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 林啟生
立體太陽的“大風暴” 當你穿越茫茫的宇宙真空去接近太陽系的中心時會發(fā)現(xiàn),太陽一改它平日給予我們的溫暖寧靜的印象,展示出它的真面目:一顆充滿激情的風暴恒星。在太陽黑子的半影中搖曳著明亮的氣流,暗核則被裹在氣流的中心。太陽的表面充滿了狂暴難測的漩渦,氣體隨時都在劇烈噴發(fā)。這張?zhí)柕淖贤饩€照片展示了10年來最大的太陽黑子群——代號“9393”的黑子活躍區(qū)。
“快來與‘蟲蟲老師’合影!” 在小營員們的熱情簇擁中,教大家認昆蟲的唐志遠老師舉起相機自拍了這張照片。
上圖:“東昌北陽”隊全家福 下圖:白腹海雕 巨大的猛禽從天空中掠過,它黑色的飛羽和白色的下體對比強烈,加上楔形的尾,使我們輕而易舉地辨認出這是一只成年的白腹海雕,它們繁殖在近海的高樹上。
攝影 / 李磊
這張衛(wèi)星立體圖像展示了位于加拿大紐芬蘭南部的圣皮埃爾和密克隆島。
右上:面罐 這只17厘米高的陶罐蓋子被塑成貓頭鷹的樣子,它曾經(jīng)用來盛放什么?它的形狀意味著什么呢?在柳灣,這樣造型奇特的陶罐出土的還不少。 左下:開始彩色生活 4600年前清晨的柳灣,大家庭里的男人們已經(jīng)出去打獵了,女主人倒出盛在不同花紋的彩陶罐中的糧食晾曬,裝著彩色陶紡輪(右)的紡車也是重要的生產(chǎn)工具。
貓通常出生10天后睜眼
奶酪”水星 這張剪裁過的照片是水星表面的一“塊”,看上去很像一塊香噴噴的奶酪吧?在“奶酪”下方橫貫一道淺淺的凹溝,它就是水星上最著名的“發(fā)現(xiàn)”峭壁。其實走近看的話,它既巨大又陡峭,有650公里長,2公里高!也就是說,雖然水星比地球小得多,但這道峭壁的高度卻幾乎是我們中國華山的2倍!這道峭壁兩端的圓形凹陷,是兩個巨大的古隕石坑,其中最大的一個直徑有70公里!
“這就是火山巖呀!上面果然有很多氣孔!”
米埔 前往紅樹林的浮橋
“宇宙的中心是地球” 這一張15世紀的圖形是托勒密所認為的宇宙體系:地球在中心,其余從內(nèi)到外依次是:月亮、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土星。盡管在我們看來,這多少有點不可思議,但托勒密和他的“地心說”卻曾經(jīng)是天文學的“金科玉律”,被認為是不容置疑的。
攝影 / 李磊
美國落基山的滑雪場。
秘密符號 144種符號出現(xiàn)在柳灣226座墓葬中的679件陶器上,它們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是早期的文字還是有特殊的含義? (左)24厘米高的長頸壺 (右)“80”紋彩陶壺
攝影 / 劉小何
我國9月晚上8點北緯30°地區(qū)看到的天蝎座
攝影 / 林啟生
蜻蜓是一種古老而神秘的物種,很少有人能近距離地細致觀察到它,這是一只經(jīng)過處理后的近距離蜻蜓模擬圖像。你可以通過立體眼鏡看到它的三維效果,生動的放大以至于細致到每一根茸毛都可以清晰地展現(xiàn)在你眼前。能形容它的只有一個字——酷!
左:“蒼鷺!鸕鶿!普通燕鷗……” 在觀鳥老師楊曄的帶領下,很多同學對觀鳥活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右:“這是我畫的!”
上:北紅尾鴝 雄鳥黑色和棕紅色很好地搭配,加上銀灰色的頭頂和單純的眼神,讓我覺得北紅尾鴝是一種百看不厭的鳥。 下A:香港觀鳥會一角 成立于1957年的香港觀鳥會積極從事香港鳥類及棲息地的研究、保育工作,是“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的地區(qū)分支機構。 B:做記錄 賽后,各隊還顧不上休息,都一絲不茍地填寫、檢查記錄,若因為漏記或者錯記造成失誤就太虧了。 C:又一種 看到一種鳥就馬上記下來,一天的收獲全寫在這上面了。
沒有前途的玩具? 望遠鏡最初是由荷蘭光學儀器商制造的,被當時的許多學者看成是沒有前途的玩具。可是伽利略卻用親手制作的望遠鏡看到了他們都沒看到的”全新的宇宙”。(左上小圖)伽利略對月亮的樣子有過一段描述“新月之后4、5天,當月亮出現(xiàn)亮亮的尖角時,陰暗兩部分之間的界限,完全不像球面上那樣的圓滑。相反,分界線并不平整,也不規(guī)則,充滿鋸齒形”。
工具排排隊
雙眼與立體 由于雙眼的視角不同,左右眼看到的圖像略有不同。大腦將這兩幅角度不同的圖像合成一張立體感十足的圖像(左圖)。立體圖片也是利用了這個原理:立體照相機模仿雙眼拍下的兩張角度不同的照片,分別用紅色和其補色(藍綠色)染色,并合成為一張有重影的照片。觀看時,通過立體眼鏡紅藍鏡片分別“解析”出兩張角度不同的照片,大腦會讓這些圖像“沖出平面”。
人類嬰兒多數(shù)在出生兩三天后睜眼。其實胎兒在母體中就有睜開眼睛的能力。英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未出生的胎兒在母體中偶爾會睜一下眼的。
兩只和碧偉蜓同屬的一種偉蜓(Anax junius)正在將卵甩進水中。
“哇!這只螽斯要當媽媽啦!” 大草原是和昆蟲“交朋友”的好場所。
“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人那么少,確乎可悲” 伽利略的宇宙體系是建立在哥白尼的“日心說”基礎之上的,但是作為虔誠的天主教徒,這又無疑是對教會的背叛。一邊是對真理的追求,一邊是對宗教的尊重,不知道這副沉思的表情背后,包含著多少痛苦。
1.找一個三腳架,用螺絲刀取下三腳架云臺的蒙皮。普通三腳架即可,在攝影器材店就有賣。
兔子的“環(huán)幕電影” 兔子的視野超過了360度,它不用轉(zhuǎn)頭就能看到后面的情況。雖然犧牲了視野的清晰度和對距離的判斷,但可以隨時提防四面的敵人。老虎不用像兔子那樣警惕,雙眼能看到前方就夠了。這樣,清晰的視野和良好的距離感、立體感讓老虎的捕食更準確。順便告訴大家,人的視角大約是120度,想想為什么人的視野是這么大呢?
12天睜眼
黑麗翅蜻在風中翩翩起舞(左)、豎眉赤蜻很像常見的黃蜻,但較之后者體型上要細小一些(中)、七條(cōng)的雌蟲好像很喜歡上鏡頭(右)。
金星上的“烤薄餅”穹丘 看完了“奶酪”讓我們再來嘗嘗“烤薄餅”——如果你能穿越濃濃的毒氣,克服攝氏450度的高溫,穿過電閃雷鳴踏上金星,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被人們稱為“地獄”的星球上同樣也有美景奇觀。看看吧,在一道道褶皺當中散布著一個個圓形的平頂火山穹丘,它們和地球上的不同,又寬又薄,科學家們形象地稱其為“烤薄餅”。照片中最大的一個直徑65公里,高約1公里。
達里湖附近的濕地中生活了很多種蛙類。
大合影 離鏡頭最近的就是跟“老豆們”分開行動的“自由隊”,他們是平均年齡最小的一個隊,其中小學一年級的兩兄弟是一對雙胞胎(左一、左二)
新月懷中的舊月 地球的光照亮了月亮的表面,于是我們同時看到了月光和地光。同時,旁邊還有一個亮亮的——金星。
2.仔細看看,在云臺的螺絲上有一個小小的馬蹄形彈簧卡。拆下這個彈簧卡,螺絲就可以取下了。
布儒斯特立體鏡 通過兩塊凸透鏡觀察兩張不同視角的照片,會得到立體影像。
攝影 / 劉小何
30天睜眼
地理知識豐富的任曉輝老師教同學們測量湖水的深度。任老師是赤峰大學地理系的教授,這次夏令營中,小營員們提前感受了“大學教育”。 左上為測水pH值的試紙,淺顏色的是正常淡水,深顏色的是堿性湖水
叉尾太陽鳥 要找這種鳥并不難,只要找到它們最喜愛的刺桐就行了。
瞬間的永恒 這是人人都知道的美國宇航員登月時的照片,右下小圖就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宇航員的腳印。
3.仔細看看,在云臺的螺絲上有一個小小的馬蹄形彈簧卡。拆下這個彈簧卡,螺絲就可以取下了。
偏振立體鏡 光線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兩塊偏光鏡濾出兩張視角不同的畫面,這樣就可以看到生動的立體電影了。
“事死如事生” 生產(chǎn)工具、首飾、配飾……柳灣墓葬群中的陪葬品大量而多樣,在生活中極易碎的彩陶也是因此才得以保存至今的。
攝影 / 劉小何
12天睜眼
一只小異色灰蜻剛剛從自己的幼年中過渡出來,看來它面對嶄新的身體還不太適應(左)、超酷的黃基蜻正準備重新起飛去捕獲下一只獵物(右)。
大黃翅蜻的亞成體正落在植物上,別看它小小年紀,姿勢卻那么優(yōu)雅,像不像正在練體操呢?
左上:雀中猛禽——伯勞 左下:考察完渾善達克沙地的稀疏榆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后,沙地成了大家的游樂場,很多同學說這是本次夏令營中最開心的一天。 右:“這就是我們夏令營住的蒙古包?!保ɡ铞┓f/攝)
攝影 / 李雯穎
后海灣 這里是每年看水鳥的最佳地點,隔著水面還能看到對岸深圳的樓群。鳥群中的大多數(shù)為反嘴鷸、紅嘴鷗,鷺類也常在其中。
倒著看一下月亮的表面,像不像是一只兔子?
4.把木板用螺絲固定在三腳架的云臺上。最好在螺絲上最好加上墊片,用力擰緊。防止木板有明顯的晃動。
立體的小鎮(zhèn) 拍攝立體照片時,畫面的遠中近景的參照物越多,立體效果越好。
攝影 / 李磊
左:低斑蜻屬于差翅亞目,平日比較少見。(左上)這家伙好像吃了不少,胖胖的已經(jīng)飛不動了。(左下) 右:剛羽化完的白尾灰蜻正在等待翅膀干后展翅高飛。
“裂開的”金星 麥哲倫飛船行駛在茫茫太空中,拍下了這張圖像。你能想象嗎?在這些“皺紋”當中,充滿了險惡的懸崖峭壁,劇烈的斷層,大塊的龜裂、陡峭的深谷……金星真是一顆充滿了驚險也充滿了挑戰(zhàn)的星球!
“這是什么植物?” 在鮮花盛開的大草原上“植物課”遠比在教室里上課有意思多了。
紅耳鵯 香港當?shù)氐镍B友都把它形象地稱為“高髻冠”。
“宇宙的中心是太陽” 哥白尼和他所堅持的“日心說”,無疑是歷史上一次最勇敢的挑戰(zhàn)。臨死前才發(fā)表自己觀點的哥白尼以及因追隨他的學說而被燒死的布魯諾,都是追求真理的勇士。
5.貼上雙面膠,撕去紙條,把一片和木板大小相仿的厚紙板貼在木板上。注意,在紙板的中心鉆個孔,讓木板上的螺絲顯露出來。
“對眼神功” 電腦三維立體畫也是利用了人左右眼的視角差別原理??床坏竭@張畫的立體效果嗎?盯著畫面對眼試試。
寶物成堆 豆、鬲、盆、罐、壺……具體盛放什么?恐怕只有氏族家庭的主婦最清楚,細細品味不難看出那時生活的細致與講究。 a、雙大耳罐子 b、帶流壺 c、雙耳彩陶壺 d、籃紋高領折肩壺 e、陶鬲 f、 旋渦紋彩陶罐 g、三角折線紋 雙耳朵彩壺
攝影 / 劉小何
夏令營全體營員與老師在大風車下合影。
月相變化圖對照文章中的描述,模擬一下一個月的月相變化吧。
成績單 看看我們“東昌北陽”隊,24小時120種列各參賽隊第二,而最后時刻記錄到的小被我們隊評選為“明星鳥種”。
6.以中心為原點,用黑筆和直尺在紙板上標上刻度,單位自然用“厘米”了。用紅筆標出兩條相距6.5厘米的直線。
電腦3D畫 雖然電腦3D畫的立體感沒有立體圖片的好,但在一些建筑工程設計和動畫片中深受人們的喜愛。
7.三腳架云臺就改裝成啦!
老照片 從照片上人物的長袍馬褂和長辮子可以判斷出這是一張清朝的老立體照片。看來,立體照片進入我國的時間的確很早。我國的立體電影開始于1952年2月,當時是用一臺攝影機拍攝一個靜物,先拍一段,再將攝影機平移100mm,再拍第二段。
這是一片蜻蜓生活的開闊水域——蜻蜓一生中一般只生活于某些水域,并在這里交配繁殖。他的后代們一般也是在此生活,一代一代將生命延續(xù)。
金星上的大褶皺 在太陽系里,不只是地球會發(fā)生劇烈的地層運動,在許多其他行星上也都曾經(jīng)發(fā)生過。在金星寬廣的“伊師塔”大平原上,密布著許多皺褶,可能是強大壓力產(chǎn)生的斷層或地層褶曲,或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痕跡(科學家們還沒有定論呢)。 沿著圖片上的這些褶皺可以通往一座中心的圓丘——它是一個寬達32公里的撞擊坑。金星在巨大天體的撞擊下出現(xiàn)一個大坑,坑的中心又隆起形成一個小山峰??瓷先ィ钕袷且粋€小圓盆倒扣在大坑中心。
大圖:維多利亞灣 夜色下,五光十色的香港帶給觀鳥完全不同的感受。 小圖(上):2001香港郵展中郵票上的鳥。 小圖(下):白鹡鸰
準備好了嗎?開拍! 用一架相機實現(xiàn)立體照片拍攝的秘訣在于先拍一張照片,然后在平移6.5厘米(人眼距離,但只適合3米多的中景拍攝)再拍一張。先讓我們拍一張小院的門吧。
攝影 / 李磊
也許是這只紅蜻雄蟲睡著了,否則它的警覺性非常高,能夠?qū)⑺臄z下來實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1.拍好照片了嗎?找一臺裝有PHOTOSHOP圖像處理軟件的電腦進行照片后期合成吧。先啟動PHOTOSHOP。
西太平洋上空的颶風 回家啦!當我們從外太空望見太平洋蔚藍色的波濤時,心情是那么愉快,但是很快便遭遇了一場超強的大颶風“奧德薩”!真沒想到颶風也是這么漂亮,藍色的海面上卷起了壯觀的雪白色大漩渦,好像無形中一只巨手正在用力攪動氣層,旋轉(zhuǎn)出云霧和泡沫。漩渦的中心是相對寧靜的風眼,而四周不斷流動的風眼墻下空,正在經(jīng)歷一場強勁的暴風雨。大氣、海洋和因此而形成的風雨,這只屬于地球,在太陽系其他星球上可是見不到的喔。
2.打開拍攝好的兩張圖片,分好左右照片,左右放置,并選擇“通道工具板”。
3.選中左片的紅色通道,并全選畫布(Ctrl+A)。然后,選擇并拷貝左片的紅色通道。
阿富汗,干涸的土地 掠過太平洋我們來到了歐亞大陸上空,當你戴上紅藍眼鏡俯視阿富汗時,也許會意識到,作為太陽系的一員,地球與其他行星其實很相似。如果沒有水的滋潤,是不是整個地球和火星會像雙胞胎兄弟那樣一眼看不出區(qū)別呢? 通過種種蛛絲馬跡我們已經(jīng)能夠知道,這些形成于新第三紀——更新世之間的砂巖、礫巖和粉砂巖上,曾經(jīng)流淌著許多河流,河水從山脈之間流過,曲曲折折最終奔入咸海。經(jīng)過久遠的歲月,當河流干涸,就在大地上留下了像蛛網(wǎng)一樣的圖案。
4.選擇右片并點擊通道中的紅色(這一步很重要),將右片的紅色通道用剛才已經(jīng)復制過的左片紅色通道替換(Ctrl+V)掉。
5.選擇“通道工具板”的RGB模式,戴上紅藍立體眼鏡就可以觀看你自己制作的立體圖像了。 如果效果不是很好的話,可以移動其中的一張照片進行調(diào)整。
富士山成了一只小尖錐 航天飛機飛向東方,一片平整的盆地間突起了一個小小的尖錐,戴著一頂白色小帽。啊,原來那是可愛的富士山!坐落在日本本州島的富士山是“經(jīng)典”的成層火山,峰頂?shù)幕鹕娇诜浅A整清晰(仔細看,你能看到尖頂上的火山口)。1707年富士山經(jīng)歷了一次火山爆發(fā),玄武巖熾熱的巖漿冷卻凝成了火山口。 很多人把富士山稱為“地球上最美的山峰”,那是因為它的山體非常勻稱,看上去一副“嫻雅安靜”的樣子。不過,實際上它卻山峰險峻,四周遍布溝壑,而且附近一帶火山作用延續(xù)至今。要想登上它的峰頂,還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呢。
平移6.5厘米 相機平移6.5厘米的效果。頭是不是很暈,立體效果完全沒出來。
平移0.4厘米 相機平移0.4厘米的效果。機器貓“活”了!立體效果不錯吧。
來個參照物 相機平移0.4厘米,在機器貓的后面放一個杯子做參照物,照片的空間感是不是更好?
“大金塊”馬德雷山脈 位于北美洲墨西哥的馬德雷山脈從照片上看起來像是一塊厚重的大金塊,中間閃閃發(fā)亮的區(qū)域就是墨西哥的蒙特雷城???,我們地球上不同的巖石在不同的地殼作用下,呈現(xiàn)出的樣子真是千變?nèi)f化。 大約4000—5000萬年前,這一片區(qū)域發(fā)生過劇烈的壓縮變形,沉積巖層滑移并彎曲了。這就好比一張大地毯在木地板上滑動,滑著滑著,其中的一端就會彎曲,出現(xiàn)很多皺褶。馬德雷山脈巨大的山脊,就是其中的一道大褶皺,上面還有很多的小褶皺,就像你現(xiàn)在看到的一樣。
“哆啦A夢”的立體世界 拍了自己的立體照片,讓我們慶祝一下!來點專業(yè)精神,搭一個布景臺,拍一張“哆啦A夢”的立體世界吧。
我來啦! 在經(jīng)過了許多年的探索后,人類終于能登上月球了!這是一個沒有風雨也沒有四季的世界,它的白天有地球的14天那么長,夜晚也有地球的14天那么長。不過,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天空永遠是黑茫茫的,在這張3D圖像上,著陸于月球“風暴洋”的阿波羅12號上的宇航員阿蘭·比恩,正拿著用于采集深層土壤樣本的鉆孔機。右邊放著他心愛的工具箱。而在他的左側(cè),能見到一個小小的環(huán)形山和幾塊小漂石。
再來一個《博物》封面!
慢動作 因為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6,輕飄飄地行走在月球上,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和有趣。走路像是在跳“霹靂舞”,就連檢查工具箱這么一個簡單的動作,看上去也是一個個慢動作。 圖為阿波羅12號登月飛船的皮特·康拉德正在檢查“勘測者3號”飛船。另一位宇航員帕特里克·萬特伊為他拍下了這張立體照片。
一切如舊,一切如新 阿波羅17號的宇航員哈利遜·施密特站在一塊巨石旁留下了這張照片。時光匆匆,現(xiàn)代的人類已經(jīng)能像長途旅行一樣,一次又一次地光顧月球,親眼看到月球上遺留了幾十億年的巨石與沙塵。而這幾位宇航員的腳印不會被風雨侵蝕,據(jù)估算,也會在這里留存至少500萬年!
月球上寧靜的“?!?當然了,沒有空氣也沒有水的月球是不會有河流和海洋的。但是在皎潔的明月上,陽光照射不到的“暗區(qū)”茫茫無盡,孤獨平靜,上面鋪滿了厚厚的細密塵埃,古代人誤以為那是月球上的大海。所以科學家們現(xiàn)在仍把這樣的暗區(qū)稱作“月海”。這張照片就是“塞瑞尼塔提斯?!鄙系囊荒?。塞瑞尼塔提斯是一塊大盆地,大部分地區(qū)由玄武巖巖漿覆蓋,表面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撞擊、火山和構造地貌而凹凸不平。
環(huán)形山“噴濺而出”! 月球上有很多環(huán)形山,這一座名叫“King”,或許可以把它譯成“大王環(huán)形山”。一顆小行星(或者彗星)從天外飛來,撞擊在月球表面,巨大的熱量讓月球表面發(fā)生了一場“大爆炸”,爆炸后,一座環(huán)形山就形成了。因為爆炸的同時,熔化的粘稠巖石溶液從地表飛起,四處噴濺,然后馬上冷凝,所以這樣的環(huán)形山看上去似乎還是當時巖漿四處噴濺而出的樣子。
歡迎來到火星! 哈!當你戴上立體眼鏡,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你一定想要伸手去觸摸它吧!一座座層層疊疊的平頂小山峰,是火星上典型的地貌。與月球不同的是,火星上雖然不可能有雨,但是卻和地球一樣會刮起猛烈的大風,大風剝蝕著巖石,讓它們變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是不是很像地球上的風蝕地貌呢?
太陽系最大的火山? 別小看這張小圖片,它有可能是整個太陽系最大的火山呢!要知道,地球上最大的火山——位于夏威夷島的莫納羅火山直徑為120公里,高9公里,可是這座在火星上的“奧林匹斯”火山,直徑有600公里,高有21公里,比莫納羅火山大了好幾倍!
斷層谷 在火星這顆淡紅色的星球上人們還發(fā)現(xiàn)了很多斷層谷,這個名為“阿卡迪亞低地”上的斷層谷非常典型。當火星上的大平原隆起時,地殼被拉伸產(chǎn)生了破裂,很多地方下陷形成了地塹。比起它的凹凸程度,地球上的高峰和山谷可以算作十分平坦了呢。
小火星車“索杰那” 小火星車“索杰那”是一位探索火星的勇士,但是,真正的它只有63厘米長,就像我們所見過的玩具車那么大。這張照片是“索杰那”和它的兩個怪名字的新朋友:“藤壺比爾”和“瑜珈”,它們是火星上的兩塊石頭?!八鹘苣恰弊筮吘褪恰疤賶乇葼枴?,而前面的山坡上最大的石頭就是“瑜珈”,它有1米多高呢。
曾經(jīng)有潺潺流水? 這是流水的雕琢嗎?你沒有錯,火星上也曾經(jīng)有過一個時代,存在過潺潺流水,只不過,這 些“流水”和我們地球上的河流成分不同,它很可能是由液態(tài)的二氧化碳和水的混和物所組成的,被稱作“水冰”??茖W家甚至推論,火星上很可能在久遠的時代里還發(fā)生過大規(guī)模的洪水災害!
紅色土壤 看到這張彩色照片你會覺得古人把它稱作“火星”真是有先見之明。紅色的土地、紅色的石塊和山脈,一切都像是曾經(jīng)在大火中滌練過一樣。如果說它是一顆荒蕪的星球,那么為什么看上去卻是那么生機勃勃呢?
機遇號著陸! 這張三維立體照片是“機遇”號火星車后方的景觀,在著陸的第7個火星日它已經(jīng)從其著陸器向火星的表面行進了1米。第12個火星日,“機遇”號又行進了3.5米,之后的一天它又前進了1.5米。在前進過程中,靈巧的“機遇”號火星車做了曲線行進、轉(zhuǎn)彎等動作。這張照片是由火星車后部的“險情辨認相機”拍攝的。
火星全景照 哇,真清楚!這張火星上的大全景照片是由“勇氣號”拍攝下來的,它終于向我們展示了火星,這顆淡紅色的星球,這顆人類最感興趣的星球,這顆可能存在過生命的星球究竟是什么模樣??矗煌麩o際的大平原上,布滿了裸露的石塊。遠處隱約露出起伏的山脈,這就是真正的火星!
是水嗎? 這張有趣的照片是大平原上的一幕,它向我們展示了一處奇怪的痕跡,很像是一塊河流沖刷過的土壤。是否曾經(jīng)有流水“光臨”過這個大平原呢?它從遠方流淌而來,還是從地表下噴射而出,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
古怪的圓球 這是一張大特寫的照片,這些古怪渾圓的小石球,實際上是火星隕石坑里的一種土壤顆粒,科學家把它稱為“藍莓”,因為它“長得”實在很像蛋糕上面的藍莓果。它是火山噴發(fā)時飄浮的火山灰結成的嗎?或者是火山的熔巖冷卻時生成的?也有可能,它是某種液體,帶著溶解的礦物質(zhì)流經(jīng)火山巖石時生成的石球。這些,都帶來了無窮的暇思,有待我們?nèi)ヌ剿鳌?/p>
新明星“勇氣號” “勇氣號”終于登場啦!它和“機遇號”是今年天文界最耀眼的兩個明星!它們?yōu)槲覀儙砹撕芏嚓P于火星的新信息,比如:火星上有三種顏色的巖石,火星上曾經(jīng)存在過遠古海洋和大型湖泊,等等。
擁抱愛神星 行星看上去都是圓的嗎?讓我們來看看太陽系的第433號小行星——愛神星吧,它距離我們有260,000,000公里(數(shù)數(shù),有多少個0?)它的形狀很古怪,有人說它像是一個馬鞍,上面有起伏的地平線,隕石坑,冰礫和峽谷。
太陽系最大的衛(wèi)星 木星是太陽系最巨大的行星,它的質(zhì)量比太陽系其他八大行星加起來的總質(zhì)量還要大。木星又有很多衛(wèi)星,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63顆!在這63顆衛(wèi)星里,最大的就要數(shù)“蓋尼米德”了,這個名字來自希臘傳說中的一個俊美少年,而作為衛(wèi)星的“蓋尼米德”也的確引人注目,它是太陽系最大的一顆衛(wèi)星。就讓我們來細看一下這位“美少年”的“英姿”吧。 在照片的中央有一座典型的環(huán)形山——“伊西斯”,它的中央是凹陷的,說明“蓋尼米德”的表面可能富含冰層。
大草帽 想給土星拍張立體照片還是件挺不容易的事。為了等待從不同的角度拍攝兩張土星的照片,組合成一張立體照片,“旅行者二號”探測器以56327公里的時速,花了整整兩星期才達到這個效果???,帶著美麗光環(huán)的土星是那么浪漫,好像女士們配戴的一頂時尚大草帽。
土星的小衛(wèi)星 天文學的發(fā)現(xiàn)真是無窮無盡。就在我們制作這篇稿件的同時土星又發(fā)現(xiàn)了兩顆小衛(wèi)星,現(xiàn)在它共有33顆衛(wèi)星啦,其中最大的一顆就是提坦(這個名字就是希臘神話中的百眼巨人),讓我們來看看其中一些衛(wèi)星的可愛名字。
臉上有“雀斑”? 這個“坑坑洼洼”的星球就是土星的小衛(wèi)星——狄俄涅,上面的小坑是一座座環(huán)形山,好在,這些小坑不但不會讓“狄俄涅”難看,反倒非常富有質(zhì)感,讓它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只大冰激凌球。 據(jù)說“狄俄涅”的地質(zhì)歷史是很復雜的,從圖中可以看出,地表的西側(cè)(右)遍布環(huán)形山,而東側(cè)(左)相對平坦,可能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這些平原被火山巖覆蓋。 我們現(xiàn)在不知道巖漿的成分,但它們有可能是水或氨和水的混合物組成的。
最有誘惑力的“米蘭達” 天王星的衛(wèi)星“米蘭達”的直徑只有470公里,盡管如此,人們還是非常喜歡它。這不僅是因為它擁有一個美麗誘人的名字,還因為它擁有讓人迷惑的地質(zhì)歷史,它有一道深約20公里的巨大斷層峽谷,地表混雜著年輕與古老的地層。這和太陽系的其他星球一點兒也不一樣,讓天文學家們拼命地研究它的成因。 比如這張照片吧,它充滿了無序排列的山脊,以及圍繞中心的同心皺摺和斷層。在某些區(qū)域,皺摺看上去是拉伸導致的;在其他區(qū)域則是火山噴發(fā)造成的。有一處斷層懸崖高達10公里。 地冕中火山作用和構造作用形成的同心結構揭示了它們是由“米蘭達”中心涌起的地柱形成的。地柱向外擴張接近表面時,沖破了地殼,引發(fā)了火山。 科學家認為米蘭達衛(wèi)星可能在形成的過程中,至少被撞擊了五次之多。每次被撞擊后,米蘭達衛(wèi)星都由部分裸露的核心與部分掩埋的表面再重新組合。米蘭達衛(wèi)星的外貌可以由理論來解釋,但是真正的原因,仍然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