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烏鞘嶺轉一圈:認識中國的最短旅行
標簽: 中國國家地理卷首語
我想設計一條路線:認識中國最短的旅行線
我拿起一本名為《世界》的書,這是“孤獨星球”這個品牌下的又一本書。我們知道在這個著名品牌下出版的叢書每一本都是指導旅游的,但以往的書大都是講怎樣去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旅游的,或者指導旅行者怎樣去一個大洲旅游。但是給去世界旅游提供指南的圖書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圍繞一道山嶺,了解中國最多重的景觀和最多元的文化
攝影師在烏鞘嶺的南麓定格了這幅畫面:巍峨聳立的背景山脈是祁連山脈中的馬牙雪山,它用巖石和冰雪構成的山脊勾勒出天際線,冷峻無比;而畫面前景的烏鞘嶺山麓地帶有著柔美的曲線與柔和的色調,讓人感覺溫暖。烏鞘嶺和祁連山脈的關系是:烏鞘嶺屬祁連山脈北支冷龍嶺的東段。翻開《中國主要山脈分布圖》,烏鞘嶺實在是容易被忽略的名字,如果地圖的比例尺小一些,你甚至看不到這個名字。但在地理學上、在我國偌大的版圖上,烏鞘嶺卻有著極為重要的、無法被輕視的意義: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具有一定的海拔高度,我國多條自然與人文的分界線經過烏鞘嶺。最為重要的是,我國可劃分為三大自然區(qū):青藏高寒區(qū)、西北干旱區(qū)、東部季風區(qū),這是對我國地理環(huán)境最宏觀、最簡潔、最有概括力的劃分。烏鞘嶺則是這三大自然區(qū)的交會點。因此之故,若想設計一條路程最短、費時最少的認識中國的旅行路線,應該說,這條路線非以烏鞘嶺為中心不可。攝影/陳業(yè)偉
攝影師在烏鞘嶺的南麓定格了這幅畫面:巍峨聳立的背景山脈是祁連山脈中的馬牙雪山,它用巖石和冰雪構成的山脊勾勒出天際線,冷峻無比;而畫面前景的烏鞘嶺山麓地帶有著柔美的曲線與柔和的色調,讓人感覺溫暖。烏鞘嶺和祁連山脈的關系是:烏鞘嶺屬祁連山脈北支冷龍嶺的東段。翻開《中國主要山脈分布圖》,烏鞘嶺實在是容易被忽略的名字,如果地圖的比例尺小一些,你甚至看不到這個名字。但在地理學上、在我國偌大的版圖上,烏鞘嶺卻有著極為重要的、無法被輕視的意義: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具有一定的海拔高度,我國多條自然與人文的分界線經過烏鞘嶺。最為重要的是,我國可劃分為三大自然區(qū):青藏高寒區(qū)、西北干旱區(qū)、東部季風區(qū),這是對我國地理環(huán)境最宏觀、最簡潔、最有概括力的劃分。烏鞘嶺則是這三大自然區(qū)的交會點。因此之故,若想設計一條路程最短、費時最少的認識中國的旅行路線,應該說,這條路線非以烏鞘嶺為中心不可。攝影/陳業(yè)偉
我想:一本書如何能放得下世界呢?它至少要把一個國家的旅行項目由成百上千個濃縮為十幾個,方能放入這本關于世界的旅行指南中。我特別想看一下這本書中是怎樣指導目的地為中國的旅行的,它是怎樣選擇中國的旅行項目的?翻到中國大陸這一章節(jié),我看到它推薦的旅行項目是這些:1,長城;2,上海法租界;3,絲綢之路;4,江南水鄉(xiāng);5,黃山;6,中尼公路;7,陽朔;8,青海湖;9,黔東南;10,長江;11,呼倫貝爾;12,茶馬古道。我想:這12處中國的旅行項目,一個人即使全部完成能說他了解了中國嗎?哪怕是獲得對中國的一個概括式的粗淺印象都未必能做到吧?況且大多數(shù)人只能選擇其中的一部分,那么通過這種旅行想要獲得對于中國的一個總體印象,可能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