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本無源
“人類永無救贖地留在柏拉圖的洞穴里(注釋),老習慣未改,依然在并非真實本身而僅是真實的影像中陶醉。” 這是美國女作家蘇珊-桑塔格《論攝影》一書中開篇的第一句話,我覺得很精彩。她的意思是說,照片不是真實本身,而是對真實的解釋—就像投射在壁上的影子,但人們依然為此沉醉。“把思想當作現實”,沉浸在理念的映像中自喜,難道是人類的天性?
這幾天來,讀了幾篇關于中國三條大河——黃河、長江、瀾滄江的尋源和量長的文章后,我困惑了。這些文章的作者都是親歷者,他們參加了尋找大河源頭的探險,其中有職業(yè)探險家—黃效文(香港中國探險學會);有科學家—劉少創(chuàng)、張帆;有作家—陳維達、稅曉潔,還有政府機構—長江委員會、黃河委員會、青海省測繪局。這些扎進雪山冰川、歷經種種艱苦的人把他們找到的源頭標在了地圖上,一條河因此有了諸多的源頭,如長江有5個源頭;黃河也有5個源頭;瀾滄江的源頭有十幾種說法。源頭直接關聯到河流的長度,比如長江的長度就有眾多的數據:5500公里、7701公里、5800公里、6275公里、6300公里、6407公里長江到底有多長?黃河呢?它們的源頭究竟是哪一個?我迷茫了。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