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棱線:腳踏黃沙望祁連
徒步高臺—山丹段河西走廊
位于中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即棱線)祁連山腳下的河西走廊,是一條罕見的景觀長廊,而以甘肅省張掖市為中心,從高臺縣、臨澤縣到山丹縣的這條線路,堪稱這條景觀長廊中最奢華的路段。雪山、冰川、峽谷、河流、荒漠、草原等自然景觀,與綠洲、古城、長城、石窟寺等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呈現(xiàn)出一幅幅絢麗無比的畫卷。2016年9月初,本文作者與攝影師徒步行走高臺—山丹這條線路,為我們細致呈現(xiàn)出許多獨特而奇妙的景觀體驗……

體驗者
蕭易(文字)
真名陸蘇倩(曾因此名遭遇某些陌生男子“善意”誤會),80后江蘇揚州人,《中國國家地理》高顏值特約撰稿人。因長年與墓葬、石窟打交道,美女見而避之,至今守身如玉,卻也“因禍得?!保霭妗豆攀駠园住返戎T多考古與石窟著作。
蕭易(文字)
真名陸蘇倩(曾因此名遭遇某些陌生男子“善意”誤會),80后江蘇揚州人,《中國國家地理》高顏值特約撰稿人。因長年與墓葬、石窟打交道,美女見而避之,至今守身如玉,卻也“因禍得?!保霭妗豆攀駠园住返戎T多考古與石窟著作。

體驗者
葛藹(圖片)
地道東北人,現(xiàn)居云南,自由攝影師,常年行走在山林江海之間,因為向往自然向往美食,于是成為行走的動力,每到一地,必拍美景必嘗美食,四海為家行走為樂。
葛藹(圖片)
地道東北人,現(xiàn)居云南,自由攝影師,常年行走在山林江海之間,因為向往自然向往美食,于是成為行走的動力,每到一地,必拍美景必嘗美食,四海為家行走為樂。

作為一條景觀長廊,河西走廊很適宜徒步體驗棱線兩側(cè)的差異美
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被譽為“露天長城博物館”,境內(nèi)漢代、明代長城相伴而行,相距不過幾十米,蜿蜒近200公里。這些長城沿國道312線一直延伸,在公路上就能看到,非常有“親和力”,人們很容易走到長城腳下,近距離接觸這項偉大的軍事工程。作者蕭易在徒步高臺—山丹這段河西走廊中,發(fā)現(xiàn)它是一條非常適宜徒步體驗的景觀長廊。
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被譽為“露天長城博物館”,境內(nèi)漢代、明代長城相伴而行,相距不過幾十米,蜿蜒近200公里。這些長城沿國道312線一直延伸,在公路上就能看到,非常有“親和力”,人們很容易走到長城腳下,近距離接觸這項偉大的軍事工程。作者蕭易在徒步高臺—山丹這段河西走廊中,發(fā)現(xiàn)它是一條非常適宜徒步體驗的景觀長廊。
體驗河西走廊,我選擇了其中最為精華的一段:高臺—山丹
今年9月的初秋,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的清晨照例有點陰冷。推開窗戶,祁連山似乎就在窗邊,它高峻而蒼雄,籠罩在云霧之中,烏云在山巔來回翻滾。遠處,黑河悄無聲息地流淌著,這條中國第二大的內(nèi)陸河發(fā)源于祁連山中段,一路納山丹河、梨園河、擺浪河、討賴水后,倔強地滋潤著河西走廊廣袤的土地。之所以來到這個不太熟悉的高臺縣,是因為我把它選為了自己徒步河西走廊的起點。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quán)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