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秦嶺和大巴山的庇護,漢中盆地成為我國農業(yè)生產的寶地
秦嶺和大巴山之間的漢中盆地,是一個晚新生代山間斷陷盆地,呈西寬東窄的狹長楔形,總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漢江從盆地中穿流而過,并在河流兩岸形成了多級階地,其中第一、二級階地高出漢江十余米,是構成漢中盆地的主要土地資源。受秦嶺和大巴山的庇護,這里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暖濕潤,雨熱同期,年平均溫度約14—16℃,最冷月均溫在0℃以上,年降水量約800毫米,加之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因而這里也是我國農業(yè)生產的一塊寶地,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稱。由于地處南北過渡帶之中,漢中盆地在氣候、植被等諸多方面兼具南北之特點。當?shù)剞r作物熟制以稻麥兩熟制為主,以水稻占有突出優(yōu)勢,其次為小麥、油菜、玉米和薯類等。圖片拍攝于漢中市西鄉(xiāng)縣子午鎮(zhèn)王家壩村附近,漢江支流子午河從村莊中蜿蜒流過,在子午河一側的河流階地上,人們在其上種植小麥、油菜等農作物。攝影/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