源于百越的哪一支系,眾說紛紜。有人說,侗族是駱越的后裔,有人說,侗族是由“干越”發(fā)展而來,還有另一種說法認為,在春秋戰(zhàn)國至秦漢時的“武陵蠻”中,就已經(jīng)有了侗族的先民在內。雖然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但卻有著豐富而獨到的語言,這種語言使侗族人可以很藝術地將他們的歷史藏在那些古老的傳說里。

在從江縣的銀潭寨,一群興奮的侗族青年正在一棟房子里準備聚會,他們中有穿牛仔褲的男孩和手拿相機的女孩,這一天是他們一年里眾多節(jié)日中的一個。攝影/朱 彤

侗族、苗族和水族的村寨看起來頗為相似,用于建房的木料很快就會變成灰黑色,如果不是火災,這些房子的壽命可在百年以上。在從江縣,一個名叫大歹的苗寨建在了都柳江畔的一座高高的山上。攝影/盧現(xiàn)藝
在貴州的山壑溝谷之間走得久了,各種各樣的奇風異俗見得多了,感覺就漸漸遲鈍,任是怎樣的瑰麗神秘,都擺脫不了一種司空見慣的疏淡與漠然。直到聽人說起占里,一下子就又找回了久違的新鮮和好奇。一個隱藏在崇山峻嶺之中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小侗寨,竟然會在幾百年前就形成一套“適度人口”理論,而且如此強調并自覺地調適人類與自然之間的生存關系,實在有些不可思議。于是我背起行囊,沿都柳江順流而下,然后棄舟登岸,上氣不接下氣地爬上高山,再連滾帶爬地翻下山坡,正在大樹間走得揮汗喘息之時,忽然耳邊傳來雞鳴犬吠之聲,原來,眾里尋它千百度的占里竟藏在這密林深處。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