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的兩個石蛋距離較近,與其下方的石柱共同組合成一個兩人緊密相靠的場景,因此被稱作“情侶石”。
三清山 世界遺產(chǎn)中的花崗巖地貌奇觀
從京廣大水道到贛粵運河,千年南北大通道的新藍圖
在18世紀一些歐洲學者和思想家關(guān)于中國的著述中,可多處看到“京廣大水路”的提法(中間大庾嶺道為陸路),卻幾乎均稱運河起自廣州、通向北京,這與當時西方人進入中國的行進路線相吻合。這條大國道不僅在一千多年的時間里對中國意義重大,也對歐洲人認識中國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江西在歷史上的崛起,就源于唐代打通了大庾嶺商道及贛江水道的開發(fā)。今天,備受關(guān)注的贛粵大運河則正在描繪一張勾連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運新藍圖,這一浩大工程如果成真,將對多個省份產(chǎn)生重要影響。圖為贛粵運河規(guī)劃方案示意圖
江西之脊贛江 從千年“大國道”到浙贛粵大運河
類型齊全、分布集中,是三清山區(qū)別于其他花崗巖山的特色所在
三清山地處江西省上饒市東北部,其花崗巖地貌的精華部分濃縮在229.5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該范圍也是三清山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的核心范圍。由內(nèi)到外大致的景觀變化是:以玉京峰等最高山峰為核心的強烈切割的中山,切割深度可達數(shù)百米至千余米,地貌組合是各種類型的石峰群、孤峰、石柱、陡崖、峽谷;向外圍過渡到強烈切割的低山,切割深度100米至500米,地貌組合以孤峰、石柱、峽谷為主;再向外則為微弱切割的丘陵區(qū),切割深度在60米至200米,此區(qū)域的地貌主要由作為花崗巖圍巖的沉積巖構(gòu)成,屬于非花崗巖的地貌區(qū)。俯瞰三清山中心地區(qū)的峰巒攢聚,震撼于其立體結(jié)構(gòu)之美。攝影/楊盛明
三清山 世界遺產(chǎn)中的花崗巖地貌奇觀
攝影 / 楊盛明
圖為信江盆地的龍虎山,這里的丹霞地貌與流經(jīng)此處的瀘溪河(信江支流白塔河的一段),構(gòu)成了經(jīng)典的“丹山碧水”景觀。丹霞地貌不僅是具有重要觀賞價值的自然景觀,同時也孕育和記載了重要的歷史文化信息(如龍虎山的道教祖庭、古越族懸棺等),具有厚重的文化價值。
江西 低調(diào)的丹霞地貌景觀大省
8月的一個下午,雨后初晴的江西上饒三清山景區(qū)出現(xiàn)大面積的云海。云依地形在山巒間形成云海,甚至繞花崗巖山體轉(zhuǎn)了一個彎,仿佛給山圍上了鸞帶。三清山是非常值得觀賞的花崗巖名山,上億年的地殼運動與風雨侵蝕將這里的花崗巖塑造出多樣的形態(tài)。當風吹向山體時,空氣會沿著山的斜坡抬升,繼而形成云。這類姿態(tài)千變?nèi)f化的云被稱作地形云。在被山體圍繞的地方,容易聚集遇冷后密度變大的空氣。冷空氣形成的云霧若向低處傾瀉流出,就會形成婀娜流動的云瀑景觀,讓這座道教名山宛若畫卷。除了三清山,廬山、武夷山、武功山等也容易出現(xiàn)多樣的地形云和云瀑,到了冬季,這些山地還有機會見到凍雨形成的雨凇。
贛鄱大地上的萬千氣象
三清宮與周圍蓊郁的臺灣松群落融為一體,相映成趣
三清宮為三清山的道教標志性建筑,它位于三清山北部三清福地南側(cè)九龍山口的龜背石上,海拔約1500米。周邊環(huán)境優(yōu)美,植被豐茂,主要為臺灣松群落,群落面積約50公頃。上層主要由臺灣松構(gòu)成,高8—13米,胸徑15—50米。下層以玉山竹為主,主要灌木有二翅六道木、巖柃、三椏烏藥、華東山柳、燈籠花等。攝影/劉杰
三清山 世界遺產(chǎn)中的花崗巖地貌奇觀
攝影 / 劉杰
龍虎山是我國壯年晚期—老年早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
龍虎山位于信江盆地西南緣,晚白堊世圭峰群河口組紅層在構(gòu)造抬升和風化侵蝕以后,形成以孤峰、峰林、峽谷、殘丘等為特色的丹霞地貌,是我國壯年晚期—老年早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丹霞地貌成景地層為沖積扇沉積體系的產(chǎn)物。其中沖積扇扇根形成礫巖,扇中多發(fā)育砂巖,扇遠端泛濫平原發(fā)育礫砂巖和古土壤。在沖積扇沉積體系中形成的厚層礫巖和砂巖地層,相對質(zhì)地堅硬,巖層厚度大,抗風化剝蝕能力強,被構(gòu)造抬升、切割和風化作用共同塑造形成丹霞地貌。而砂巖抗風化能力較弱,易被風化、流水侵蝕。攝影/楊孝
江西 低調(diào)的丹霞地貌景觀大省
攝影 / 楊孝
雪后的三清山,頗有道教仙山的風骨
三清山美的不僅是奇峰、怪石、山松,還有豐富的氣象景觀。云海、冬雪、霞光的出現(xiàn)對于山景來說無一不是錦上添花。覆雪山松自是美不勝收,而映著霞光,欣賞覆雪的奇峰怪石置身于漫漫云海之中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圖中所示便是上述六種要素的組合景色。其中最左側(cè)石柱為“巨蟒出山”,其右邊屏風狀石峰群為“萬笏朝天”,中部堡峰右側(cè)的多個石柱則由三座花崗巖山峰沿兩組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而成,是為“三龍出?!?。攝影/舒劍
三清山 世界遺產(chǎn)中的花崗巖地貌奇觀
攝影 / 舒劍
贛江章貢二源,為江西貢獻出一個“贛”字
贛江有二源,東支貢水,西支章水,二水匯合于贛州后,浩浩蕩蕩,蜿蜒北向,途中匯入遂川江、孤江、禾水、恩江、袁水、錦江等支流,形成了一個以贛江干流為中心的向心水系,注入鄱陽湖,奔向長江。贛江上下的城鎮(zhèn),除了贛州、南昌等名城,諸如萬安、吉水、樟樹、吳城等也都是歷史上的商貿(mào)重鎮(zhèn)
圖為贛江流域示意圖
江西之脊贛江 從千年“大國道”到浙贛粵大運河
圖為位于贛州石城縣的丹霞地貌——通天寨(攝影/黃楊軍)。原中山大學地理系主任黃進教授,首次在通天寨巖面上發(fā)現(xiàn)了龜裂景觀,將其與云南劍川縣石鐘山、麗江市黎明等丹霞地貌發(fā)育的龜裂景觀,統(tǒng)稱為“龜裂凸包型丹霞地貌”。
江西 低調(diào)的丹霞地貌景觀大省
攝影 / 黃楊軍
當石峰群因風化作用被進一步切割、分離、孤立,單獨的石柱便會開始出現(xiàn),下圖所示的便是一處著名的石柱景觀——巨蟒出山,高達128米,猶如一條竄天巨蟒屹立巡視而得名(攝影/李亞東)。除了石峰群、石柱外,三清山還有一個最小尺度的花崗巖微地貌景觀——石錐,它是因礦物顆粒的差異風化而殘留在石柱或石蛋頂部的錐狀體。
三清山 世界遺產(chǎn)中的花崗巖地貌奇觀
攝影 / 李亞東
江西與湖南水網(wǎng)密集,水系界限基本與行政區(qū)界線重合
江西與湖南一衣帶水,山水相連。兩省除了在地形地貌上出奇地一致以外,河流水系也如孿生姐妹般呈現(xiàn)出諸多相似的特點。兩省均發(fā)育有眾多河流,大大小小的河流縱橫交錯,編織成密集的水網(wǎng);兩省北部都有一個大湖溝通長江,湖南為洞庭湖,江西為鄱陽湖;兩省都有幾條大河呈輻射狀匯集到上述兩湖,湖南為湘江、資水、沅江、澧水,江西為饒河、信江、撫河、贛江、修水;湖南的“一湖四水”所形成的洞庭湖水系和江西的“一湖五水”所形成的鄱陽湖水系,流域面積都幾乎覆蓋了兩省的絕大部分土地。圖為江西省和湖南省及周邊地區(qū)主要水系分布示意圖
中國有個“?W?”: 江西與湖南的比較
圖為打通了大庾嶺商道,為贛江水道和江西帶來巨大轉(zhuǎn)折的唐朝名臣張九齡。
江西之脊贛江 從千年“大國道”到浙贛粵大運河
翠微峰的崖壁上密集分布著外觀呈蜂巢狀的洞穴群
贛州市寧都縣翠微峰丹霞地貌發(fā)育,在礫巖崖壁上密集分布著形態(tài)各異的洞穴群,單個洞穴開口近圓形,形似迷宮,因為呈蜂巢狀,故名蜂窩狀洞穴(攝影/陳留勤)。
江西 低調(diào)的丹霞地貌景觀大省
攝影 / 陳留勤
在隋唐大運河開通之前,沿湘江經(jīng)靈渠進入珠江,這條水運路線成為連接我國南北的水上通道。唐開元四年(716年),張九齡開通贛粵交界處的大庾嶺路,即梅嶺古道(攝影/王寧)。這條路線的開通極大地縮短了嶺南地區(qū)與中央王朝的距離,使得贛江—大庾嶺—珠江成為溝通南北的新的里程碑,促進了江西的發(fā)展,使其一度成為全國經(jīng)濟文化的巔峰之地。
中國有個“?W?”: 江西與湖南的比較
攝影 / 王寧
紅層巖墻層理與節(jié)理的交叉部位巖石風化較快,容易形成穿洞
龍虎山象鼻山的穿洞,是一個受三組節(jié)理控制形成的典型丹霞地貌穿洞。一般而言,在一個紅層巖墻的層理與節(jié)理的交叉部位,巖石較為破碎,風化較快,容易形成穿洞。龍虎山的馬祖巖、月湖巖,也有分別發(fā)育在礫巖和砂巖中的大型穿洞(石拱)。有的洞頂平坦可行人,又稱為天生橋。由于斷層和節(jié)理切割,山體外部巖塊崩塌后露出新的陡峭崖面。垂向上的巖性變化、差異風化及流水侵蝕等作用,常在陡崖坡面上形成規(guī)模不同和形態(tài)各異的以洞穴、細溝、龜裂石為代表的丹霞微地貌景觀。其中洞穴因為發(fā)育特征、組合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層控洞穴、豎洞、穿洞和蜂窩狀洞穴等。
江西 低調(diào)的丹霞地貌景觀大省
千年通天巖:贛江孕育的江南第一石窟
石窟寺是古代的一種廟宇建筑,一般是依著山勢,從山間崖壁向內(nèi)部縱深開鑿,多位于西北地區(qū)、黃河流域和長江上游地區(qū)。贛州的通天巖是江南地區(qū)少見的大型石窟寺。歷史上,北方曾經(jīng)歷多次戰(zhàn)亂,如五胡亂華、安史之亂、靖康之亂等,有山河庇佑,土地肥沃,水道縱橫的江西則成為避難的桃花源,北方士族和流民沿著贛江水路深入江西,除了無數(shù)人才和財富,他們也給贛南帶來了精彩的石窟文化。攝影/袁蓉蓀
江西之脊贛江 從千年“大國道”到浙贛粵大運河
攝影 / 袁蓉蓀
在漫天云霧的襯托下,位于江西上饒市弋陽縣的龜峰,猶如一艘劈波斬浪的紅色艦艇,遨游在浩瀚的海洋里。如果仔細觀察,我們會看到,龜峰的陡崖上布滿平行的細溝和蜂窩狀洞穴,如同由一塊塊積木拼接而成的巨型玩具。江西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30余個白堊紀紅層盆地中,以分布于信江盆地的龍虎山、龜峰這兩處最為典型。燕山構(gòu)造旋回晚期(主要是白堊紀),在地殼伸展拉張的構(gòu)造背景下,江西形成了一系列東北走向的陸相斷陷盆地,盆地邊緣沉積了紅色的沖洪積扇相礫巖。這些紅層被構(gòu)造抬升、切割,隨后在風化、流水侵蝕及崩塌等外動力地質(zhì)作用下,形成了丹霞地貌。
攝影/張志群
江西 低調(diào)的丹霞地貌景觀大省
攝影 / 張志群
欣賞三清山花崗巖的三個層次:石峰群、石柱、石錐
三清山的花崗巖地貌景觀種類繁多且全面。從景觀的尺度上來看,最大的便是獨立山峰或者峰群。如左圖中左上部的石峰由眾多山峰簇擁而成,好似一座宏偉城堡,可稱“堡峰”,它們往往是三清山中海拔最高的那一部分。堡峰向四周過渡為懸崖峽谷,于山脊與山坡上叢生一處處形態(tài)各異的石峰群。石峰群是花崗巖體被流水等自然力量沿垂向節(jié)理風化侵蝕形成的,如圖中的“萬笏朝天”,石峰被刀切一般分為七個尖峰,猶如中國古代百官面圣時手持的朝笏(攝影/楊孝)。這一類石峰群都整齊排列,如屏、如墻,因此也被稱為“屏峰”或者“墻峰”。
三清山 世界遺產(chǎn)中的花崗巖地貌奇觀
攝影 / 楊孝
圖為贛州的江邊古城墻。在城墻下的古碼頭上,漕運大船曾滿載漕糧、木材、香茶以及海外香料、珍玩;民間商船則如過江之鯽,百舸爭流。
攝影/劉念海
江西之脊贛江 從千年“大國道”到浙贛粵大運河
攝影 / 劉念海
龍虎山以道教名山著稱,它的丹霞地貌身份并不太為人所知
龍虎山仙人城屬于典型的丹霞方山(石寨)景觀,海拔244米,相對高度約180米。因流水長期沿斷層、節(jié)理沖蝕,導致原始山體被切割分離,形成石寨。在仙人城的山頂上,一座道教建筑——兜率宮沖破周圍濃密植被的掩映,露出了超然世外的崢嶸氣象,也揭示了江西丹霞地貌與人文之間緊密的關(guān)聯(lián)。唐代詩人顧況寫過一首《安仁港口望仙人城》的詩歌:“樓臺彩翠遠分明,聞?wù)f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無路上,水邊花里有人聲。”仙人城因此而得名。在這張圖片中,丹霞方山頂上的灰色建筑與綠色植被、白色云霧同框,將顧況詩中“聞?wù)f仙家在此城”的縹緲意境,渲染得恰到好處。
江西 低調(diào)的丹霞地貌景觀大省
三清山并不在道教108處洞天福地名錄之中,卻得名于道教的最高信仰
三清山,常見的說法是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如三清道祖列坐”而得此名,而這種以某個宗教的教祖來定的地名是非常少見的,如巴西的耶穌山。三清山原名少華山,宋代建三清宮后始稱三清山,但三清山北坡的德興之境仍習稱少華山,三清山南坡的玉山之境多稱三清山,但現(xiàn)在三清山之名已成主流。道教自古以來就有“洞天福地”的說法,中國的傳統(tǒng)名山大多名列其中,但是三清這座以道教教祖為名的山并不在其中。這是因為洞天福地之說出現(xiàn)于東晉、定型于唐朝,而三清山的道教文化入明而殷盛,因而三清山在道教史上屬于后起之秀。圖為遠眺玉京峰的景象。
三清山 世界遺產(chǎn)中的花崗巖地貌奇觀
在與少數(shù)民族的交融中,湖南形成了開放包容的文化特性,而江西則更為封閉內(nèi)斂
湖南是一個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地區(qū)。根據(jù)2020年全國人口普查結(jié)果,湖南省少數(shù)民族人口為668.52萬人,約占全省總?cè)丝诘?0%。少數(shù)民族集中分布在湘西和湘南地區(qū),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瑤族等8個世居少數(shù)民族為主。其中,少數(shù)民族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地區(qū)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懷化市和張家界市,這些少數(shù)民族長期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在與漢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造就了湖南開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相較于湖南,江西省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以畬族和回族為主,僅占全省總?cè)丝诘?.34%,受少數(shù)民族或外來文化的影響相對較少。
中國有個“?W?”: 江西與湖南的比較
對翠微峰蜂窩狀洞穴的原位相對濕度測量結(jié)果表明:與洞穴邊緣相比較,洞穴內(nèi)部相對濕度較高,巖石回彈值較低,這表明洞穴內(nèi)部微氣候有利于水和鹽的聚集,進而導致洞穴內(nèi)部風化速率高于外部。這里雨水充足,礫巖具有較高的孔隙度和滲透率,水滲入礫巖后使黏土礦物吸水膨脹,易溶物質(zhì)溶解流失,形成細小坑洼,成為后期洞穴繼續(xù)發(fā)育的雛形。丹霞地貌發(fā)育的洞穴,往往會成為當?shù)厝诵扌械膱鏊〝z影/吳若峰),或者被用來修建寺院道觀、儲存糧食。
江西 低調(diào)的丹霞地貌景觀大省
攝影 / 吳若峰
花崗巖的球狀風化在三清山呈現(xiàn)出頗富人文色彩的表達形式
石峰群的進一步風化會讓石柱斷裂成塊,在遭受球形風化之后,便形成眾多孤立的石蛋。它們常位于石柱頂部或者邊緣,造型奇特各異,是別樣山景的制造者。上圖的石蛋形如猴王手捧寶物一般,被稱為“猴王觀寶”(攝影/魏作平)。
三清山 世界遺產(chǎn)中的花崗巖地貌奇觀
攝影 / 魏作平
鄱陽湖不同季節(jié)水位變化巨大,呈現(xiàn)出“洪水一片,枯水一線”的景象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平均寬度約為17公里。湖水水位的季節(jié)性變化顯著,洪水期與枯水期的湖水面積和蓄水量相差懸殊,在常水位以下,湖盆由大大小小若干個子湖泊組成。每年的春夏之交,湖水猛漲,水面迅速擴大,呈現(xiàn)出一派煙波浩渺的景象,秋冬季節(jié)進入枯水期,湖水水位急劇下降,湖面沙洲裸露,僅剩幾條蜿蜒的水道,形成“洪水一片,枯水一線”的景象。圖為2022年9月,鄱陽湖遭遇近70年來歷史同期最低水位,湖面大量沙洲裸露,湖水面積僅剩291平方公里,而在高水位時面積可達4000余平方公里。攝影/鄔大江
中國有個“?W?”: 江西與湖南的比較
攝影 / 鄔大江
江西之脊贛江 從千年“大國道”到浙贛粵大運河
攝影 / 劉念海
圖是信江支流瀘溪河旁邊的一座丹霞陡崖,巖層有一層層近似水平的層理,上面分布了許多沿層理方向延伸的層控型洞穴(即層理控制形成的洞穴),主要是由于紅層差異風化作用形成的。其中呈水平走向、長度較長的洞穴叫巖槽,龍虎山的古懸棺就被放置在巖槽中。攝影/吳若峰
江西 低調(diào)的丹霞地貌景觀大省
攝影 / 吳若峰
象形峰柱:大自然以節(jié)理為刻刀,它從不吝嗇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
這是三清山中一處由石蛋和峰柱組合而成的著名花崗巖地貌景觀。它系兩組近垂直的節(jié)理切割成柱狀峰體,又經(jīng)近水平節(jié)理切割和崩塌作用成為兩節(jié),再經(jīng)球狀風化侵蝕而成。高86米,形如一位古典端莊的東方女子,被稱為“東方女神”。
攝影/楊孝
三清山 世界遺產(chǎn)中的花崗巖地貌奇觀
攝影 / 楊孝
長江以洞庭湖和鄱陽湖為底,在中下游地區(qū)繪制出了一個“?W?”
進入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長江由高山峽谷地帶進入平原地區(qū),河流形態(tài)變得更加彎曲。在這里,長江以洞庭湖和鄱陽湖為底,以武漢為頂,繪制出了一個“W”,孕育出了一片片生機盎然的沃野良田。在江西省北部,由于大別山的阻擋,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與外省的溝通與聯(lián)系,形成了相對閉塞的內(nèi)部環(huán)境。鄱陽湖作為流域的匯水中心,雖然接納著來自省內(nèi)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五大水系的水流,但僅在湖口縣與長江相連,調(diào)蓄和控制著流域與長江的水量平衡。與鄱陽湖不同的是,洞庭湖與長江連接處由眾多水道組成,共同調(diào)節(jié)著與長江的水量平衡。在洞庭湖的北部,是由長江和其支流漢江沖積出的江漢平原,其平坦開闊的地形也有利于這一地區(qū)的發(fā)展。
中國有個“?W?”: 江西與湖南的比較
名列“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滕王閣,聳立在南昌贛江的東岸?!峨蹰w序》中的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成為贛江和鄱陽湖的千古點睛名句。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中國的浩蕩歷史長河中,古代江西也曾長久位列中國文化、政治、經(jīng)濟的頂級省份之列,足足輝煌過一千多年。江西的起伏,與贛江在中國水運交通大格局中的地位變遷密切呼應(yīng),要讀懂江西,贛江就是它的導語。
江西之脊贛江 從千年“大國道”到浙贛粵大運河
中國禪宗五家七宗世系表
當時流行的習慣是,在禪師的法號前加地名或寺名等。比如說,宣鑒在德山精舍駐錫,所以就叫德山宣鑒。
資料來源/戴逢紅?朱強
禪宗祖山 數(shù)江西最多
圖為樟樹的中草藥加工和貿(mào)易,樟樹曾為清代的“藥都”,樟樹藥幫對中國中草藥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
江西之脊贛江 從千年“大國道”到浙贛粵大運河
出自百丈懷海門下的禪宗四大宗派,若論源流都來自于寶峰寺
宜春市寶珠峰上的寶峰寺,是馬祖道一的重要道場。馬祖道一創(chuàng)立的洪州禪(又稱為洪州宗),對我國的哲學、思想、文化等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馬祖道一門下極盛,以百丈懷海、西堂智藏、南泉普愿最為聞名,號稱洪州門下三大士。因為百丈懷海為馬祖道一弟子,因此出自百丈懷海門下的禪宗四大宗派,若論它們的源流,都來自于寶峰寺。圖為寶峰寺內(nèi)的珍貴文物馬祖塔,內(nèi)藏馬祖道一的舍利,始建于唐朝中期。禪堂又叫“選佛場”,是禪宗寺院的重要場所。
禪宗祖山 數(shù)江西最多
圖?為贛閩邊界附近的武夷山,山脈綿延起伏,重巒疊嶂,南北縱貫達550公里,為江西最長的山脈(攝影/劉璐)。
中國有個“?W?”: 江西與湖南的比較
攝影 / 劉璐
走出贛江:與晉商、徽商齊名的江右商幫
明清時期,出身江西的江右商幫是與晉商、徽商齊名的全國性商幫。他們精明善商,勤奮務(wù)實,號稱“負販遍天下”,大半個中國都是他們的勢力范圍,縱橫中華商界900多年。不僅會館遍布國內(nèi)各地,還延伸到海外,有“無江西人不成碼頭”的說法。清末,隨著國家交通格局的巨變和國家的衰落,贛江一落千丈,江西也從通衢要地變成了封閉的內(nèi)陸省份,江右商幫也隨之式微。
圖為南昌贛江邊的江西會館,這里是江右商幫的江湖相聚之地,也稱萬壽宮。攝影/鄧勇
江西之脊贛江 從千年“大國道”到浙贛粵大運河
攝影 / 鄧勇
諾那塔院的公益禪修受到了都市年輕人的追捧
近年來,諾那塔院舉辦的公益禪修班頗受年輕人的歡迎。大家在這里一邊體驗禪修(本圖),一邊交流琴藝(下圖)??此破匠5男凶∽P、端茶掃地,卻蘊藏著諸多直指人心的禪意。參加過禪修的人,最大的感受是壓力得到了釋放,身心得以放松下來。因此,禪修也被認為是一項健康的心靈運動。諾那塔院位于廬山,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初名法海寺,當?shù)厝朔Q之為小天池寺,后屢毀屢建。諾那塔院舉辦的公益禪修班,以一種適合年輕人體驗的方式,讓古老的禪宗文化在新時代走近了更多的年輕大眾。
禪宗祖山 數(shù)江西最多
江西是中國書院文化的發(fā)祥地,書院文化之盛,在全國居于首位
歷史上江西書院的數(shù)量、規(guī)模、影響力均居全國首位。書院教育率先在江西發(fā)展起來,并逐漸推廣至全國。據(jù)統(tǒng)計,從唐至清,江西先后建造書院1071所。圖為廬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書院,為宋代理學家朱熹任南康太守時的講學之地。攝影/黃慶
中國有個“?W?”: 江西與湖南的比較
攝影 / 黃慶
咽喉吳城:贛江從這里奔向大湖和長江
吳城是修水和贛江入鄱陽湖的咽喉,明清時這里“四方商旅所輳集,往來舟楫所停泊,……舳艫十里,煙火萬家”,儼然商業(yè)巨鎮(zhèn),“裝不盡的吳城,卸不完的漢口”。鄱陽湖常有風濤,許多客商便在吳城的望湖亭上候風觀景,等待揚帆遠行,望湖亭也由此與滕王閣齊名,是贛江邊的地標亭閣。圖為枯水時期的吳城水道和位于高地上的望湖亭,船舶依舊連綿。
江西之脊贛江 從千年“大國道”到浙贛粵大運河
在佑民寺,云峰頂煉禪宗高僧馬祖道一創(chuàng)立了著名的洪州禪
如果要說禪宗的祖庭,坐落于南昌市區(qū)的佑民寺是一個繞不開的重要寺院。不像其他禪宗祖庭大多位于山區(qū),佑民寺是建在鬧市區(qū)。它始建于南朝梁天監(jiān)年間(502—519年),初名上藍寺,唐開元年間(713—741年)改稱開元寺,1929年定名佑民寺。唐大歷四年(769年),禪宗高僧馬祖道一造訪該寺院,開始在此講經(jīng)說法,創(chuàng)立了洪州禪(即洪州宗),自此禪宗在理念、方法等多方面出現(xiàn)大變革,逐步走向興盛,由此佑民寺也成為江南佛學中心。馬祖道一最后也是在佑民寺圓寂的。攝影/常克永
禪宗祖山 數(shù)江西最多
攝影 / ??擞?/p>
圖為從高空俯瞰鳳凰古城的場景,沅江支流辰水從鳳凰城中穿過(攝影/毛亞南)。
中國有個“?W?”: 江西與湖南的比較
攝影 / 毛亞南
圖為百丈禪寺方丈在地里干活。我國的禪宗寺院一直在延續(xù)著“天下清規(guī)”所倡導的農(nóng)禪之風。
禪宗祖山 數(shù)江西最多
圖為江西名酒四特酒的老作坊。古詩中對贛江邊的美酒有“名酒來清江,嫩色如新鵝”,“正是江村春酒熟,更聞春鳥勸提壺”的生動表述。
江西之脊贛江 從千年“大國道”到浙贛粵大運河
與地表巖溶地貌相比,江西的洞穴巖溶地貌更為發(fā)育,遍布全省11個地市
在江西水文地質(zhì)環(huán)境調(diào)查中,共發(fā)現(xiàn)157個溶洞,本頁地圖為此次調(diào)查所發(fā)現(xiàn)的溶洞分布情況。巖溶作用是由地表或地下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以化學作用為主、機械作用為輔的地質(zhì)作用過程,由巖溶作用產(chǎn)生的各種地貌現(xiàn)象稱為巖溶地貌,可分為地表巖溶地貌和地下巖溶洞穴地貌兩大類。江西的洞穴巖溶地貌比較發(fā)育,幾乎遍布全省,洞穴或宏偉壯觀,或精巧神奇,洞穴沉積物千姿百態(tài),地下河瀑屢見不鮮,有些洞穴中還保存了古文化遺跡及名人題刻、題墨,是江西具有優(yōu)勢的地學旅游資源之一。
江西市市有溶洞
江西山地多分布在省界附近,形成與外省的天然界線
江西省是一個多山地、丘陵的省份,其中山地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36%,且集中分布于省份邊界,構(gòu)成天然的省際界線。其中,西面和西北面主要以羅霄山、幕阜山與湖南、湖北相隔,南面通過大庾嶺、九連山與廣東相連,東面則通過武夷山脈與福建省相鄰。
圖為聳峙于湘贛邊界的武功山,屬羅霄山脈北段,地勢高峻,峰脊逶迤,以高山草甸為主的自然風光,近年來吸引了大批的戶外愛好者前來登山露營(攝影/胡友樹)。
中國有個“?W?”: 江西與湖南的比較
攝影 / 胡友樹
物華天寶:帶有全國和海外烙印的贛江土特產(chǎn)
江西農(nóng)業(yè)發(fā)達,唐白居易曾贊其“土沃人庶,財富孔殷,國用所系。”除了是帝國的糧倉,江西還盛產(chǎn)布匹、煙葉、紙張和木材,出口貨物中則以瓷器、生絲和茶葉為大宗,是全國重要商品經(jīng)濟區(qū)。贛江兩岸自古物產(chǎn)豐富,釀酒業(yè)發(fā)達,土特產(chǎn)眾多,且很多物產(chǎn)在全國乃至海外都頗有聲譽,昭示著贛江商道在歷史上的能量和影響力。
圖為在東南亞也頗有影響力,美味之名遠揚的南安板鴨。攝影/熊盛文
江西之脊贛江 從千年“大國道”到浙贛粵大運河
攝影 / 熊盛文
婺源的田園風光背后,是水運時代延續(xù)了數(shù)百年的繁榮
婺源位于江西省的東北部,饒河上游支流樂安河從這里流過,使其向西與鄱陽湖相通。歷史上,婺源曾憑借優(yōu)良的水運條件,在數(shù)百年的時間里繁榮一時。明清時期,依靠樂安江這條黃金水道,婺源成為與外界聯(lián)絡(luò)的窗口,大量的物資沿樂安河進入饒河,再進入鄱陽湖和長江,進而流向全國。繁榮的商業(yè),使得婺源店鋪林立、商賈云集、船運如梭,締造了一段段商業(yè)傳奇。如今,隨著水運的式微,曾經(jīng)的繁華不再,留下的是古樸的徽派建筑和秀美的田園風光。攝影/周孝泳
中國有個“?W?”: 江西與湖南的比較
攝影 / 周孝泳
贛江由南向北縱貫江西省全境,大河上下,孕育出燦爛多元的江西文化,如贛南的客家文化、吉安的廬陵文化、南昌的豫章文化等。圖為南昌段的贛江,水勢浩蕩,江面開闊,似有長江的風采。贛江曾是歷史上京廣大水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攝影/陳有明
江西之水 連通東西南北,雕塑地上地下
攝影 / 陳有明
青原山曾被南宋詩人楊萬里譽為“山川第一江西景”,雖然在外界中的名氣并不大,卻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化名山,堪稱禪宗祖山中的祖山:位于該山深處的凈居寺,在禪宗體系眾多的寺院中“輩分”極高,因為它是由六祖慧能的弟子行思禪師創(chuàng)建,為青原派系(禪宗兩大主要派系之一)的祖庭,而由青原派系又分出了禪宗的三大宗派——曹洞宗、云門宗、法眼宗,影響遠及朝鮮、日本和東南亞等地區(qū)。歷史上青原山的寺院眾多,尤以凈居寺最負盛名,吸引了許多文人學士慕名前來吟詩作賦,講學授徒。攝影/周亮文
圖為廬山所在區(qū)域的遙感地圖,可見廬山周邊河湖環(huán)繞,廬山孤立于鄱陽湖平原上,地理環(huán)境為廬山氣象景觀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解鎖廬山 新形象 從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勝地, 再到而今的氣象景觀名山
信江流域及重要山岳、歷史遺跡分布示意圖
一條推開江西東大門的江河:“家在故林吳楚間,冰為溪水玉為山”
在長江以南,贛東北地區(qū)流淌的信江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東西通道,它與浙江的錢塘江聯(lián)手,可通往富庶的杭州灣、太湖流域。如果你打開地圖,將視線從長江平行下移一段,便可以在群山中看到這條由河流拓開的帶狀廊道。河流上下名山錦繡、古鎮(zhèn)眾多,還有許多歷史文化遺跡。徐霞客在其游記中曾記載了從浙江到江西廣信府(古廣信府管轄信江流域)的一段水路:“時已下午,無長舟可附,得小舠至府。二十里而暮。榜人乘月鼓棹,八十里泊廣信之南門?!?/p>
信江山水??7?0?0??里,它為江西推開了東大門
圖為僧人們在禪堂坐禪,若有走神或昏睡者,旁邊的監(jiān)香師會拿起香板打其一香板,以示提醒和懲戒。
禪宗祖山 數(shù)江西最多
云海勝景為廬山渲染出了壯麗的萬千氣象
云海涌動中,霞光絢爛,為廬山渲染出了壯麗的萬千氣象,牯嶺鎮(zhèn)也被暈染出了瑰麗的顏色。云海雖是普通的天氣現(xiàn)象,但是在廬山卻可形成攝人心魄的壯麗景觀。鑒于廬山多樣的氣象景觀,已有學者向世界氣象組織提出將廬山列入首批世界氣象公園之列。廬山蘊藏的氣象魅力正在被人們進一步關(guān)注、捕捉和科學解讀。
解鎖廬山 新形象 從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勝地, 再到而今的氣象景觀名山
圖為鵝湖四賢祠中用雕塑展示的鵝湖之會。四位主角分別是朱熹、陸九淵、陸九齡和組織者呂祖謙。
攝影/GUOPING
信江山水??7?0?0??里,它為江西推開了東大門
圖為百丈禪寺的僧人在打板,打板是寺院古老的一種報時方式。
禪宗祖山 數(shù)江西最多
靈渠與梅嶺古道左右并行,一條興起則往往伴隨著另一條的衰落
江西與湖南的發(fā)展離不開靈渠和梅嶺古道的開通。兩條路線左右并行排列,成為溝通我國南北往來的交通大動脈。公元前214年,秦人開通靈渠,溝通了湘江與漓江,將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連接起來(攝影/鐘誼)。
中國有個“?W?”: 江西與湖南的比較
攝影 / 鐘誼
圖為信江上的鷹潭大橋,兩岸人煙阜盛,水道寬闊。這里也是鷹廈鐵路的起點。攝影/許志平
信江山水??7?0?0??里,它為江西推開了東大門
攝影 / 許志平
大家耳熟能詳?shù)囊恍┏烧Z,如拋磚引玉等,其實都來源于洞山
位于宜春市宜豐縣同安鄉(xiāng)的洞山,有一座始建于唐咸通中期、屢經(jīng)興廢的普利禪寺,該寺為曹洞宗的祖庭之一,洞山也因此被尊為曹洞宗的祖山。859年(唐大中十三年),青原派系弟子洞山良價來到洞山,在涉溪水時,看到水中倒影,頓時悟道,于是創(chuàng)建普利禪寺,開堂宣講禪學思想。圖為洞山的兩塊巨石,并峙如門,傳說到了夜晚就會自動合攏,天明方開,所以叫夜合門(又稱夜合山),是洞山一處重要的禪宗圣跡(攝影/鄧勇)。
圖為諸廣山主峰齊云山,海拔2061米,屬羅霄山脈南段(攝影/樊國梁)。
中國有個“?W?”: 江西與湖南的比較
攝影 / 樊國梁
解鎖廬山 新形象 從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勝地, 再到而今的氣象景觀名山
“百丈立清規(guī)”:禪宗四個宗派皆源自百丈懷海門下
百丈山海拔1200米,因其高大,氣勢雄偉,故又稱大雄山。禪宗南岳派系(禪宗兩大主要派系之一)弟子百丈懷海,在百丈山創(chuàng)建百丈禪寺,為禪宗作出了四大貢獻:一是脫離律寺,別立禪居;二是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大興農(nóng)禪之風;三是整飭戒行,創(chuàng)立禪門宗規(guī);四是禪精慧稈,永續(xù)禪薪。百丈懷海創(chuàng)立的“禪門規(guī)式”,為天下僧眾所遵循,故被稱為“天下清規(guī)”,這是我國佛教的第一部管理法典,在佛教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后來禪宗的四個宗派——臨濟宗、楊岐宗、黃龍宗和溈仰宗,都源自懷海禪師門下。圖為百丈山中被群山環(huán)抱的百丈禪寺,著名的“天下清規(guī)”就誕生于此。
禪宗祖山 數(shù)江西最多
對廬山氣象景觀的欣賞古已有之
其實,對廬山氣象景觀的欣賞古已有之,李白曾寫出“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白居易也曾經(jīng)寫出“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蘇軾有“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廬山多樣的氣象景觀給了詩人們靈感和想象。隨著我國氣象科學的發(fā)展,廬山還成為了科學家進行氣象科學研究的基地,廬山的氣象景觀還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圖為一場雨后,廬山上出現(xiàn)的霓虹景觀。霓虹之下,黃云涌動,頗有李白所說的“黃云萬里動風色”的詩情畫意。
解鎖廬山 新形象 從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勝地, 再到而今的氣象景觀名山
圖為鷹潭市龍虎山上清古鎮(zhèn)天師祖廟一角。
信江山水??7?0?0??里,它為江西推開了東大門
圖為一支香后,坐禪的僧人開始“跑香”,旁邊有手拿香板的監(jiān)香師在監(jiān)督。凡是做得不合規(guī)矩者或開小差者,都會挨上一香板。
禪宗祖山 數(shù)江西最多
圖為贛州上猶縣的五指峰,因境內(nèi)有五座山峰相連,形如五指而得名(攝影/樊國梁)。
中國有個“?W?”: 江西與湖南的比較
攝影 / 樊國梁
婺源目前記錄到的鳥種有302種,甚至比江西的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鳥種數(shù)都多。這既與近千年來所因襲的崇尚風水林的樸實自然觀的傳統(tǒng)遺風有關(guān),又是近二十年來婺源自然保護小區(qū)與自然保護區(qū)建設(shè)的重要成果。攝影/劉英
婺源風水林 大樹構(gòu)筑的生命秘境
攝影 / 劉英
河口古鎮(zhèn)和浙贛鐵路:信江河谷中的時代光華
在更多的歲月里,信江更重要的角色是一條天然的商業(yè)大通道,沿線遍布商業(yè)重鎮(zhèn)。以著名的鉛山河口古鎮(zhèn)為例,是和景德鎮(zhèn)齊名的商業(yè)名鎮(zhèn)。安徽、福建和江西的茶葉,江浙地區(qū)的絲織品,還有著名的鉛山紙、煙草等大宗貨物都曾通過水道在這里匯集、貿(mào)易和遠行。
插圖表現(xiàn)了明清河口古鎮(zhèn)的繁榮商業(yè),各地商幫匯集于此。古鎮(zhèn)還有一條人工開鑿的內(nèi)河,彎彎曲曲穿城而過。鉛山籍文人蔣士銓曾寫過一首《河口》詩:“舟車馳百貨,茶禇走群商,擾擾三更夢,嘻嘻一市狂?!泵枥L了茶葉貿(mào)易的繁忙場景。繪圖/宋翰笛
信江山水??7?0?0??里,它為江西推開了東大門
在一千多年的時間內(nèi),真如禪寺一直延續(xù)著“農(nóng)禪并重”的古老修行方式
曹洞宗在宜豐洞山創(chuàng)宗后,將道場設(shè)在了云居山上的真如禪寺,真如禪寺也被認為是曹洞宗的祖庭和發(fā)祥地之一。真如禪寺始建于唐元和年間(806—820年),開山祖師為道容禪師,曾被譽為全國三大樣板寺院之一。真如禪寺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它農(nóng)禪并重的寺風。近代禪宗大德虛云禪師住持真如禪寺時,以身作則,雖年逾百歲,仍然尊崇百丈家風,堅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倡導農(nóng)禪并重,最后以120歲高齡圓寂于該寺。圖為真如禪寺的大寮(廚房)。
禪宗祖山 數(shù)江西最多
自古以來,婺源當?shù)赜兄诖迩f選址之初種植水口林和劃定后山風水林的傳統(tǒng)。這些村落風水林主要由樟樹、苦櫧、銀杏等常綠闊葉樹組成,千百年來在村落周邊形成了一片片天然的古樹林,并成為一些珍稀鳥類繁衍生息的重要場所。
攝影/王蕾
婺源風水林 大樹構(gòu)筑的生命秘境
攝影 / 王蕾
圖為秀麗飄逸的信江山水。今天,名山如列,碧水蜿蜒,名鎮(zhèn)和古跡繽紛的信江已成為江西最熱門的旅游線路之一。
信江山水??7?0?0??里,它為江西推開了東大門
圖為寶峰寺僧人在禪堂“打禪七”(一種精進禪修的功課)時稍事休息,領(lǐng)取分發(fā)的食物。因為是用燃香計算時間,“坐禪”也叫“坐香”。
禪宗祖山 數(shù)江西最多
作為溝通洞庭湖和長江的重要節(jié)點,城陵磯是湖南水路的第一門戶
城陵磯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城北,在這里,滾滾西來的長江水與浩蕩北上的洞庭湖水相匯一體,因為長江水清、洞庭湖水濁,因而在城陵磯形成了清濁交匯、涇渭分明的奇特景觀。作為溝通洞庭湖和長江的重要節(jié)點,城陵磯自古以來就是湖南水路第一門戶,是湖南省通江達海進行對外貿(mào)易的重要樞紐。從城陵磯溯長江而上,可通重慶;順長江而下,則可達武漢至上海;逆洞庭湖而上,則可進入湘、資、沅、澧四河及沿線各大城市。優(yōu)越的區(qū)位條件,使得城陵磯港成為聯(lián)結(jié)華南—西南—華東的咽喉所在,如今它已經(jīng)成為湖南省最重要的物流港口和唯一的國家一類口岸。攝影/張浩奇
中國有個“?W?”: 江西與湖南的比較
攝影 / 張浩奇
風雅之江:鵝湖之會,書院流芳
信江流域自古文風昌盛,其中鵝湖書院與九江的白鹿洞書院并峙千古。從宋到明清,信江沿岸的書院分布密度在文化大省江西也堪稱前列。從這里走出了眾多詩人、大儒,名士輩出,兩次鵝湖之會更是流芳千古。陸九淵曾站在信江之畔,詠唱這條大江的超逸神韻:“天光入行舟,野色隨支杖?!恍υ伓鴼w,千載猶可尚?!?
圖為信江之畔的鵝湖書院。攝影/聶淇
信江山水??7?0?0??里,它為江西推開了東大門
攝影 / 聶淇
此外,洞山還有一處夜合山塔林,是清代洞山九位住持和一位僧人的墓葬,成為國內(nèi)外曹洞宗信徒禮敬、祭拜的重要圣跡(攝影/姚曉勇)。歷史上曹洞宗的禪師們留下了許多機鋒妙語,后來轉(zhuǎn)化成30多條成語,比如泥牛入海、拋磚引玉、極目千里、千差萬別等,都產(chǎn)生于洞山。
圖為洞庭湖與長江交匯處,江面上貨船往來如織,一片繁忙景象(攝影/宋文)。
中國有個“?W?”: 江西與湖南的比較
攝影 / 宋文
婺源的鄉(xiāng)村大致有后龍山風水林、山坳風水林、村頭風水林和水口林(攝影/張銀泉)四種不同類型的村莊風水林。
婺源風水林 大樹構(gòu)筑的生命秘境
攝影 / 張銀泉
信江山水??7?0?0??里,它為江西推開了東大門
曹洞宗祖庭之一的寶積寺是一個尼眾道場
位于撫州市宜黃縣曹山的寶積寺,是一座尼眾道場,始建于870年(唐咸通十一年),由青原派系洞山良價禪師的弟子本寂禪師所創(chuàng),也是曹洞宗的祖庭之一。寶積寺所在的曹山原名荷玉山,整個山形就像一朵朵蓮花瓣,而寶積寺猶如一顆蓮心,安坐于蓮花瓣的中央。與洞山普利禪寺的影響遍及日本、朝鮮半島等地一樣,曹山寶積寺的禪宗思想也傳播到了海外,在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美國、歐洲等地落地生根。宋代時日本的道元禪師來華求法,后在日本創(chuàng)建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使得曹洞禪法在日本綿延至今,信徒超過千萬,曹洞宗禪法也融入到了日本的文化與精神中。
禪宗祖山 數(shù)江西最多
最新的野外調(diào)查顯示,婺源靛冠噪鹛的種群數(shù)量在320只左右。婺源幾處村落的水口林,是這種集群繁殖鳥類的重要繁殖場所。攝影/黃俊
婺源風水林 大樹構(gòu)筑的生命秘境
攝影 / 黃俊
千年走廊的新話題:浙贛運河
清末五口通商以后,長江航道開放,貿(mào)易龍頭由廣州轉(zhuǎn)向了上海,全國進出口貿(mào)易的流向改道。浙江的絲茶直接到上海港出口,武夷茶和其他貨物也可通過閩江到福建港出海,不必再走信江轉(zhuǎn)贛江,從廣州出口。信江商道也由此漸漸冷寂下來。100多年過去了,近來關(guān)于信江又出現(xiàn)了新的話題:浙贛運河。信江上游和錢塘江上游之間距離很近且地勢較平坦,如果能以運河打通阻隔,就能再次激活浙贛走廊的能量。運河建成后,浙江的經(jīng)濟腹地將大大擴展,江西也可借力浙江插上經(jīng)濟發(fā)展的翅膀。圖為信江名城上饒,河流交匯。攝影/池曉虹
信江山水??7?0?0??里,它為江西推開了東大門
攝影 / 池曉虹
每年4—7月,它們會在這些水口林的樹冠層筑巢和繁育后代。攝影/黃俊
婺源風水林 大樹構(gòu)筑的生命秘境
攝影 / 黃俊
宗教之江:道骨仙風700里
信江上下流淌著濃郁的道教文化,三清山、靈山、龍虎山都是道教名山。山體或色如渥丹,或壁立千仞,云蒸霧霞,正如道教文化中的金宮玉闕,洞天福地。同時,瀘溪河流過的上清古鎮(zhèn)也是一座地地道道的道教之鎮(zhèn)。道教中有“三清、四御”之說,“上清”為道教中最高尊神“靈寶天尊”所居住的仙境之所,上清古鎮(zhèn)便得名于此。
圖為正在誦讀的道士。攝影/夏程琳
信江山水??7?0?0??里,它為江西推開了東大門
攝影 / 夏程琳
婺源水口林,成為白腿小隼的庇護所
江西雖然GDP較低,但是生態(tài)環(huán)境極好。在這里,鳥類學家竟然發(fā)現(xiàn)了兩種被認為已經(jīng)滅絕的鳥類,其中一種為白腿小隼,其體長一般在17—19厘米,體重約50克,因圓圓的腦袋與黑白相間的毛發(fā),被稱為“會飛的熊貓”(攝影/黃?。?/p>
中國有個“?W?”: 江西與湖南的比較
攝影 / 黃俊
因而婺源也成為國內(nèi)最穩(wěn)定的觀賞和拍攝白腿小隼的地方,每年吸引了大量的鳥類愛好者前來(攝影/王先良)。
婺源風水林 大樹構(gòu)筑的生命秘境
攝影 / 王先良
信江水量充沛,支流頗多,蜿蜒曲折。信江盆地是我國丹霞地貌發(fā)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區(qū)域之一。信江及支流與丹霞地貌共同組成了“山比桂林,水似漓江”的美麗畫卷。圖為信江的一條重要支流白塔河(部分河段也稱瀘溪河),流經(jīng)龍虎山的幾十公里河道宛如一條玉帶,串起赤壁群峰和眾多神秘的傳說。然而,當你走入信江深處,就會發(fā)現(xiàn)這條大江的魅力和故事,遠不止700里丹青。
攝影/邱聯(lián)桂
信江山水??7?0?0??里,它為江西推開了東大門
攝影 / 邱聯(lián)桂
陳志瑞 歷史學博士,祖籍江西信江上游玉山,現(xiàn)為外交學院教授、《外交評論》執(zhí)行主編 繪圖/李亞龍
信江山水??7?0?0??里,它為江西推開了東大門
作為婺源特有的鳥類,靛冠噪鹛無疑是當?shù)伉B類資源中的最大亮點,可謂是婺源的生態(tài)名片。
婺源風水林 大樹構(gòu)筑的生命秘境
圖為流過鉛山城的信江,遠遠可以眺望到連綿的武夷山脈。攝影/聶淇
信江山水??7?0?0??里,它為江西推開了東大門
攝影 / 聶淇
信江山水??7?0?0??里,它為江西推開了東大門
信江盆地的龍虎山與流經(jīng)此處的瀘溪河,構(gòu)成了經(jīng)典的“丹山碧水”景觀
截至目前,江西最新發(fā)現(xiàn)的丹霞地貌一共228處,位居全國各省級行政區(qū)之首。而在江西,信江盆地是該省丹霞地貌分布非常集中的區(qū)域。信江盆地位于武夷山脈和懷玉山脈之間,中生代以來經(jīng)歷了由裂陷盆地到斷陷盆地的演化歷程,沉積了一套“下灰上紅”的陸相碎屑巖夾火山巖系地層,其中的紅色碎屑巖是丹霞地貌的主要造景巖石。
江西 低調(diào)的丹霞地貌景觀大省
三清山景區(qū)主要地貌景觀分布示意圖
資料提供/江西省三清山管理委員會
三清山 世界遺產(chǎn)中的花崗巖地貌奇觀
上圖中的石蛋,因石錐的存在而形如兩只仰頭朝天的企鵝(攝影/楊孝)。
三清山 世界遺產(chǎn)中的花崗巖地貌奇觀
攝影 / 楊孝
江西丹霞地貌大致沿幾大水系上游呈帶狀分布,其形成與流水侵蝕密切相關(guān)
在江西,丹霞地貌的空間分布,具有大致沿贛江、信江、撫河、修水等幾大水系上游呈帶狀分布的特點,形成丹霞地貌山環(huán)水繞的自然景觀特點,這表明丹霞地貌在形成過程中與流水侵蝕作用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根據(jù)形態(tài)特征,丹霞地貌可劃分為山峰、陡崖、崩積體、峽谷、洞穴及其他微地貌等六大類。
江西 低調(diào)的丹霞地貌景觀大省
三清山是我國的道教名山,也是世界級的花崗巖名山。上億年的地殼抬升、風雨侵蝕將花崗巖巖體塑造出眾多神奇景觀:巨大峻峭的花崗巖堡峰、尖峭密集的石峰群、千奇百怪的石蛋等。它們構(gòu)成了三清山多樣且全面的花崗巖地貌,使之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nèi)都出類拔萃。再加上這里峽谷幽幽、山松蒼勁、云海浩蕩、霞光絢麗,一幅絕妙的山水畫卷呼之欲出,景色可與黃山相媲美。得益于此,三清山地質(zhì)公園于2008年成功入選世界自然遺產(chǎn),成為了我國第7個、江西省第1個自然遺產(chǎn)地,而在之后的2012年,它也被順利列入世界地質(zhì)公園名錄,成為我國第27處世界地質(zhì)公園。圖為三清山的峽谷景觀。攝影/孫雪峰
三清山 世界遺產(chǎn)中的花崗巖地貌奇觀
攝影 / 孫雪峰
圖為拍攝于20世紀90年代,信江之畔繁忙的浙贛鐵路。這條鐵路沿著湘贛浙大走廊,東連浙江,西接湖南,曾是中國“四縱四橫”主要鐵路干線中的重要一橫。攝影/王冶洪
信江山水??7?0?0??里,它為江西推開了東大門
攝影 / 王冶洪
被“賦能”的江西:黃金水道帶來的千年紅利
主持開通大庾嶺的張九齡曾在《開大庾嶺記》中說:“初,嶺東廢路,人苦峻極……而海外諸國日以通商……,上足以備府庫,下足以贍江淮之求。”在隨后的歲月中,打通了大庾嶺天險的贛江給江西帶來了上千年的紅利。大量移民沿贛江南下,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先進文化、技術(shù)和思想;大量南北貨物和客流也沿著這條黃金水道流動。
圖為贛南規(guī)模龐大的客家圍屋。攝影/熊盛文
江西之脊贛江 從千年“大國道”到浙贛粵大運河
攝影 / 熊盛文
孽龍洞位于江西省萍鄉(xiāng)市北郊福田鎮(zhèn)清溪河畔,是江西最長的巖溶洞穴之一,洞長約4公里,被譽為“天下第一洞”,由二疊系下統(tǒng)棲霞灰?guī)r構(gòu)成。洞內(nèi)巖溶景觀奇特,石筍、石柱、石幔、石花等琳瑯滿目,并有常年不竭的地下河貫溶洞始終,且石鐘乳現(xiàn)仍在發(fā)育之中,亦為同類洞穴所不多見。圖為孽龍洞內(nèi)的鐘乳石。攝影/趙揭宇
信江在群山中建構(gòu)的水路網(wǎng)
信江以上饒和鷹潭為界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多山,中游為信江盆地,下游為平坦開闊的鄱陽湖沖積平原區(qū)。除了著名的浙贛走廊,信江還是重要的入閩通道。順信江的幾大支流南下越武夷山,接閩江上游河谷,就可穿越千山,直抵福州而入海。由此,信江流域被古人稱為“南控閩越,東引二浙。今自玉山以達三衢,自鉛山而入八閩,誠轂綰之口也?!?圖為信江上的老浮橋,因為來往船舶眾多,過去人們多依靠浮橋來往兩岸。攝影/楊一遲
信江山水??7?0?0??里,它為江西推開了東大門
攝影 / 楊一遲
根據(jù)氣象人員對2005—2015年間廬山云霧天數(shù)做出的統(tǒng)計,廬山云霧平均每年會出現(xiàn)133.73天。其中,2005年出現(xiàn)云霧天數(shù)最多,達172天。廬山云霧一年四季皆可出現(xiàn),6月的云霧天數(shù)最多,平均可達17天,12月的云霧天數(shù)最少,常年平均也有5天。在一天之中,下午14時云霧出現(xiàn)的頻次最多,因為中午輻射加強后,空氣對流作用明顯,水汽便容易達到凝結(jié)狀態(tài)形成云霧。瞬息萬變、壯觀奇特的云霧是廬山的一大氣象景觀,變幻多姿的云霧讓廬山更顯秀麗。或許,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透露的就是云霧的遮擋讓廬山的真面目難以捉摸。圖為錦繡谷中蒸騰的云霧,為廬山增添了朦朧之美。
解鎖廬山 新形象 從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勝地, 再到而今的氣象景觀名山
一條推開江西東大門的江河:“家在故林吳楚間,冰為溪水玉為山”
在長江以南,贛東北地區(qū)流淌的信江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東西通道,它與浙江的錢塘江聯(lián)手,可通往富庶的杭州灣、太湖流域。如果你打開地圖,將視線從長江平行下移一段,便可以在群山中看到這條由河流拓開的帶狀廊道。河流上下名山錦繡、古鎮(zhèn)眾多,還有許多歷史文化遺跡。徐霞客在其游記中曾記載了從浙江到江西廣信府(古廣信府管轄信江流域)的一段水路:“時已下午,無長舟可附,得小舠至府。二十里而暮。榜人乘月鼓棹,八十里泊廣信之南門?!?圖為信江源頭,浙贛閩交界山地中的清冽瀑布。攝影/鄭小平
信江山水??7?0?0??里,它為江西推開了東大門
攝影 / 鄭小平
江西之脊贛江 從千年“大國道”到浙贛粵大運河
攝影 / 戴軍
包括江西在內(nèi)的我國諸多省份冬季都可能會出現(xiàn)凍雨天氣。凍雨發(fā)生時,地表溫度通常略低于0℃,雨滴落至地面以及物體表面后,迅速凝結(jié)成冰。在2022年歲末發(fā)生的凍雨中,粗大的竹子被凍雨形成的冰壓彎,竹葉上也凝出一層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冰殼。
欣賞凍雨 災(zāi)害天氣亦會造就難得景色
一是廳堂狀,如院霞洞(院霞洞大廳,攝影/伍紅鷹)。
萍鄉(xiāng)市上栗縣位于贛西,與湖南接壤,是贛西巖溶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華東低山巖溶的典型區(qū)域,地表有溶溝、石芽、巖溶泉等喀斯特景觀,地下有豐富的溶洞資源。上栗較大型的溶洞洞體比較規(guī)則,大致可分為兩種形態(tài):一是廊道狀,如圖中的孽龍洞(孽龍洞中的結(jié)核狀燧石,攝影/趙揭宇)。
廬山的氣象景觀多和水汽有關(guān),而這得益于廬山的地理環(huán)境
廬山的云霧、煙雨、佛光、雨凇、霧凇、霓虹等都和空氣中的水汽密切相關(guān)。這是因為廬山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年均降水量在1800毫米以上,山上極為濕潤,水汽非常充盈。山地氣候?qū)μ鞖獾挠绊懸埠苊黠@,廬山位于長江以南,周邊有大大小小數(shù)十個湖泊環(huán)繞,從河湖而來的氣流遇到山區(qū)陡峭的地形后被迫抬升,水汽冷卻凝結(jié),便會形成云霧或出現(xiàn)降水。如果再有合適的氣溫、風速等氣象條件,便容易出現(xiàn)多種氣象了。圖為在鄱陽湖上遠眺廬山
解鎖廬山 新形象 從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勝地, 再到而今的氣象景觀名山
近十年來,研究人員在婺源先后共記錄到近50處白腿小隼的繁殖點,種群數(shù)量約為120只,分布幾乎遍及婺源全境。
婺源風水林 大樹構(gòu)筑的生命秘境
持續(xù)的凍雨天氣會對電力及通訊設(shè)備造成巨大損害
2008年,我國南方多地遭遇了罕見的凍雨天氣,造成大面積冰災(zāi)(攝影/章璋)。凍雨降落形成的冰會給公路運輸帶來巨大影響,同時也會導致火車與飛機的延誤。此外凍雨會附著在電線、輸電塔等基礎(chǔ)設(shè)施上,造成供電與通訊中斷。
欣賞凍雨 災(zāi)害天氣亦會造就難得景色
攝影 / 章璋
圖中為2008年江西省電力部門工作人員破冰維修,并重新架設(shè)電力設(shè)備的場景(攝影/劉念海)。在植被茂密的地區(qū),大量樹木和灌叢被冰壓倒,人們只好在被凍牢的枝葉上面行走。
欣賞凍雨 災(zāi)害天氣亦會造就難得景色
攝影 / 劉念海
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聶都鄉(xiāng)境內(nèi)溶洞星羅棋布,在方圓兩公里的范圍內(nèi),就有大大小小的溶洞近30個,是相對來說最古老、發(fā)育最好、景觀最豐富的溶洞群。在聶都鄉(xiāng),溶洞的發(fā)音是“an洞”,“an”在普通話中就是“巖”的意思,“某某洞”當?shù)鼐徒凶觥澳衬砤n”,寫做“某某巖”。圖為聶都鄉(xiāng)蓮花巖中的邊石壩,下圖為蓮花巖大廳中的石旗、石幔。蓮花巖位于聶都鄉(xiāng)西南角1公里處,洞高約10米,內(nèi)有“三廳一樓”,即蓮花廳、壽星廳、丹田廳和繡花樓,其間可容納數(shù)百人。
江西市市有溶洞
廬山的氣象景觀往往是多種齊發(fā),其中尤以云瀑最為奇特
廬山的氣象景觀中,最值得稱道的便是云瀑了。在廬山面向開闊谷地的含鄱口、小天池、錦繡谷、觀云亭等地,遇到云瀑的幾率很高,因為這幾個地點都對著數(shù)條山脊線,還容易形成山谷風,在山谷風的吹動下,云霧越過山脊,受到自身重力由上而下傾瀉,便形成了云瀑。云瀑是云霧的特殊形態(tài),一旦云瀑發(fā)生,便有了一種“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美感。而廬山上的氣象天象往往是多種齊發(fā),圖片即為廬山觀云亭附近日暈和云瀑一起出現(xiàn)的美景。
解鎖廬山 新形象 從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勝地, 再到而今的氣象景觀名山
雨凇與霧凇名字近似,成因卻不同
凍雨落在物體表面,凍結(jié)形成的冰被稱作“雨凇”。雨凇外表或者光滑,或者有各樣紋路。和我們較為熟悉的霧凇不同,雨凇是因凍雨而形成。凍雨過程中空中落下的水滴是“過冷水”,過冷水會在物體表面迅速凝結(jié)成密度較高的冰,也就是雨?。欢F凇是空氣中飽和的水汽在低于0℃的樹木枝干等物體表面發(fā)生凝華現(xiàn)象所致,冰晶多為白色,細節(jié)豐富但密度較低。圖中樹上的冰本是因凍雨而形成的雨凇,因為大氣中水汽較為充分,同時出現(xiàn)了類似霧凇的白色冰晶。
欣賞凍雨 災(zāi)害天氣亦會造就難得景色
仙鶴巖成巖于奧陶紀,是聶都溶洞群中成巖時間最早、發(fā)育最完整的大理石溶洞
仙鶴巖被譽為“聶都溶洞之魁”,因有一對形似白鶴的鐘乳石而得名,洞口的石門框上鐫有原贛州行署專員劉祖三題寫的“仙鶴巖”。洞深千余米,共有7個長寬約30—40米的大廳,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洞內(nèi)各廳都是水流沖刷而成,其間鐘乳林立,石筍、石柱、石幔等形態(tài)各異。
江西市市有溶洞
云霧不僅造就了云瀑,而且還讓佛光頻現(xiàn)
佛光的專業(yè)氣象名詞為寶光,是當光照在云霧表面,云霧中細小的冰晶或水滴經(jīng)過衍射和反射,形成的圓圈狀彩虹。由于廬山云霧出現(xiàn)非常頻繁,所以能觀賞到佛光的幾率也非常大。全年可以捕捉到三四十次佛光,一個月便能出現(xiàn)三四次。圖為在廬山五老峰的崖壁上,縹緲的云霧與佛光齊現(xiàn),讓廬山的氣象景觀越發(fā)神奇。
解鎖廬山 新形象 從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勝地, 再到而今的氣象景觀名山
解鎖廬山 新形象 從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勝地, 再到而今的氣象景觀名山
借助風力,凍雨可以給樹木營造不同“發(fā)型”
在風的干擾下,凍雨雨滴凍結(jié)成的雨凇有時會偏向一側(cè)凝結(jié)。如圖所示,植物枝葉上的冰幾乎向一個方向平行延伸,這種現(xiàn)象通常是微風所致。凍雨降落時,風不會很大。較強的風往往會將過冷雨滴直接吹成冰晶,難以形成“雨凇”景色。
欣賞凍雨 災(zāi)害天氣亦會造就難得景色
溶洞優(yōu)美的景觀下是極其脆弱、需要保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聶都溶洞群包括蓮花巖、仙鶴巖、出水巖、風巖等大小溶洞30個,屬少見的大理巖溶洞。溶洞既是優(yōu)美的景觀,但同時也是生態(tài)脆弱的地區(qū),以仙鶴巖為例,洞內(nèi)現(xiàn)已布滿現(xiàn)代生物遺跡。人在洞內(nèi)的活動、燈光的架設(shè)等都會導致洞內(nèi)溫度的上升、空氣對流的加快,導致洞內(nèi)二氧化碳、相對濕度的變化,影響溶洞內(nèi)部沉積和溶解的平衡。如何在開發(fā)與保護之間做到平衡,是個很棘手的問題。
江西市市有溶洞
廬山的冬季氣象景觀不像江南,勝似北國
廬山以避暑勝地聞名于海內(nèi)外,這讓廬山的冬季氣象景觀往往會被忽視,其實冬季的廬山氣象景觀也很獨特。每年冬季,牯嶺鎮(zhèn)的平均氣溫為5.3℃,歷史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16.8℃,冬至過后,廬山上多會呈現(xiàn)大雪飄飄的景象,歷史最大積雪為66厘米,圖即為漫天風雪后的如琴湖,一幅“北國風光”畫面。每年,廬山上還會出現(xiàn)約60天的雨凇,也就是過冷卻的液態(tài)降水碰到地面物體后直接凍結(jié)而成的毛玻璃狀或透明的堅硬冰層,覆蓋在樹木上,就會出現(xiàn)“冰糖裹花”的氣象奇觀。
解鎖廬山 新形象 從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勝地, 再到而今的氣象景觀名山
圖為如琴湖的霧凇景觀,草木上凝華出的霧凇讓這里有不輸松花江霧凇的美景(攝影/殷錫翔)。
解鎖廬山 新形象 從千年人文圣山到百年避暑勝地, 再到而今的氣象景觀名山
攝影 / 殷錫翔
雨凇中的紅葉讓人聯(lián)想到裹著晶瑩糖液的冰糖葫蘆
江西省的凍雨基本都發(fā)生12月、1月和2月,其中以1月至2月發(fā)生概率更高。時值南方冬季,些許草木的葉片呈現(xiàn)出鮮艷的紅色。繽紛的色澤在草叢間本也談不上醒目,但凍雨帶來的雨凇仿佛做冰糖葫蘆過程中給山楂裹糖一般,給草葉均勻地包上冰。定睛觀看,冰表面還有繁復細致的紋路,可以讓人凝視良久,卻又不敢伸手觸碰。
欣賞凍雨 災(zāi)害天氣亦會造就難得景色
萬軍偉 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教授 中國地質(zhì)學會巖溶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繪圖/Handi工作室
江西市市有溶洞
灰椋鳥落在長有桑寄生的楝樹上,探索破冰取食的方法
一場凍雨在南昌市不期而至。楝樹上凝滿雨凇,樹葉已然落盡,一串串黃色的果實分外醒目。此外,樹枝上還有一株桑寄生,它植株翠綠,與作為寄主的楝樹形成鮮明對照。幾只嘰嘰喳喳的灰椋鳥和白頭鵯落在樹上,它們想盡辦法啄食被冰包裹的楝樹種子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這樣的畫面即便在凍雨多發(fā)的省份,也不易目睹。攝影/劉璐
欣賞凍雨 災(zāi)害天氣亦會造就難得景色
攝影 / 劉璐
圖為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魯溪洞內(nèi)的納涼人群(攝影/廖彬)。
喀斯特地貌早已成為當?shù)厝松钪忻懿豢煞值囊徊糠?,炎炎夏日,人們來到這里納涼休閑
對于江西當?shù)厝藖碚f,喀斯特地貌自古有之,不僅具有觀賞價值,更有實用價值,到了夏天,人們往往呼朋引伴,來到寬敞的洞穴大廳中納涼休閑。上圖為萍鄉(xiāng)市院霞洞大廳中打麻將的當?shù)厝?,旁邊是崩塌的石塊(攝影/向航)。
圖中兩只灰鶴剛剛從夜棲的鄱陽湖湖面飛到收割過的稻子地里,鳥類體溫較高,可以將凍雨雨滴凝結(jié)成的冰很快融化。盡管如此,它們體表的羽毛還是掛上了些許冰水混合物,腿部與足部也隱約凝有薄冰。灰鶴不停地抖動羽毛,同時尋找食物。攝影/劉璐
欣賞凍雨 災(zāi)害天氣亦會造就難得景色
攝影 / 劉璐
凍雨讓在冬季南昌市活動覓食的鳥類稍微有些懵
清晨的南昌市街頭,一只絲光椋鳥向四周不停地張望。凍雨對于它們來說也是難得遇見的特殊天氣,足部抱握的枝藤結(jié)滿雨凇,比平時粗了不少,而且絲絲冰涼。
欣賞凍雨 災(zāi)害天氣亦會造就難得景色
贛州峰山:趁凍雨不妨來及時賞景
2022年歲末,江西省贛州市迎來一次較強的凍雨天氣。凍雨的形成條件往往要求空中有一層高于0℃的暖空氣,而近地面的氣溫又要低于0℃。受北方冷空氣以及南上暖濕氣流的共同影響,江西省中部地區(qū)每年冬季都有可能出現(xiàn)凍雨。在贛州市峰山森林公園,凍雨對道路交通造成一定影響,卻也吸引來專門賞景的游客。攝影/劉念海
欣賞凍雨 災(zāi)害天氣亦會造就難得景色
攝影 / 劉念海
羅漢巖中除了“十八羅漢”,還有八大山人留下的題詩
羅漢巖位于聶都鄉(xiāng)西南側(cè),入洞后左邊有岔洞,內(nèi)有天然形成的十八羅漢,栩栩如生,故名羅漢巖。右邊主洞內(nèi)石筍、石柱叢生,且有地下河、長廊、旱河、深澗等景觀。1981年冬,羅漢巖巖壁上發(fā)現(xiàn)了明末清初畫家朱耷(即八大山人)的題詩:“甲申冬,佛蠟之辰游仙蹤,空即色,色即空,天瞻云澹(少二字)同,浮生如春夢,轉(zhuǎn)迅即成空,有人識得真空相,便是長生不老翁?!绷_漢巖究竟有多大、多深,至今尚未探明。圖為羅漢巖洞口。
江西市市有溶洞
婺源擁有目前中國唯一健康有活力的白腿小隼繁殖群體,不僅種群數(shù)量大,而且密度高,吸引了大量的鳥類愛好者前來觀賞拍攝。
白腿小隼是體型最小的猛禽之一,在中國曾一度見于華東、華南和西南的諸多省份。婺源保留著目前國內(nèi)數(shù)量最多和最健康的白腿小隼野生種群。
婺源風水林 大樹構(gòu)筑的生命秘境
在一棵古樟樹的樹枝上,一只白腿小隼正饒有興趣地盯著一只蝴蝶。這株大樹有一個樹洞,成為了這種小型猛禽哺育后代的巢穴。當?shù)赜晒爬系拈熑~樹組成的風水林,不僅為小隼等珍稀鳥類提供了筑巢的場所,同時也是它們覓食和躲避天敵的好去處。
婺源風水林 大樹構(gòu)筑的生命秘境
《天工開物》主要根植于我國固有的文化傳統(tǒng),由明代江西籍科學家宋應(yīng)星所著,其特點是圖文并茂,善于從技術(shù)數(shù)據(jù)角度加以定量概括,注重實踐。全書分別對五谷、紡織、染色、谷物加工等18個大類的原料品種、用量、產(chǎn)地、工具及工藝過程進行詳盡描述,是我國第一部對明代以前的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技術(shù)進行系統(tǒng)概括的專業(yè)巨著。
中國有個“?W?”: 江西與湖南的比較
雪后的武功山銀裝素裹,盡顯妖嬈景致。武功山位于江西省中西部,綿亙于江西、湖南兩省邊界,屬羅霄山脈北段支脈,主峰白鶴峰(金頂)海拔1918.3米,是一座以花崗巖地貌為主的山脈。歷史上武功山曾與廬山、衡山并稱為江南三大名山,有“衡首廬尾武功中”之稱(明劉鑒《武功記》)。明崇禎十年(1637年)徐霞客登武功山并賦詩:“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嶺堪比武功山。觀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間?!蔽涔ι接兄凭玫牡澜膛c佛教文化,史載東漢末葛玄、東晉葛洪曾來此煉丹。唐代佛教禪宗的一個宗派——溈仰宗,就誕生于武功山的支脈——仰山。攝影/楊曉寧
山地不言,卻悄然將大美和靈氣收藏
攝影 / 楊曉寧
這些風水林不僅是村落的重要生態(tài)屏障,同時也是生物多樣性富集之地,蘊藏著眾多珍稀古樹和多樣性豐富的鳥類。
插畫/吳筱蘭
婺源風水林 大樹構(gòu)筑的生命秘境
一個形態(tài)似龜,一個巖面龜裂:龜峰和通天寨是江西兩處極具特色的丹霞地貌
龜峰是江西老年期丹霞峰林地貌的典型代表。龜峰最獨特的地貌景觀,是石龜造型形神兼?zhèn)?。龜峰不僅整體上像一只碩大的神龜,而且在一些小的微地貌中,也能見到一些石龜造型(攝影/蔣玲杰)。該地區(qū)紅層地層中發(fā)育兩組近垂直的直立斷裂構(gòu)造,組成網(wǎng)格狀斷裂系統(tǒng),殘余下來的巖體即組合成不同形狀、不同規(guī)模的造型奇特的龜形山石。
江西 低調(diào)的丹霞地貌景觀大省
攝影 / 蔣玲杰
雖然長相看似呆萌,但它們卻是世界上最小的猛禽之一,可以捕獲比自己體型大幾倍的獵物。白腿小隼目前數(shù)量極少,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然而,在江西婺源的村落附近的水口林中(即河流溪口與村落的交匯處),幾乎隨處可見白腿小隼的蹤跡(攝影/王蕾)。
中國有個“?W?”: 江西與湖南的比較
攝影 /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