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鹽湖 柴達木盆地的“主打景觀”

在大柴旦鹽湖的干鹽灘上,猶如蜂巢般的龜裂紋在斜陽逆光的映照下,呈現(xiàn)出巧克力般的迷人色彩。這些龜裂紋縱橫交織,一直綿延到遠方。大柴旦鹽湖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海西州)大柴旦行政委員會柴旦鎮(zhèn),近年來因為龜裂紋、鹽溶洞等景觀而開始為人所知,成為一些戶外愛好者和旅行者的打卡地。就湖泊的分類來說,大柴旦鹽湖屬于干鹽湖。干鹽湖是鹽湖進一步干涸、礦化度增加的產物,一般是由干鹽灘和鹵水湖組成。該湖泊所在的柴達木盆地,是我國干鹽湖分布的密集區(qū)。攝影/張穎康
察爾汗鹽湖應該是中國最大的“干鹽湖”
這些年,我喜歡去青海旅行。在旅行途中,考察和研究當?shù)氐牟煌坝^,是我的一大樂趣。而且每次去,總會有許多收獲。比如說,到了柴達木盆地,我才知道,湖泊不一定都有水,沒有水的照樣也是湖泊——干鹽湖。我是在接觸盆地里的察爾汗鹽湖之后,才知道干鹽湖這個概念的。
這其實涉及到湖泊的演化和分類問題。這個問題并不復雜,但略顯枯燥。為了解干鹽湖這個概念,在這里我還是說明一下。在學術圈,一般將湖泊的演化進程,按照含鹽量(礦化度)的多少,分成6個階段,也就是6種類型的湖泊:淡水湖(≤1克/升)、微(半)咸水湖(大于1克/升、小于35克/升)、咸水湖(大于35克/升、小于50克/升)、鹽湖(≥50克/升)、干鹽湖、砂下湖(鄭喜玉等《中國鹽湖志》)。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