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大運河前行

夏日的清晨,京杭大運河淮安段已交通繁忙。這里地處蘇北腹地,是南水北調的必經(jīng)之路,國內首次提出的“生態(tài)堤坡”將在此實施。建成后,不但利于南水北調水質的保證,大大降低堤坡的修造成本,還能為市民提供一處水邊風景。
來到江都水利樞紐工程這天剛好下了一場大雪,沿人行道兩旁種植的高大雪松銀裝素裹,如果不是看到樹叢中巍然屹立著一塊“南水北調源頭”的巨大石碑,還以為是走進了一個景色秀美的風景區(qū)。
江都水利樞紐工程位于江都老城區(qū)南端。在毛澤東主席發(fā)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下,這個水利樞紐工程終于在1961年12月?lián)]動了第一鍬。歷時16年,一個擁有亞洲最大排灌能力的綜合水利樞紐在世界東方巍然出現(xiàn)。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