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3日,天津津壇辛卯廟會上,表演者正在表演永音法鼓。永音法鼓是國家級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因為有商業(yè)表演價值,而屢屢出現(xiàn)在廟會等商業(yè)場合,與歷史上百姓自發(fā)歡慶的法鼓截然不同。攝影/李勝利
為了讓藥效能夠充分發(fā)揮,許多藥材在煎煮前都要預先搗碎。圖中的“制藥師傅”絲毫不敢惜力,力道十足,握著藥杵的手上爆出了條條青筋。攝影/李勝利
a 攝影/李勝利
大宋的硬通貨 圖是西沙華光礁出土的宋代沉船上所攜帶的銅錢,雖歷經(jīng)千年,但稍加清理,其上的文字仍清晰可見,足見宋代銅錢質(zhì)量之好。宋代制定法律,嚴禁銅錢出境,南宋初年規(guī)定,凡商人攜帶五千枚以上銅錢出境,就犯了死罪,但作為東亞第一硬通貨,宋朝銅錢在國外有巨大的購買力,誘人的利潤,足以使得海商常常以身試法,僅在宋船南海一號上,就出土銅錢一萬枚,足夠船主死兩次了。攝影/李勝利
明君賢臣的蹴鞠聚會 傳為元代錢選臨摹北宋宮廷藏畫所作的《蹴鞠圖》,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北宋開國君主宋太祖和功臣們(人物身份和站位見右頁)一同蹴鞠玩樂的和諧場景。 攝影/李勝利
追隨紅頭船的航線 潮州商幫闖蕩南北 明清時期,紅頭船在北起日本、朝鮮,南至泰國、新加坡的海域中航行,將潮州商人帶到了大江南北和海外各地。圖為天津廣東會館的戲樓(攝影/李勝利)。戲樓空間開闊,頂上有一個巨大的罩棚。當年的戲樓里,經(jīng)常上演潮劇,讓觀戲的潮商仿佛身在故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