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和交通的“戰(zhàn)爭”

北四環(huán)上的擁擠車流和龐大而空曠的大院形成了鮮明對比。形形色色大院的內部道路不對外開放,使得北京干道環(huán)路的交通壓力巨大。1992年,中國第一條城市快速路二環(huán)路竣工,通車之日便是堵車之時。接下來的十幾年時間,類似情況又在三環(huán)、四環(huán)、五環(huán)路上重演。
如果可以把全世界投影在一個平面上,并且清晰度足夠的話,則會有一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全世界只有中國,尤其是北京,會呈現(xiàn)出無數個或方或圓的圈,且有大圈套中圈,中圈套小圈,小圈中還有小小圈的景象。這些“圍合之墻”的巔峰之作,是世界奇跡萬里長城和深宮森嚴的紫禁城。
把這張地圖聚焦到北京再放大,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新舊大院和圍墻分割了城市的肌體,導致路網稀疏,院內縱橫的交通資源被大門一卡,與外隔絕。過去北京古代城池有四重,外城、內城、皇城、宮城皆有墻,僅門對外,有“內九外七皇城四”之說。而今,在上下班高峰期,被“驅趕”到環(huán)路上的擁擠車流仿佛形成了一圈圈城市的新“城墻”,不少“著名”的堵車路段幾乎是蠕動的停車場;加上放射干道不足,路口復雜,原本的立交橋和環(huán)路出口因為擁堵而變成北京的新“關卡”和“城門”。
圖片編輯 / 王彤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