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脫:兩棲爬行動物的秘境
標簽: 生物地理

墨脫縣位于我國西藏自治區(qū)東南部,雅魯藏布大峽谷的主體從其境內穿過,峽谷兩側山高谷深,需要使勁抬頭才能望到天。由于處在暖溫帶半濕潤的環(huán)境中,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切割撕裂了青藏高原東南的地面,打通了喜馬拉雅山的巨大地形屏障,讓南來的印度洋暖濕氣流得以進入高原,孕育出一片植被茂密的熱帶季雨林,優(yōu)良的水熱條件塑造了這里高度的生物多樣性,對于環(huán)境敏感型的兩棲爬行動物而言,這里有著理想的生境,也成為研究兩棲爬行類的學者最向往的區(qū)域之一。攝影/程斌
2020年,研究人員在墨脫發(fā)現(xiàn)兩個角蟾新種
2020年10月,國際知名的分類學期刊Zookeys一次性發(fā)表了兩個來自墨脫的新物種:葉氏角蟾和周氏角蟾。這兩種角蟾的發(fā)現(xiàn),讓科學家們的眼光再次聚焦到神秘的雅魯藏布大峽谷。
這兩個新種的發(fā)現(xiàn),源于2017年開始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我和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成都生物所)的江建平、謝鋒、石勝超等人在墨脫縣進行兩棲爬行動物調查。在墨脫縣城附近,謝鋒與石勝超等考察隊員,順著嘀嗒的鳴叫聲,采集到了幾只嬌小可愛的角蟾,這些角蟾的體長只有兩三厘米,背面皮膚呈灰褐色,有幾條紅色凸起的棱,腳趾頭也是紅色,每一個腳趾上都長有小吸盤。這些形態(tài)與40年前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中在墨脫發(fā)現(xiàn)的兩種角蟾——凸肛角蟾和墨脫角蟾完全不一樣。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