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書信的公與私
標簽: 文化符號

這是在北京舉行的一次名家書信展,季羨林、錢鐘書等人的手跡和書信,讓參觀者看到他們的內心,對歷史有了更“私密”的了解,但一種隱私被窺的不安,是否會困擾著相關的人呢?攝影/辛佳

最近,錢鐘書先生書信被拍賣一事炒得沸沸揚揚,關于名人書信是否可以公開的問題又被熱烈討論。作為錢鐘書先生的妻子,楊絳先生認為這種事情嚴重侵犯了錢先生的隱私;清華大學法學院程嘯教授更進一步說,這不僅侵犯了錢先生的隱私權,還侵犯了其信件的所有權,以及著作權。而《拍賣法》的起草人之一王鳳海先生則認為,物權法優(yōu)先于著作權法,信件拍賣只要符合合法的物權轉讓,是可以進行的。一些網友也隨聲附和:名人既已成名,隱私是受限制的;且人已作古,又何必在乎隱私之揭露?
這種事情并不鮮見。比如去年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就試圖拍賣“南長街54號藏梁氏重要檔案”。梁氏后人站出來說,這些根本不是梁任公的舊物。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