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曾經(jīng)很長很厚,科研人員在冰川上挖了一個長達90米的人工冰洞,用于研究冰川內(nèi)部的應力變化。謝自楚就是當年主張進行人工冰洞實驗的專家之一。天山是中國的冰川事業(yè)開始起步時被學者們選中進行科研的主戰(zhàn)場之一,老一輩的冰川學家?guī)缀跞吭谔焐竭M行過多年的考察和研究(圖為1984年9月謝自楚與隊友王忠祥等在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的人工冰洞中觀測冰結構)。如今,隨著冰川退縮,這個巨長的人工冰洞也不復存在了。謝自楚的研究興趣不僅僅在于對冰川的野外宏觀觀測,更在于對冰川科學的理論總結。早在去南極科考的時候,他就進行了冰芯冰晶結構的研究(下圖為謝自楚1982年在南極凱西站拍攝的冰晶照片,這是在偏光鏡下五光十色的冰晶體),他親手制作了200多個冰薄片,拍了近1000張照片,取得了10000多個冰晶結構的數(shù)據(jù),這為中國人在冰川學理論的拓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