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志編輯、攝影師。具有豐富的生態(tài)攝影經(jīng)驗,善于拍攝植物、昆蟲、兩棲爬行動物等多種生態(tài)攝影題材。
雨林暮色,落日熔金,我們即將探索神秘的雨林之夜。
極北蝰在我國極為稀有,只分布在吉林長白山和新疆部分地區(qū)。它縮脖昂首,膨脹起身體,發(fā)出呼呼的警告聲,說明馬上就要發(fā)動攻擊了。
云南西雙版納,夜晚的雨林比白天更喧囂,各種蟲鳴蛙叫幾乎把我們的耳朵震聾。在這種環(huán)境中也有很多蛇類活動。
這條尚未成年的紫沙蛇為我們擺出了各種pose,真是個愛秀的小家伙。
這條小紫沙蛇面對我們,既不驚慌逃走,又不威脅恐嚇,而是熱情又好奇地跟我們玩耍起來。
竹葉青頭部眼睛和鼻子之間,有個三角形凹槽,就是“熱感應(yīng)頰窩”,這個秘密武器,可以幫助它偵測出溫血動物的位置和距離。
竹葉青平時喜歡把自己吊在樹枝上,極像一根綠色的藤。
有些種類的竹葉青,雄蛇體側(cè)有紅色的條紋,在求偶期,這兩條紅線會更加艷麗。
過樹蛇那雙如戴了美瞳的大眼睛和苗條的身姿,無愧于“美女蛇”的稱號。
細(xì)看小弧斑姬蛙,除了深色的斑,它身上還布滿了細(xì)致的淺紋,為了擬態(tài)真是處處用心。
小弧斑姬蛙的體型比我們常見的青蛙要小很多,只比指甲蓋稍大,它的背部呈淺淺的灰黃色,身體兩側(cè)則呈較深的青灰色,這種色彩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從上面俯瞰,簡直就與河沙、卵石和落葉融為一體;而從斜側(cè)面看,又使它變成了一塊有棱角的石頭。當(dāng)它趴在落葉堆與河沙之間,真是很難找到它的蹤跡。
很多病毒的自然宿主狐蝠也是人類主要獵食的對象 大部分蝙蝠以洞穴為巢,但也有些蝙蝠是樹棲型,比如圖中所示的印度狐蝠。狐蝠科的蝙蝠是很多病毒的自然宿主,尼帕病毒的自然宿主就是狐蝠。狐蝠在森林邊緣的果園覓食,而馬來西亞許多養(yǎng)豬場與果園毗鄰,被狐蝠污染過的果實掉落在地上被豬啃食,從而使尼帕病毒通過豬傳播到人類。狐蝠大多體型較大,成為人類主要獵食的蝙蝠,對狐蝠的捕殺增加了人類感染人畜共患病毒的風(fēng)險。圖為印度狐蝠 Pteropus giganteus 攝影/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