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47年2月生,遼寧遼陽人,教授,1975年畢業(yè)于新疆大學。1975~1981年在新疆烏魯木齊六道灣煤礦工作。1982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 主要代表作有:《元西域詩人群體研究》、《元曲家薛昂夫》;論文《元佚詩研究》、《西域史地研究與〈坎曼爾詩箋〉的真?zhèn)巍贰Q芯糠较驗樵膶W。出版元代文學研究專著3種,整理出版古代文獻8種,論文140篇,共760萬字。主編書籍30部,叢書3種
1934年,斯文·赫定意外得到千載難逢的重返羅布荒原的機會。他在雅丹布拉克建立了營地,并且由此出發(fā),前往湖水回歸漢唐故址的羅布泊,并且分出一部分隊員去尋找“小河墓地”。雅丹布拉克,含義為“雅丹之間的泉水”。
駝夫們利用剛找回的鐵鍬,在紅柳包前的洼地掘井。此時,奧爾得克正給斯文·赫定講述自己迷路又回歸正途不可思議的經過。如同30多年以后尋找“小河墓地”時一樣。在場的人誰也不相信這個“天方夜譚”。幸運的是,赫定相信,因為他比誰都了解羅布人。
這是20世紀初世居在阿不旦的羅布人的一張合影,右側第一人就是著名的昆其康伯克(被稱為“末代樓蘭王”)的兒子托克塔阿洪。他坐在一具胡楊剖制的獨木舟中,面前是羅布麻織就的漁網,手中的“權杖”是船槳。托克塔阿洪、阿不都熱依木、奧爾得克,是最著名的羅布人,他們三人組成了20世紀前期的羅布泊探險史。
發(fā)現樓蘭同時,在樓蘭古城“三間房”一側發(fā)現了一部馬車。這部馬車配有巨大的實木車輪,曾實地行走在絲綢之路,被叫作“西域第一車”或“絲路第一車”。
由北向南穿越羅布荒原的第一支駝隊,在喀拉庫順安置營地,帳篷已經搭建好,鐵鍋注滿從河中打的水,無師自通的隊員正抓緊時間校正測量儀器。斯文·赫定此行不是來尋找古城的,而是來做地形測量的。
這是阿不都熱依木兄弟合影,右側是他的弟弟買力克阿洪。買力克阿洪是羅布人中著名的民間樂師。阿不都熱依木兄弟世居羅布荒原北方的庫魯克塔格山麓的興地村,19世紀中期一個俄國探險家采訪了興地,將其稱為“一家村”。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本文作者楊鐮數十次進出羅布荒原,從事人文地理調查,這是他在2001年1月4日的一場大雪之后,重返“小河”。墓地是一片胡楊木的樹林,棺木凌亂,但是樓蘭先民依然俯視著荒原,等待“小河”涌起波濤,大地再次為綠陰覆蓋。
這兩塊木雕是羅布與樓蘭文明更替的標志。隨著樓蘭古城湮滅、樓蘭亡國、羅布泊(蒲昌海)消失,佛教文化也從羅布荒原離去。難怪連見多識廣的羅布人奧爾得克也不認得佛像與蓮花裝飾,連穿行荒原如履平地的馬匹也受了驚嚇,幾次脫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