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極樂鳥(Cicinnurus regius),主要分布在新幾內(nèi)亞島和附近島嶼的低地雨林中,它們被稱為“活寶石”,是極樂鳥中最小的一種,體長約15厘米,重約50克。雄鳥有著緋紅色的背、雪白的胸腹和亮藍色的腳,鵝黃色的看上去幾近透明的小嘴,小而亮的眼睛上方還有一道細而黑的垂直眼線。
修長蓬松的尾羽,繽紛艷麗的色彩,雍容華貴的體態(tài),再加上奇特的羽簇、羽絲、翎羽的點綴,天堂鳥的美直追傳說中的鳳凰。因為棲息在人跡罕至的雨林之中,一般人很難有機會見到這種美麗的鳥兒,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人們都是根據(jù)它的畫像來遙想它絕美的風(fēng)采。
拍攝天堂鳥,攝影師徐仁修面臨著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天堂鳥往往出現(xiàn)在離地面很高的樹上,從地面向上仰拍,相機的長鏡頭架上去是幾近90度的仰角,操作困難又費力,再加上茂密枝葉的遮擋,視野也異常狹窄。
天堂鳥棲息的新幾內(nèi)亞島的熱帶雨林,是位于“華萊士線”以南的雨林。但這里的雨林在結(jié)構(gòu)上與地球其他地區(qū)的熱帶雨林沒有什么不同,只是樹種不盡一樣。照片中連綿成片的是樹冠層,其高度約在30—40米間,由大部分喬木的樹冠相連而成。少數(shù)特別高的巨木從樹冠層中探出頭來,這就是熱帶雨林垂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最高層——露出層。
紅極樂鳥(Paradisaea rubra ),顏色獨特而美麗,頭、背與雙肩是鮮艷鵝黃色,喉部直達頭頂是深色的金屬綠,體側(cè)則艷紅非凡。最特別的是尾羽中有一對螺旋下垂的半圓筒狀長羽,造型極為優(yōu)美。華萊士描述說:“尾部細線狀羽毛向下垂,呈現(xiàn)難以置信的優(yōu)雅雙弧曲線?!?/p>
十二線極樂鳥(Seleucidis melanoleuca),以其尾羽間12條怪異而奇特的絲線而著稱。它們總是在曙光初現(xiàn)的黎明出現(xiàn)短短的幾分鐘。在多天的拍攝中,攝影師徐仁修只見到一次雄十二線極樂鳥現(xiàn)身在大枯樹最高的禿枝頂上,它轉(zhuǎn)身了幾次后,又以小舞步順著枝條快速上下移動。
威氏極樂鳥(Cicinnurus respublica),擁有著彩虹一般的色彩:淡紫藍色的絨毛頭頂,金黃的肩膀,火紅的背,栗色的體側(cè),綠色的胸腹,藍色的腳,最奇妙的是一對紫色向后凸卷成水平圓圈的尾羽。
小極樂鳥最精彩的是它的求偶之舞,彼時雄鳥群集于大樹之上,進行集體性表演,或高舉雙翅,伸直頸部,聳起羽毛并連續(xù)顫動,或在樹枝間展翅飛翔,使整棵樹上好像怒放了朵朵鮮花。
萊佛士豬籠草是雨林低地廣泛分布的一種豬籠草。同一株萊佛士豬籠草上的捕蟲囊會因生長位置不同而長成不同的形狀 :捕蟲囊接地時會長成梨形 。
勞氏豬籠草的捕蟲囊樣子非常怪異,巨大的囊口卻有一個特細的腰身,壁厚如革,看上去既像神燈又像夜壺。
大王花的花苞剛剛從藤蔓上冒出時,只有乒乓球那么大,經(jīng)過9個月的緩慢生長,“乒乓球”逐步變成了“甘藍”,花苞外面包裹著的黑色薄膜也脹裂開來,“世界上最大的花”即將盛開。
瓶狀豬籠草是馬來西亞雨林中分布最廣的豬籠草。它們的捕蟲囊中經(jīng)常盛著半囊液體,這些液體的主要成分是豬籠草分泌的消化液,雖然可以消化昆蟲,但它的酸度實際上還比不過檸檬汁,所以,人就算把手指伸入其中也不會受到什么傷害。
捕蟲囊懸空時會長成尖底形 (上圖),兩種捕蟲囊在形狀、大小以及顏色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2.卵需經(jīng)過4—6天后才會變成幼蟲(毛毛蟲),幼蟲脫皮4次后成為終齡幼蟲,然后才可結(jié)蛹。紫斑蝶幼蟲嗜食蘿藦科、夾竹桃科、??频扔卸局参锏闹海讯舅卦隗w內(nèi)儲存濃縮,所以它們鮮艷的體色其實是警告其他動物“有毒勿食”的警戒色。
萬蝶起飛,遮天蔽日,在臺東一個隱秘的山谷里,上演了這樣一幕令人目眩神迷的自然奇觀,這就是臺灣的紫蝶幽谷。在大英博物館出版的《蝴蝶》一書中,紫蝶幽谷被列入世界級的蝴蝶生態(tài)奇觀。
隱蔽為“葉” 在臺東縣一個不為外人所知的紫蝶幽谷中,越冬的紫斑蝶靜靜地停棲在大樹的枝條上,它們交疊著雙翅,收斂起耀目的紫色幻彩,仿佛枯葉一般。在這個蝴蝶谷中,約有20萬只紫斑蝶在此聚集越冬。主要有以下4種紫斑蝶:小紫斑蝶、圓翅紫斑蝶、斯氏紫斑蝶與端紫斑蝶。區(qū)別這四種紫斑蝶有一個簡單的口訣:“小紫點一邊,圓翅兩邊點,斯式有三點,端紫亂亂點。”
匯流成“河” 當(dāng)氣溫升高,群聚在一起的紫斑蝶就四散開來,從林間各處噴涌而出,四下活動。其中許多蝴蝶的目的地都是下方的溪水,它們要去那里補充水分,于是在我們面前就出現(xiàn)了一條由紫斑蝶匯聚形成的“蝶流”。
在金倫一個新發(fā)現(xiàn)的蝴蝶谷中,翠綠的榕樹上出現(xiàn)了一團團規(guī)則或是不規(guī)則的褐色“圓球”,非常醒目。有的“圓球”看上去沉甸甸的,把枝條都壓得向下彎垂。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圓球”實際上都是由蝴蝶組成!原來當(dāng)氣溫下降到15℃以下時,小紋青斑蝶就會層層疊疊地聚集在一起,形成蝶球,借此相互取暖,維持體溫。
團聚成“球” 與黑脈金斑蝶谷中單一蝶種越冬的情況不同,臺灣的紫蝶幽谷有著多物種群聚過冬的特點,除了4種紫斑蝶外,有時還會摻雜有一些青斑蝶。而在臺東縣,還有以小紋青斑蝶(Tirumala septentronis)為主的蝴蝶谷。
4.一般成蝶的壽命僅有1—2個月,但由再捕獲記錄顯示,越冬世代的紫斑蝶壽命可達半年以上,甚至有8個月之久。當(dāng)冬去春來時,紫斑蝶就會結(jié)束成蝶越冬形態(tài),忙碌于交尾、產(chǎn)卵,踏上漫長的遷飛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