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四海清平盛世歌
唐朝最幸福的文藝愛好者,大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欲聽新曲,有精通音律的樂師李龜年;愿觀舞蹈,有婀娜多姿的美女楊玉環(huán);舊詞聽得厭倦了,還有世稱“詩仙”的李白,專門譜寫新章。相傳一日春光旖旎,御苑之中一派鶯歌燕舞,唐玄宗興致勃勃地與楊玉環(huán)觀賞春花蔓草,考校名稱,述說典故。玩過了一番“斗草”的把戲,唐玄宗大排筵宴,席間召李白前來助興,務須將這一日的暢快游樂,逐條寫入詩詞中。李白略一沉吟,借著楊貴妃的視角,寫下了一首新詞:“禁庭春晝,鶯羽披新繡。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賭珠璣滿斗。日晚卻理殘妝,御前閑舞霓裳。誰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p>
不僅僅是新詞了,李白連所選的曲調也頗有新意。玄宗聽這曲子似有些相熟,卻又說不真切。一曲唱罷,李白對唐玄宗言道:“此作名為《清平樂》,仿漢樂府之中《清樂》、《平樂》而作,取四海清平之意,以獻君王。”這段李白奉了君命,應制填詞的故事,在五代時流傳開來,甚至有人所作“清平樂”的題目干脆就叫做《填太白應制詞》。只不過,如今人們大都認為,這個故事禁不得考證推敲,那首夸贊盛唐文藝活動的作品,應是后人托李白之名而作。
責任編輯 / 王辰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